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协议的集群通讯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SIP协议的集群通讯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IP网络通信 VoIP SIP Linux 集群通讯
【摘要】:随着4G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WIFI的大规模普及,人们对基于流量通信的需求与日俱增,促使IP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SIP协议作为VoIP、IMS、IPTV的核心协议,已成为IP多媒体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IP协议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9年提出,该协议是一种实现在IP网络中的实时数据通信的信令协议[1]。近年来,基于SIP协议的集群通讯研究与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基于SIP协议实现集群通讯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分别介绍了Vo IP语音电话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接着详细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SIP协议和入侵检测的相关理论,基于上述理论提出了基于SIP协议实现集群通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功能需求。本文设计的服务器大致分为三个模块,Snort服务器模块、Web服务器模块和SIP代理服务器模块。Snort服务器模块主要实现服务器的入侵检测功能,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Web服务器模块主要用于响应Android客户端的用户请求,例如用户注册、登录以及群组创建等;SIP代理服务器模块实现了初始化SIP群组通话功能。在集群通讯系统服务器开发完成后,使用http_load、SIPp和Android客户端对集群通讯服务器的一系列测试表明,该服务器运行正常,基本功能符合本文的设计需求,并且代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在此基础上扩展更多的功能。
【关键词】:IP网络通信 VoIP SIP Linux 集群通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5.04;TN929.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专用术语注释表8-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9-11
- 1.2.1 服务器操作系统现状9-10
- 1.2.2 集群通讯研究现状10
- 1.2.3 IP语言电话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11-12
- 第二章 SIP协议、Linux操作系统以及入侵检测系统12-22
- 2.1 SIP协议的概述12-17
- 2.1.1 SIP协议在网络中的体系结构12-13
- 2.1.2 SIP协议的组件13-14
- 2.1.3 SIP消息14-17
- 2.2 Linux操作系统介绍17-19
- 2.2.1 Linux结构17-18
- 2.2.2 Linux的发展方向18-19
- 2.3 入侵检测系统19-20
- 2.3.1 入侵检测系统常见的攻击类型20
- 2.3.2 常见的入侵检测软件20
- 2.4 本章小结20-22
- 第三章 集群通讯系统的设计22-28
- 3.1 系统总体设计22-24
- 3.2 系统功能设计24-27
- 3.2.1 客户端功能设计24-25
- 3.2.2 服务器的功能设计25-27
- 3.3 本章小结27-28
- 第四章 集群通讯系统服务器端的实现28-51
- 4.1 Snort服务器模块28-37
- 4.1.1 Snort整体结构28-30
- 4.1.2 Snort执行流程30-31
- 4.1.3 Snort配置文件与规则语法31-35
- 4.1.4 Snort常用指令35
- 4.1.5 抵御SIP入侵的规则制定与部署35-37
- 4.2 SIP代理服务器模块37-42
- 4.2.1 SIP服务器模块主要功能介绍37-39
- 4.2.2 SIP服务器模块运行流程39-42
- 4.3 Web服务器模块42-50
- 4.3.1 数据库模块设计42-44
- 4.3.2 请求响应模块设计44-48
- 4.3.3 Web服务器模块高并发处理48-50
- 4.4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集群通讯系统服务器端的测试51-63
- 5.1 测试环境51
- 5.2 Snort服务器模块测试51-53
- 5.3 Web服务器模块测试53-58
- 5.3.1 注册功能测试53-54
- 5.3.2 登录功能测试54-55
- 5.3.3 加入群组功能测试55-57
- 5.3.4 退出客户端功能测试57-58
- 5.4 SIP代理服务器模块测试58-61
- 5.4.1 SIP协议REGISTER请求测试58-59
- 5.4.2 SIP协议INVITE请求测试59-61
- 5.5 服务器整体测试和性能测试61-62
- 5.6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工作总结63-64
-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华志;罗丽平;;SIP协议及其在基于IP的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年12期
2 杨威;;浅谈SIP协议[J];民营科技;2009年09期
3 黄伦文;陈勇;李涵;;基于SIP协议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1期
4 匡明;;基于SIP协议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年07期
5 王金科;杨扬;申石磊;;基于SIP协议的软电话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张本成;何清林;;利用SIP协议构建现代远程教学系统[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11期
7 汪智;;基于SIP协议的网上监视系统[J];科学大众;2007年05期
8 王晓阳;SIP协议在网络多媒体会议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5年08期
9 陈华林,盛翊智;SIP协议中的媒体协商[J];广东通信技术;2005年08期
10 ;基于SIP协议的呈现业务[J];信息网络;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荣平;闭俊;陈建亚;;SIP协议的研究与SIP穿越防火墙的解决方案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华敏;张志本;袁鑫昌;;SIP协议在IMS系统中应用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勇;郭放;;SIP协议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NGN)[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徐川;赵国锋;薛中波;;基于SIP协议的VoIP语音质量检测模型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小锐;杨龙麟;;基于SIP协议的大话务量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张兆心;方滨兴;张宏莉;姜春祥;;基于改进SIP协议的SIP网络安全通信模型[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强磊;;SIP协议在未来网络中的广阔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基于SIP协议的集群通讯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2 肖峰;基于SIP协议的嵌入式IP电话的研究和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喻文平;基于SIP协议的嵌入式家庭网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岳海;基于SIP协议的IP加密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华骏;基于公钥加密体制的SIP协议安全模型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曾凡贵;NGN架构中SIP协议携带呼叫前转属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国才;基于SIP协议的网络地址穿越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丽;基于SIP协议的软电话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辛希超;基于SIP协议的车联网语音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张小花;基于SIP协议的电话会议系统安全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6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55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