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WiFi密集用户场景下接入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4:04

  本文关键词:WiFi密集用户场景下接入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IEEE 802.11 WLAN MAC 密集用户 DCF二进制退避算法 MU-MIMO


【摘要】:WiFi网络由于具有低成本、高速率、可移动性、易安装、易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人们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因此,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急剧增长。WiFi在空口上采用的是CSMA/CA竞争机制,只支持单用户传输,即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站点接入信道进行通信。在密集用户场景下,由于存在激烈的信道竞争,会出现用户接入困难、站点发送数据频繁冲突的现象,WiFi的系统性能随之严重降低。本论文主要针对单个接入点中,终端设备高度密集的场景,首先详细分析了WiFi网络在密集场景下出现用户接入困难、吞吐量下降等问题的原因,指出现有的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解决该问题的两种方法:1、基于现有的802.11协议,对DCF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进行改进。基于信道占空比的改进退避算法根据信道占空比这一参数,估计信道拥塞状况,然后自适应更新竞争窗口大小。二阶退避方法通过引入两轮竞争机制,通过控制直接参与信道竞争的节点规模,使信道竞争有序化,达到减小节点碰撞概率的目的。2、采用MU-MIMO技术,研究了一种同时支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多用户传输的MAC层接入方案——UDL-MU-MIMO接入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空间复用增益,能够实现在上行和下行链路均支持多用户同时传输。本文详细描述了多用户接入的过程,以及MAC层控制帧的改进,并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提升系统的传输效率,适合于超密集用户场景下的传输。
【关键词】:IEEE 802.11 WLAN MAC 密集用户 DCF二进制退避算法 MU-MIMO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15-17
  • 第2章 WiFi密集用户场景性能问题分析17-29
  • 2.1 IEEE802.11协议概述17-19
  • 2.2 MAC层接入机制19-22
  • 2.2.1 DCF基本接入模式20-21
  • 2.2.2 RTS/CTS接入模式21-22
  • 2.3 现有802.11协议应用于密集场景下问题分析22-28
  • 2.3.1 WiFi密集场景22-23
  • 2.3.2 WiFi密集场景下系统性能23-25
  • 2.3.3 WiFi密集场景下性能下降原因分析25-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适用于密集场景下的DCF改进退避算法29-45
  • 3.1 基于信道占空比的CW动态调整退避算法29-33
  • 3.1.1 基于信道占空比的CW动态调整退避算法描述29-30
  • 3.1.2 仿真结果及分析30-33
  • 3.2 二阶退避方案33-44
  • 3.2.1 二阶退避方案描述33-39
  •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39-44
  • 3.3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密集用户场景下的多用户接入方案45-68
  • 4.1 多用户接入45-47
  • 4.2 UDL-MU-MIMO接入方案设计47-53
  • 4.2.1 上行链路多用户传输48-50
  • 4.2.2 下行链路多用户传输50-51
  • 4.2.3 MAC层控制帧改进51-53
  • 4.3 理论分析53-58
  • 4.3.1 数据包发送概率54-56
  • 4.3.2 吞吐量56-58
  • 4.3.3 接入时延58
  • 4.4 性能分析58-61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61-66
  • 4.6 本章小结66-68
  • 结论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列;浅谈电话村建设的几种技术途径[J];江西通信科技;1997年03期

2 陈春明;电信新业务用户接入技术的探讨[J];电信快报;2001年02期

3 李建存;星网、环网结合的大用户接入网络[J];通讯世界;2003年08期

4 李平;;宽带IP网中用户接入端常见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年09期

5 林强;对光纤用户接入设备的探讨[J];北京电信科技;1999年03期

6 邹永进;宽带IP网用户接入端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J];中国有线电视;2003年23期

7 陈熙恒,王正;多种用户接入方式和综合认证平台建设[J];电信建设;2003年06期

8 邹永进;宽带IP网用户接入端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J];中国有线电视;2003年01期

9 郭同兴;;数字电视城域点播的用户接入系统研究[J];新闻传播;2010年05期

10 孙嵘,潘素珍;对用户接入网网管的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健壹;;浅谈用户接入方式的选择与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廉贯;;一种适合丘陵山区的用户接入方式[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六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胡捷;王茜;陈运清;;IPv6过渡期的用户接入认证[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余浩;吕英华;丁炜;朱祥华;;实用化ATM用户接入设备的实现[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符刚;杨艳松;;一种固定用户接入IMS网络的漫游控制方案[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符刚;杨艳松;;一种固定用户接入IMS网络的漫游控制方案[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宁;;基于CDR的用户接入感知精确分析方法研究[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左扬;;ISDN基群速率用户接入多点模式构思[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郑楠;用户接入 管理为先[N];网络世界;2014年

2 ;一点接入 三网合一[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陈代寿;SSL VPN 灵活实现远程用户接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王静;适应多种接入环境的中兴软交换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轶;频谱共享环境下基于服务质量保证的多用户接入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宏源;WiFi密集用户场景下接入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吴志瑶;下一代WLAN中基于分层码的多用户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吴明虎;宽带网络用户接入认证技术的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4 成龙;企业用户接入IMS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赵千里;LTE用户接入和访问控制模块测试的设计与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黎薇;多速率WLANs用户接入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许浩;下一代多用户接入单元MDU的研究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4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594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