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与传统的密钥加密技术不同的是,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信道的多径互易性,空间唯一性等特征加密信息,使窃听者获取的有用信息量趋向于零,从信息论的意义上确保窃听者无法获取信源信息,实现了无线通信的强安全,这使其能够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种可靠安全技术手段。因此,本文在考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首先,针对独立小区多天线场景的下行链路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冗余天线人工加扰技术安全传输策略,通过结合匹配滤波预编码技术产生人工干扰噪声改变窃听者的接收信噪比来提高小区内的通信安全,并推导了遍历保密容量的闭式表达式,利用遗传算法迭代求解遍历保密容量最大化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其次,针对多小区大规模天线场景的下行链路通信安全问题,考虑下一代通信技术中小区间协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小区基站选择的人工加扰策略,允许系统根据实际通信情况选择最优的小区基站协助本地小区有针对性地发送人工噪声,以提高多小区系统的安全性。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基站选择结果的场景,分别给出两种场景下逼近准确可达遍历秘密速率的秘密速率下界表达式,最后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最优功率分配方案设计。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基站选择的人工加扰策略对保障多小区系统的通信安全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层安全 人工加扰技术 MF预编码 大规模天线 基站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5.0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英文缩略词8-9
- 数学符号说明9-12
- 1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 论文结构安排15-16
- 2 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基础16-29
- 2.1 信息论意义上的物理层安全16-19
- 2.1.1 经典窃听信道模型16-17
- 2.1.2 无线物理层安全的性能指标17-19
- 2.2 物理层安全技术的主要方法19-26
- 2.2.1 MIMO预编码技术19-23
- 2.2.2 人工加扰技术23-25
- 2.2.3 协作中继技术25
- 2.2.4 信道预补偿技术25-26
- 2.3 MIMO技术概述26-28
- 2.3.1 MIMO无线通信系统及分集技术26-28
- 2.3.2 大规模MIMO技术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3 独立小区多天线场景的安全策略研究29-40
- 3.1 系统模型29-31
- 3.2 遍历保密容量分析31-34
-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最优功率分配34-36
- 3.4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36-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4 多小区大规模天线场景的安全策略研究40-56
- 4.1 系统模型40-41
- 4.2 基于基站选择的人工加扰策略41-43
- 4.2.1 基站选择策略分析41-43
- 4.2.2 基站选择步骤43
- 4.3 可达遍历秘密速率分析及最优功率分配43-50
- 4.3.1 基于基站选择人工加扰策略的多小区大规模场景下行链路43-45
- 4.3.2 合法终端的可达遍历速率下界45-47
- 4.3.3 窃听终端的遍历容量上界47-49
- 4.3.4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功率分配49-50
- 4.4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50-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56-58
- 5.1 研究总结56-57
- 5.2 研究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2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64
- 学位论文数据集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毅;杨义先;;无线射频注入的物理层分析[J];无线电工程;2009年02期
2 李宁;蔺念;;HART协议物理层的实现[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3 龙航;袁广翔;王静;刘元安;;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信科学;2011年09期
4 陈永健;通信物理层基本概念(一)[J];信息系统工程;1998年01期
5 李锦辉,孙小菡,张明德,丁东;多媒体光纤工业专用网中物理层数据流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张蕊;李波;;无线网络物理层精确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06期
7 刘丰;;无线物理层信息安全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3期
8 潘翔;欧阳红升;高泽华;高峰;;IEEE 802.11 5GHz标准物理层研究[J];数据通信;2013年01期
9 肖宛阳;黄开枝;罗兴国;洪颖;;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建模及现状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金宝;郑洪明;谈振辉;;基于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层抽象算法[J];高技术通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琪;李乐民;;3GPP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一平;;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原理的仿真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任焱锋;;基于多天线的802.16e物理层仿真[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芮鹤龄;;高速环境对TD—SCDMA系统物理层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宇;唐勇;李雷;蒋建锋;饶敏;张明德;孙小菡;;考虑了物理层传输特性的IP-WDM光网络业务分级模型[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王月珍;;1xEV-DO Rev A与Rev 0的技术比较[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铭;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周;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电脑商报;2008年
3 张彤;UPI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N];网络世界;2008年
4 ;泰克为SATA修订版3.0物理层测试提供测试文档[N];电子报;2008年
5 ;TI推出物理层/链路控制方案[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刘喜喜;欲引领未来布线技术走向 泛达发布UPI策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本版编译 周青;MBOA为UWB网络定义新MAC[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IEEE 802.11系列标准巡礼[N];人民邮电;2002年
10 清水 编译;802.11n助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多用户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朱斌;多用户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对齐和物理层安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雷宏江;基于无线衰落信道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建模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4 崔波;有限字符输入的多天线系统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张子龙;物理层多播系统中多天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朱彦;基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信道安全及功率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涛;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周敏;基于能效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高晖;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杜柏生;无线物理层多播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伟强;基于MIPI协议的LCD驱动接口数字集成电路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2 张少军;基于图案隐藏的物理层安全跳空通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洪颖;基于博弈的物理层安全协作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4 白慧卿;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物理层安全编码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刘亮;USB3.0物理层数字部分的设计与验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力允;基于人工噪声的物理层保密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吴彤;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孔卫庆;物理层安全通信中鲁棒性传输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向达;基于物理层的未来无线增强安全通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任灵飞;空地动态多节点全向数据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49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