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光网络中基于最小点覆盖的控制平面跨层生存性设计
本文关键词:软件定义光网络中基于最小点覆盖的控制平面跨层生存性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 生存性 控制平面 分级管控 最小点覆盖
【摘要】:为降低软件定义光网络对单控制器的依赖,并避免多控制器冲突,有效提升控制平面的生存性,该文提出基于最小点覆盖的控制平面生存性设计策略。该策略结合集中控制约束条件,以最小点覆盖理论为基础,建立可靠的分级管控模型,设定控制器的管控优先级:全局控制器具有最高管控优先级,对全网进行集中管控;本地控制器次之,只对本地业务进行集中管控;权威交换机的管控优先级最低,用于完成局部波长粒度的光层快速管控。在此基础上,基于跨层信息模型为控制信道路由和资源分配进行生存性冗余设计。仿真表明,该策略能够满足网络对控制时延的要求,使控制平面的故障概率降低了30%,有效提升了网络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性。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光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软件定义光网络 生存性 控制平面 分级管控 最小点覆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1052)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0418;KJ1500445) 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启动基金(A2015-09)~~
【分类号】: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扮演“大动脉”角色的光网络基础设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要求网络传输容量变得更KJ1500445),The Ph.D.Start-up Fund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A2015-09)大;另一方面要求对网络的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琳元;陈颖;宋飞;张宏科;;基于时延的软件定义网络快速响应控制器部署[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2期
2 熊余;张鸿;王汝言;吴大鹏;;基于光通路状态感知的分簇式故障定位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1期
3 左青云;陈鸣;赵广松;邢长友;张国敏;蒋培成;;基于OpenFlow的SDN技术研究[J];软件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枝;罗晨;陈宏伟;;软件定义网络中一种按需路径分配的定量评估模型[J];软件导刊;2016年06期
2 杨艳梅;毛德梅;;OpenFlow在移动自组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16年05期
3 董宏成;郑飞毅;;基于OpenFlow的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6年05期
4 熊钢;胡宇翔;段通;兰巨龙;;一种软件定义网络的安全服务链动态组合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年05期
5 熊余;董先存;李圆圆;吕翊;王汝言;;软件定义光网络中基于最小点覆盖的控制平面跨层生存性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年05期
6 刘静;郭景元;赖英旭;;基于OpenFlow的流量监控架构实践方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7 甘宏;潘丹;;基于端口跳变的SDN网络防御技术研究[J];江西科学;2016年02期
8 任丹萍;张丽静;武姗姗;;基于SDN的FiWi网络生存性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6年04期
9 白连红;徐澍;;基于SDN的WLAN无线校园网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05期
10 王也夫;曾国荪;丁春玲;;基于图非均衡划分的软件定义网络异构控制器负载优化部署[J];计算机应用;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烨;杨旭;李勇;苏厉;金德鹏;曾烈光;;基于分类的软件定义网络流表更新一致性方案[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7期
2 吴大鹏;李阳;王汝言;;基于骑士巡游的Mesh光网络链路故障定位策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张成;廖建新;朱晓民;;一种基于增量贝叶斯疑似度的事件驱动故障定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昕,施社平;多层网络中的生存性[J];光通信技术;2003年01期
2 李景聪,吴德明,徐安士;IP over WDM光网络及其生存性问题讨论[J];光电子·激光;2002年02期
3 曲桦;苏醒;赵季红;;可生存光网络中的不同QoS策略[J];光通信技术;2006年01期
4 李燕伟;华楠;陈悦;李艳和;刘志刚;曹毅宁;郑小平;;多层生存性网络层间协调机制建模及实验评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高建超;熊安萍;胡嵩;;光网络中一种基于生存性的资源预留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汉林,徐红漫;IP over DWDM网络的生存性研究[J];信息技术;2005年01期
7 侯林;徐美玉;顾畹仪;;光网逻辑层的生存性技术(本期优秀论文)[J];光通信技术;2006年02期
8 王力;曲桦;赵季红;;业务驱动的跨层生存性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力;曲桦;赵季红;;一种通用的生存性质量评价方法[J];信息与控制;2010年05期
10 王东霞,窦文华,周兴铭;高速网络的生存性[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勇;孙小菡;张明德;丁东;;IP over Optical网络中层间协作的生存性策略的研究[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王烨;李乐民;王晟;;IP-over-WDM网络结构和生存性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梁韵芳;沈建华;肖啸;;基于MPLS-TP的PTN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4 李玮;邹自力;;军用光网络生存技术及策略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边巍巍;分布式光网络路由和生存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朱永华;WDM光网络的生存性和业务疏导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茂林;基于恢复质量的无线—光混合接入网生存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2 赵大亮;IP/MPLS over OTN生存性设计的能耗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常春节;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唐志媛;面向业务的多层网络区分生存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金艳;光网络中基于业务特性的生存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赵德治;S-PTN网络接口与生存性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江雪敏;WDM光网络及多层网络生存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叶利丽;多层光网络抗N次物理纤断的生存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吕薇;多粒度光网络的流量疏导及联合生存性[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蔡庭;IP over OTN光网络路由与生存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0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