TD-LTE终端基带芯片物理层控制系统分析研究与验证
本文关键词:TD-LTE终端基带芯片物理层控制系统分析研究与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之一,主要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输入输出技术等关键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性能。本文在LTE的基础上,采用了载波聚合技术,在与3GPP LTE全面兼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最高数据传输率等指标。在20MHz频谱带宽下峰值速率达到600Mbps、上行峰值速率达到300Mbps。本文以TD-LTE为背景,以设计研发基带芯片为依托,重点研究物理层控制系统在基带芯片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物理层的理论部分,分析LTE的关键技术以及物理层的帧结构及数据处理流程和控制过程,对物理层链路建立模型并映射到基带芯片的系统中去,实现物理层算法链路在基带芯片系统中的正常运转。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物理层控制系统,对主控模块OpenRISC1200、片上总线、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物理层控制的关键策略如中断控制策略、交互控策略、数据控制策略进行了设计,同时研究和设计了可调试接口为系统功能验证提供有力支持。最后是介绍物理层控制系统在基带芯片上实现的硬件环境分析和软件架构实现,分析了控制系统在基带芯片功能验证中的作用和方法,并进行了模块级和系统级的VCS前端仿真验证,并对芯片进行了FPGA原型验证。
【关键词】:LTE 物理层 控制 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1.2 研究内容与成果9-10
- 1.3 论文组织结构10-11
- 第二章 LTE关键技术和物理资源11-28
- 2.1 LTE关键技术11-14
- 2.1.1 OFDM技术11
- 2.1.2 MIMO技术11-12
- 2.1.3 载波聚合技术12-14
- 2.2 物理层帧结构14-17
- 2.3 物理层信道17-20
- 2.3.1 上行物理信道17-18
- 2.3.2 下行物理信道18-20
- 2.4 数据处理流程20-22
- 2.4.1 下行数据处理流程20-21
- 2.4.2 上行数据处理流程21-22
- 2.5 物理层过程22-26
- 2.5.1 小区搜索22-23
- 2.5.2 同步信号检测23-24
- 2.5.3 物理层随机接入24-25
- 2.5.4 上行调度过程25-26
- 2.5.5 下行调度过程26
- 2.6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物理层控制系统设计28-44
- 3.1 基带处理芯片架构28-30
- 3.2 物理层主控模块介绍30-31
- 3.3 系统总线介绍31-35
- 3.3.1 AXI协议介绍32-33
- 3.3.2 APB协议介绍33-35
- 3.4 射频控制模块设计35-38
- 3.4.1 射频接收控制设计37
- 3.4.2 射频发送设计37-38
- 3.5 外接收机模块38-39
- 3.6 外发射机模块39
- 3.7 同步控制设计39-43
- 3.7.1 下行定时调整40-42
- 3.7.2 上行定时调整42-43
- 3.8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物理层控制关键策略设计44-55
- 4.1 中断控制设计44-47
- 4.1.1 中断查询响应机制44-45
- 4.1.2 中断源分布45-47
- 4.2 交互控制设计47-50
- 4.2.1 MAC_PHY交互47-48
- 4.2.2 主控-主控交互48-49
- 4.2.3 主控_辅控交互49-50
- 4.3 数据控制设计50-52
- 4.3.1 下行数据接收控制50-52
- 4.3.2 上行数据接收控制52
- 4.4 可调试接口设计52-54
- 4.4.1 断言设计53
- 4.4.2 系统状态监测53-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物理层控制系统实现与验证55-73
- 5.1 基带芯片验证环境55-59
- 5.1.1 验证工具简介55-56
- 5.1.2 验证环境搭建56-58
- 5.1.3 验证平台58-59
- 5.2 软件架构59-60
- 5.2.1 主控单元程序框架59-60
- 5.2.2 辅控单元程序框架60
- 5.3 模块级验证60-63
- 5.3.1 DMA控制验证60-61
- 5.3.2 射频控制模块验证61-62
- 5.3.3 外接收机模块验证62-63
- 5.4 系统级验证63-64
- 5.5 基于FPGA原型验证64-72
- 5.5.1 标准仪器选取65-67
- 5.5.2 FPGA划片67-69
- 5.5.3 FPGA测试思路69-70
- 5.5.4 系统级FPGA验证70-72
- 5.6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6.1 论文总结73-74
- 6.2 工作展望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8
- 附录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毅;杨义先;;无线射频注入的物理层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9年02期
2 李宁;蔺念;;HART协议物理层的实现[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3 龙航;袁广翔;王静;刘元安;;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信科学;2011年09期
4 陈永健;通信物理层基本概念(一)[J];信息系统工程;1998年01期
5 李锦辉,孙小菡,张明德,丁东;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中物理层数据流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张蕊;李波;;无线网络物理层精确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06期
7 刘丰;;无线物理层信息安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3期
8 潘翔;欧阳红升;高泽华;高峰;;IEEE 802.11 5GHz标准物理层研究[J];数据通信;2013年01期
9 肖宛阳;黄开枝;罗兴国;洪颖;;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建模及现状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金宝;郑洪明;谈振辉;;基于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层抽象算法[J];高技术通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琪;李乐民;;3GPP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一平;;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原理的仿真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任焱锋;;基于多天线的802.16e物理层仿真[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芮鹤龄;;高速环境对TD—SCDMA系统物理层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宇;唐勇;李雷;蒋建锋;饶敏;张明德;孙小菡;;考虑了物理层传输特性的IP-WDM光网络业务分级模型[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王月珍;;1xEV-DO Rev A与Rev 0的技术比较[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铭;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周;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电脑商报;2008年
3 张彤;UPI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N];网络世界;2008年
4 ;泰克为SATA修订版3.0物理层测试提供测试文档[N];电子报;2008年
5 ;TI推出物理层/链路控制方案[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刘喜喜;欲引领未来布线技术走向 泛达发布UPI策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本版编译 周青;MBOA为UWB网络定义新MAC[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IEEE 802.11系列标准巡礼[N];人民邮电;2002年
10 清水 编译;802.11n助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多用户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朱斌;多用户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对齐和物理层安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雷宏江;基于无线衰落信道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建模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4 崔波;有限字符输入的多天线系统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张子龙;物理层多播系统中多天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朱彦;基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信道安全及功率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涛;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周敏;基于能效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高晖;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杜柏生;无线物理层多播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彬;协作通信中的物理层安全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祁伟强;基于MIPI协议的LCD驱动接口数字集成电路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3 卢冰冰;协作波束成形与多中继物理层安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倩倩;OFDM双向中继网中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资源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吴亚峰;协同中继网络物理层安全研究与性能分析[D];华侨大学;2015年
6 程英杰;基于IEEE802.11物理层的工业无线通信协议栈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许毅珠;基于协作干扰的无线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陈璐;基于多种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喻帆;川庆公司智能化物理层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黄凯凯;物理层保密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TD-LTE终端基带芯片物理层控制系统分析研究与验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48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