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密码分析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组密码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分组密码是现代密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差分和线性类分析方法是分组密码最重要的两类分析方法,它们的出现及发展为分组密码的分析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差分和线性类密码分析方法。首先,针对国际上几种比较流行的分组密码算法,分别研究了它们抵抗差分分析和线性分析的能力;其次,基于已有的不可能差分分析和零相关线性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对寻找这两种分析方法区分器的理论进行了完善,并改进了搜索不可能差分和零相关线性闭包的算法,该算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分组密码,我们的结果对分组密码的分析理论与设计理论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最后,我们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分组密码RENCTANGLE和Fe W上,讨论了这些算法抵抗不可能差分分析和零相关线性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全面的评估这些算法的安全性。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研究了RENCTANGLE算法和Fe W算法抵抗差分分析和线性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分组密码的结构和S盒的特征,找到了RENCTANGLE的5轮差分特征和8轮线性迹,以及Fe W的5轮迭代差分特征和5轮迭代线性迹。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对这两个算法进行约减轮数攻击,这也是目前关于这两个算法在差分分析和线性分析方面取得的较好结果。(2)提出了判定不可能差分和零相关线性闭包的新的算法。通过研究不可能差分与差分传播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零相关线性闭包与掩码传播系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判定不可能差分和零相关线性闭包的等价条件。基于这些等价条件,本文给出了不可能差分和零相关线性闭包的判定算法--NIDS方法,就理论分析来说,相比于原有的寻找不可能差分和零相关线性闭包的算法,该算法适用范围更广,挖掘到的中间信息更多,结果也将更好。(3)研究了RENCTANGLE算法和Fe W算法抵抗不可能差分分析和零相关线性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大量关于RENCTANGLE和Fe W的不可能差分和零相关线性闭包。我们将NIDS方法应用到RENCTANGLE和Fe W上,分别找到了RECTANGLE的128条8轮不可能差分和64条8轮零相关线性闭包,以及Fe W的14400条6轮不可能差分和14400条8轮零相关线性闭包。找到的这些结果比在这两个算法设计文档中估计的更长、更多。同时,这些结果也证实了NIDS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组密码 差分分析 线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8.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分组密码的研究背景11
- 1.2 分组密码的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二章 基础知识15-23
- 2.1 密码分析中的假设和原则15-16
- 2.2 密码分析的基本模型16-17
- 2.3 分组密码的分析方法17-22
- 2.3.1 差分分析17-19
- 2.3.2 不可能差分分析19-20
- 2.3.3 线性分析20-22
- 2.3.4 零相关线性分析22
- 2.4 小结22-23
- 第三章 RECTANGLE和FeW的安全性分析23-35
- 3.1 RECTANGLE和FeW算法介绍23-25
- 3.1.1 RECTANGLE加密算法描述23-24
- 3.1.2 FeW加密算法描述24-25
- 3.2 RECTANGLE和FeW的差分分析25-30
- 3.2.1 RECTANGLE的差分分析26-28
- 3.2.2 FeW的差分分析28-30
- 3.3 RECTANGLE和FeW的线性分析30-35
- 3.3.1 RECTANGLE的线性分析30-33
- 3.3.2 FeW的线性分析33-35
- 第四章 不可能差分的代数自动化搜索35-47
- 4.1 差分传播系统35-38
- 4.1.1 基本部件的差分传播表示35-37
- 4.1.2 差分传播系统的建立37-38
- 4.2 差分传播系统与不可能差分38-39
- 4.3 不可能差分的搜索算法39-44
- 4.3.1 差分传播系统求解的基本思想39-40
- 4.3.2 单条不可能差分的判定算法40-42
- 4.3.3 不可能差分的自动化搜索算法42-44
- 4.4 实验结果44-47
- 第五章 零相关线性闭包的代数自动化搜索47-53
- 5.1 掩码传播系统47-50
- 5.1.1 基本部件的掩码传播表示47-48
- 5.1.2 掩码传播系统的建立48-50
- 5.2 掩码传播系统与零相关线性闭包50
- 5.3 零相关线性闭包的自动化搜索50
- 5.4 实验结果50-53
- 第六章 总结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9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9-60
- 附录B:RECTANGLE线性变换层的系数矩阵60-61
- 附录C:FeW的线性变换层P的系数矩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岚;范明钰;魏正耀;王光卫;瞿泽辉;;分组密码对称置换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1期
2 曾辉;王娜;郑诣;;混沌序列在分组密码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宏志;韩文报;;一类分组密码的S盒重组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9年08期
4 黄文庆;;一种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5期
5 廖小平;杨清平;潘刚;;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6 李佳;;分组密码应用技术浅析[J];科技广场;2013年05期
7 胡波;冯春雨;黄世中;羊红光;;一种基于非线性对等变换的分组密码模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孙枫,秦红磊,徐耀群,郝燕玲;基于混沌的分组密码置换网络的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9期
9 林德敬,林柏钢,林德清;国内外分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天津通信技术;2002年04期
10 宋军,张友纯,薛思清;分组密码工作模式发展动态及简评[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娜;陈卫红;;AES的安全性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淑琴;韩文报;;混合型加密协议[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九项措施保护WLAN[N];网络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佳琳;分组密码的密钥编排方案研究及单密钥攻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白东霞;几个分组密码和杂凑函数的安全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3 胡豫濮;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4 温凤桐;分组密码工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唐国坪;混沌分组密码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刘志强;分组密码的线性类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瑞林;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文涛;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9 张美玲;分组密码分析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学远;基于分组密码的消息认证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洋;轻量级混沌分组密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时阳阳;分组密码算法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贺哲;轻量级分组密码RECTANGLE的差分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常会敏;轻量级分组密码差分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闫晓蒙;SMS4结构分组密码的线性活动轮函数极小个数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6 于敬超;分组密码芯片抗功耗攻击设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曼曼;分组密码3D算法和ARIA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8 谢作敏;若干分组密码不可能差分分析与中间相遇攻击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石杨欣;面向铁路应答器的轻量混沌分组密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万刘蝉;基于FPGA的分组密码安全性检测方法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8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2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