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一代移动通信 移动视频监控 视频失真优化 速率控制
【摘要】:一直以来,视频监控是公安行业有效打击犯罪和办案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经过几代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有线网络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已发展较为成熟,然而,受到地理位置和监控目标的限制,固有的监控点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当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从而使得新型的无线网络监控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存在的带宽不稳定、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对视频流的传输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无法改变移动通信网络现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适应移动网络特性以及优化视频传输技术,来实现有效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本文以江苏宜兴公安局移动视频监控项目为主体,通过对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整体设计方案。按照系统组成,设计图像采集、编码、传输的车载前端子系统,用户管理、视频流管理的服务端系统,以及实现视频播放和控制的客户端系统。为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视频失真和时延过大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视频编码失真的优化方案和视频编码速率的控制方法。通过实验,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际测试,实现了图像质量的改善。作为一个应用型的系统,本文是在研究、设计和试验三者交叉进行的情况下完成的,为达到公安系统的实战要求,经过反复测试和深入研究,实现了视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时传输和远程浏览,最终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新一代移动通信 移动视频监控 视频失真优化 速率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4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课题背景8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8-10
- 1.3 论文主要工作10
- 1.4 论文结构10-12
- 第二章 行业现状与研究进展12-18
- 2.1 公安行业视频监控发展历程12-13
- 2.2 新一代视频监控的两大核心技术13-16
- 2.3 视频流传输技术的应用16-17
- 2.4 本章小结17-18
- 第三章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18-26
- 3.1 引言18
- 3.2 典型应用场景18-21
- 3.2.1 临时现场和突发性事件监控18-19
- 3.2.2 布线困难和建设成本过高的场景19-20
- 3.2.3 监控对象移动性强的场景20-21
- 3.3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21-25
- 3.3.1 系统技术要求21-24
- 3.3.2 系统建设目标24-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第四章 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26-44
- 4.1 引言26
- 4.2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与应用26-29
- 4.2.1 视频监控系统对移动网络性能的要求26-27
- 4.2.2 移动通信技术的对比分析27-29
- 4.3 基于TD-LTE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29-43
- 4.3.1 总体设计思路30
- 4.3.2 系统整体架构30-33
- 4.3.3 车载前端设计33-38
- 4.3.4 服务端设计38-40
- 4.3.5 监控客户端设计40-41
- 4.3.6 内外网安全接入41-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五章 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44-61
- 5.1 引言44
- 5.2 实时视频面临的主要问题44-46
- 5.2.1 画面卡顿丢帧44-45
- 5.2.2 实时图像滞后45-46
- 5.3 视频编码率失真优化方法46-51
- 5.3.1 率失真优化模型研究现状46-47
- 5.3.2 基于拉格朗日法的率失真优化方法47-51
- 5.4 视频编码速率控制方法51-58
- 5.4.1 经典的速率控制方法比较51-52
- 5.4.2 基于H.265标准的先进的速率控制方法52-58
- 5.5 效果评价58-60
- 5.5.1 算法及模型实验结论58-59
- 5.5.2 实际图像质量实验结论59-60
- 5.6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分析61-79
- 6.1 前端系统测试61-67
- 6.1.1 系统硬件选择61-65
- 6.1.2 本地界面测试65-66
- 6.1.3 测试方法和结果66-67
- 6.2 服务端系统测试67-70
- 6.2.1 系统硬件选择67-68
- 6.2.2 服务端软件平台测试结果68-70
- 6.3 客户端系统测试70-75
- 6.3.1 客户端功能测试70-75
- 6.3.2 测试结果75
- 6.4 图像质量测试及分析75-78
- 6.5 本章小结78-79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9-81
- 7.1 总结79
- 7.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文浩,范平志;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体制问题及若干对策[J];电讯技术;2002年01期
2 杨维,朱刚,谈振辉,李承恕;新一代移动通信及其应用[J];铁道学报;2004年05期
3 杨刚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技术经济分析[J];通讯世界;2001年01期
4 屠振,张广求;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移动通信;2004年S3期
5 李学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6 张继东;肖海勇;;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无线传输关键技术[J];移动通信;2008年02期
7 程仁璞;;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普及应用对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影响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8 廖天亮;;浅析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1期
9 陈超,周建军,蒋玉峰;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J];电讯技术;2005年02期
10 谢宇;;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保密技术[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允若;;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演进[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朱军祥;;新一代移动通信(3G,4G)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超;陈金鹰;胡晓川;;浅析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G[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宝玉;;前言[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晓梅;孙丽;;CDMA2000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质量保证[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慕;武汉: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高地[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记者 车莉 实习生 李越;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高地[N];长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俞俭;武汉市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高地[N];经济参考报;2009年
4 ;新一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工作取得突破[N];人民邮电;2006年
5 刘春辉;新一代移动通信研究要走出一条新路[N];人民邮电;2007年
6 记者 刘晶;新一代移动通信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姜洋;新一代移动通信国际论坛召开[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8 连晓东;新一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确定[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记者 缪琴;成都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昨成立[N];成都日报;2009年
10 ;葡萄牙投巨资启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富国;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干扰与容量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华惊宇;新一代移动通信内接收机理论与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小军;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2 蒋登峰;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速度估计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赵潇宇;MIMO简化检测算法及其定点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8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55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