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与仿真
本文关键词:LTE系统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与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长期演进 同频干扰 小区间干扰协调 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 协作多点
【摘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相同的频率资源如果在不同的小区同时进行通信,就必然会引起小区间干扰。长期演进(LTE)系统一般采用同频组网,使得小区间干扰的问题更为严重。LTE系统为了抑制这种干扰,一些有效的干扰抑制方案如部分频率复用方案、软频率复用方案和协作多点技术等被广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关注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分别从静态、动态和半静态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其次,重点研究半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中的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仿真并分析了频带划分、用户划分以及调度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频带划分的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方案,并分别在中心区域负载高和边缘区域负载高两种场景下对该方案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中心区域负载高时,所给方案能有效提升系统的公平性,但在边缘区域负载高的场景下系统公平性不能得到提升。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用户划分和小区中心用户间协作调度的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方案。由于在小区边缘用户负载高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受干扰都比较强。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用户动态划分,一些受干扰较强但是干扰强度相对其它用户偏低的用户,可能会被分为中心用户而依然存在同频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所设计方案将协作的思想与部分频率复用技术相结合,利用协作簇内中心用户间的协作调度和对边界资源的扩展使用,尽可能减小中心用户间的同频干扰,同时也提升了频谱的利用率。由于协作发生在同基站站点的多个小区,因此协作具有信令开销小,无延迟等优点。仿真对比分析该方案与其它方案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系统负载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在用户均匀分布场景下对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和整个系统用户的平均吞吐量的提升更优。
【关键词】:长期演进 同频干扰 小区间干扰协调 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 协作多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1.2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综述11-17
- 1.2.1 干扰随机化技术12-13
- 1.2.2 干扰消除技术13
- 1.2.3 干扰协调技术13-16
- 1.2.4 干扰利用技术16-17
- 1.2.5 干扰对齐技术17
- 1.2.6 干扰抑制技术对比17
-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17-19
- 第2章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19-28
- 2.1 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19-24
- 2.1.1 部分频率复用19-22
- 2.1.2 软频率复用22-24
- 2.2 动态小区间干扰协调24-26
- 2.2.1 上行干扰协调消息机制25-26
- 2.2.2 下行干扰协调消息机制26
- 2.3 半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基于频带划分的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28-50
- 3.1 LTE系统级仿真平台28-30
- 3.2 系统模型和干扰分析30-33
- 3.3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33-34
- 3.3.1 用户划分方式33
- 3.3.2 频谱资源分配比例33-34
- 3.4 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34-35
- 3.5 仿真分析35-48
- 3.5.1 SINR门限值和资源分配比例对部分频率复用的影响36-43
- 3.5.2 调度算法对部分频率复用的影响43-44
- 3.5.3 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仿真分析44-48
- 3.6 本章小结48-50
- 第4章 基于动态划分用户和中心用户间协作调度的自适应部分频率复用50-66
- 4.1 协作多点技术50-56
- 4.1.1 分簇与架构50-52
- 4.1.2 协作方式52-56
- 4.1.3 反馈56
- 4.2 频率复用与协作机制相结合56-61
- 4.2.1 方案思想56-57
- 4.2.2 协作模型57-59
- 4.2.3 协作流程59-61
- 4.3 仿真分析61-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总结与展望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胡宏林;张小东;卜智勇;;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J];电信科学;2006年06期
2 董恒;蒋宏斌;;一种适用于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技术[J];江苏通信;2012年01期
3 李原草;高月红;张欣;桑林;杨大成;;Small Cell Enhancement中小区间干扰协调问题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3年08期
4 苗小康;沈嘉;宋令阳;焦秉立;;分层异构无线网络干扰协调——挑战和应对[J];移动通信;2009年24期
5 ;下期要目[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7期
6 肖清华;吴林海;;3G与2G系统间的干扰协调研究[J];移动通信;2010年16期
7 魏巍;;一种基于过渡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J];移动通信;2009年22期
8 张健;戎璐;胡宏林;;基于基站间合作的下行干扰协调方法及其性能评估[J];高技术通讯;2009年08期
9 路兆铭;刘博;温向明;郑伟;凌大兵;;自适应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10 黄标;彭木根;;雷达之间干扰协调计算方法和干扰准则[J];中国无线电;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东洋;贾川;唐艳超;韩玉楠;;LTE同频组网干扰协调方案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张光辉;孙震强;朱彩勤;;LTE-A异构网络小区干扰协调技术演进及部署策略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李树磊;杜剑波;樊毅;;LTE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阳;;TD-LTE网络技术热点问题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张阳;;TD-LTE规模组网的关键技术及方案选择浅析[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军;LTE:移动宽带演进必由之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柯文;LTE—A五大关键技术推动移动网升级[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靓;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基于干扰协调的资源分配[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周通;蜂窝通信小区协作预编码与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张光荣;LTE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唐浩;LTE-A异构网络中的干扰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王冬宇;面向IMT-A的D2D通信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华;LTE-A异构网中的负载均衡与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涛;小小区场景下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文静;WLAN中AP密集部署干扰协调机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岳石炼;一种基于下行LTE系统的联合干扰协调方法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秦爽;LTE小区间干扰协调仿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丁成杰;LTE-Advanced异构网络干扰协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建豪;异构无线网络中干扰协调方案选择机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金腾飞;LTE系统分组调度及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伟平;LTE-A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周为峰;家庭基站网络中干扰协调方案的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6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3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