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侦察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侦察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的电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由于调频连续波具备低截获性,且不存在距离盲区、结构简单,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电子对抗系统中。同时,准调频连续波由于其具备较高的重复频率、近似于连续信号,这对于电子侦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的检测识别与参数估计愈来愈受到重视,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在电子侦察的背景下,围绕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的检测识别与参数估计展开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现有侦察系统往往会接收到多种多样的信号种类的情况,研究了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的检测识别。对于不同调制方式的连续波,从时频特征出发,分析了各类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的特征,研究了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脉冲雷达及通信信号的大类识别算法。对于调频连续波,研究了对称三角及锯齿线性调频连续波、正弦及平方律调频连续波的识别算法。2、针对在线性调频连续波参数估计方面研究颇丰而非线性调频连续波参数估计方面鲜有涉足的现状,研究了线性与非线性调频连续波的参数估计算法,改善了线性调频连续波的估计性能,同时解决了非线性调频连续波的参数估计问题。对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首先采用基于二次傅立叶变换的方法估计其调制周期,随后采用基于循环自相关与基于解线调的方法估计其调频斜率,最后采用基于共轭匹配的算法估计其起始频率。若为对称三角调频,则需先通过线性变换将其变换为锯齿调频后再做参数估计。对于非线性调频连续波,则首先采用基于自相关的方法估计其调制周期,随后针对正弦调频采用线性化解线调的方法估计其带宽与起始频率,对于平方律调频则采用线性化解线调的方法估计其开口系数,最后采用基于共轭匹配的方法估计其起始频率。3、针对目前尚未对准调频连续波的参数估计有所涉足的情况,本文研究了其参数估计算法。在分析了传统FRFT及LFM的FRFT特征的基础上,对FRFT的核函数做改进,使之适用于准调频连续波,得到了周期FRFT,并对准调频连续波的周期FRFT特征做分析,实现了准调频连续波的参数估计,参数包括周期、带宽、起始频率及占空比。解决了准调频连续波在参数估计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调频连续波 准调频连续波 检测识别 参数估计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7.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13-15
- 第二章 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表征15-26
- 2.1 概述15
- 2.2 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15-23
- 2.2.1 线性调频连续波15-19
- 2.2.2 非线性调频连续波19-23
- 2.3 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23-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检测识别26-38
- 3.1 概述26
- 3.2 雷达信号分类检测识别26-31
- 3.2.1 基于平滑能量积累的检测识别算法27-29
- 3.2.2 基于周期性的检测识别算法29-30
- 3.2.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30-31
- 3.3 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识别31-37
- 3.3.1 基于瞬时频率的识别算法31-33
- 3.3.2 基于时频特征的识别算法33-34
- 3.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34-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参数估计38-62
- 4.1 概述38
- 4.2 线性调频连续波参数估计38-52
- 4.2.1 调制周期估计38-42
- 4.2.2 调频斜率估计42-50
- 4.2.3 起始频率估计50-52
- 4.3 非线性调频连续波参数估计52-61
- 4.3.1 调制周期估计52-55
- 4.3.2 正弦调频连续波参数估计55-58
- 4.3.3 平方律调频连续波参数估计58-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参数估计62-72
- 5.1 概述62
- 5.2 分数阶傅立叶变换62-66
- 5.2.1 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原理62-64
- 5.2.2 线性调频信号的分数阶傅立叶变换64-65
- 5.2.3 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的分数阶傅立叶变换65-66
- 5.3 周期分数阶傅立叶变换66-67
- 5.3.1 周期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原理66-67
- 5.3.2 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的周期分数阶傅立叶变换67
- 5.4 基于周期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参数估计67-68
- 5.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68-71
- 5.6 本章小结71-72
- 第六章 全文总结72-74
- 6.1 本文总结72
- 6.2 下一步工作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春云;张群;梁颖;;基于脉间中断调频连续波的高空慢速单基机载SAR成像[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杨琪;邓彬;蒋彦雯;王宏强;秦玉亮;;基于调频连续波的太赫兹频段转台成像方法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13年04期
3 彭京思;彭虎;;一种适用于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测量的混沌调频连续波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4期
4 王长林;王剑;;单正弦调频连续波引信抗干扰性能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年02期
5 杨绍全,赵国庆;调频连续波雷达回波模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魏崇毓,徐善驾,王东进;宽带调频连续波近程多站雷达系统对细柱状目标定位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郭渭荣;栗苹;陈慧敏;李月琴;;锯齿调频连续波建模与数值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6期
8 宋一铄;赵继广;;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补偿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9 杨石玲;刘逸平;;一种毫米波调频连续波探测器的研制[J];火控雷达技术;2007年01期
10 潘勇先;朱子平;;一种调频连续波距离-速度配对处理方法[J];雷达与对抗;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宏;调频连续波探地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江志红;调频连续波SAR实时成像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鑫泉;调频连续波测靶雷达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郑万福;基于激光调频连续波技术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3 简雁麟;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侦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钱者凤;调频连续波近程探测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魏芳;调频连续波SAR成像算法研究及模糊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6 李鹞;调频连续波SAR高分辨率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杜传红;调频连续波SAR成像R-D及ωK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王平;基于距离—多普勒算法的调频连续波SAR成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朱珍珍;调频连续波SAR回波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王国良;三毫米波段高线性度调频连续波源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调频连续波与准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侦察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49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