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中华绒螯蟹水质环境远程控制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联网的中华绒螯蟹水质环境远程控制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绒螯蟹 水质环境 远程控制 物联网 智能化水产养殖
【摘要】:中华绒螯蟹是常见的蟹类,俗称“大闸蟹”、“河蟹”,是寻常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其螯足上多绒毛,因此称为绒螯蟹,体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补充钙质的疗效,是淡水养殖中价值较高的品种。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水产品养殖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有效地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和食品信息追溯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力研究智能化水产养殖。近年来,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因而能够合理的运用上述物联网技术,将会有效的解决中华绒螯蟹,乃至其他食品的食品质量问题和信息追溯问题。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水产品的的生长发育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水质环境的优良,因此对水质环境的掌控直接影响到了水产品质量的优劣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水质的温度、溶氧量、水位、光照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蟹的变态发育和繁殖过程。根据养殖专家经验及相关的文献获得其水质坏境的要求,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中华绒螯蟹水质环境远程控制系统,并在上海市崇明某养殖基地进行了实施,其中,传感器部分选用Thermor多功能传感器,通过zigbee组建了无线传感网络,主控处理器采用S3C2440芯片,数据传输模块采用GPRS DTU及WIFI模块完成网络数据传输,经由TCP/IP通信协议对远程服务器进行Socket连接,然后进行数据转发,最终完成了对水质的温度、溶氧量、水位、光照等重要参数的监测和水位、增氧、投饵的控制,养殖户可通过web完成对监测数据、监控视频的远程访问,系统较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更小的人力开销、更大的市场竞争力、更坚固的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关系。由于中华绒螯蟹耐低氧能力较差,水中溶氧量较低便会对其摄食、脱壳、变态起到抑制作用甚至导致蟹苗死亡,因此对蟹池溶氧量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蟹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户的基本利益,文中对增氧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改进了大部分智能化水产养殖采用的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采用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Fuzzy RBF)的PID控制策略进行智能供氧,弥补了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响应速度和精度上的不足。通过现场验证了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Fuzzy RBF)的PID控制策略能够更好的应用到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增氧控制过程中,可以实时、精确、快速地完成溶氧量的控制,满足蟹对溶氧量的需求,改善蟹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养殖扣蟹的质量。通常,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经过长时间的能量消耗,容易出现节点死亡的问题,而死亡传感器节点也直接影响了通讯效果和采集数据的全面性,甚至引起传感器网络的瘫痪,因此利用可移动传感器节点来弥补死亡节点带来的网络空洞成了无限传感网络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而针对上述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传感器节点的覆盖优化算法,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传感器节点静止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很多情况环境下是无法得到有效应用的。本文兼顾覆盖率最大和能量均衡的原则,并分别进行了模型分析,以使移动传感器调度问题得到较优的解决方案。文中借鉴遗传算法的交叉行为和变异行为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改进,通过Matlab仿真测试,优化后的遗传人工鱼群算法使人工鱼群的全局搜索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且加快了算法后期的收敛速度。最后,为了让养殖户能够更好的体验,文中在先前已实现的系统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安卓手机端的监控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够更方便更直观的浏览到想查看的水质数据及更迅速完成对控制设备的远程控制。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水质环境 远程控制 物联网 智能化水产养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66.16;TP391.44;TN929.5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2
- 1 绪论12-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发展趋势14-15
- 2 相关技术综述15-19
- 2.1 物联网技术15-16
- 2.2 无线传感网络16-17
- 2.3 嵌入式系统开发17-18
- 2.4 安卓开发18
- 2.5 本章小结18-19
- 3 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控制系统设计19-29
- 3.1 远程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19-20
- 3.2 远程控制系统的各模块介绍20-24
- 3.2.1 传感器模块20-22
- 3.2.2 Zigbee通信模块22-23
- 3.2.3 网络通信模块23-24
- 3.2.4 主控模块24
- 3.3 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24-28
- 3.3.1 嵌入式web服务器24
- 3.3.2 服务器平台设计24-25
- 3.3.3 远程监控系统的WEB网页设计25-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4 基于模糊RBF改进的PID控制器29-38
- 4.1 系统关键问题的分析29
- 4.2 监控系统的常见PID控制29-30
- 4.2.1 常规PID控制器29
- 4.2.2 模糊PID控制器29-30
- 4.2.3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30
- 4.3 溶解氧的智能控制算法30-37
- 4.3.1 模糊神经网络介绍30
- 4.3.2 溶解氧控制最优值得选取30-32
- 4.3.3 模糊神经网络结构32-33
- 4.3.4 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33-35
- 4.3.5 Matlab仿真与应用实验对比35-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5 改进人工鱼群优化的水质传感器节点调度控制38-47
- 5.1 系统关键问题的描述38
- 5.2 移动传感器调度控制模型分析38-40
- 5.2.1 抽象模型建立38-39
- 5.2.2 覆盖率模型39
- 5.2.3 能量均衡模型39-40
- 5.2.4 移动节点优化函数40
- 5.3 基于改进人工鱼群优化的移动传感节点调度40-44
- 5.3.1 基本人工鱼群部分40-42
- 5.3.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鱼群算法部分42-43
- 5.3.3 算法流程描述43-44
- 5.4 仿真分析44-46
- 5.5 本章小结46-47
- 6 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控制系统的安卓终端设计47-56
- 6.1 安卓终端开发相关技术47-48
- 6.1.1 JNI技术47
- 6.1.2 四大组件47-48
- 6.1.3 handler消息机制48
- 6.2 安卓的UI设计48-55
- 6.2.1 登陆界面48-49
- 6.2.2 水质参数检测界面49-50
- 6.2.3 远程控制界面50-51
- 6.2.4 报警模块51
- 6.2.5 物流信息查询模块51-52
- 6.2.6 运输定位设计52-53
- 6.2.7 投塘位置监控模块53-55
- 6.3 本章小结55-56
- 7 总结与展望56-58
- 7.1 总结56
- 7.2 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论文发表情况62-63
- 参与课题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仁宇,魏育红,朱越雄,曹广力,贡成良;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J];内陆水产;2000年07期
2 钱名全;中华绒螯蟹[J];湖南农业;2004年01期
3 陈昌福,张松柏;绿氧灵对中华绒螯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J];渔业致富指南;2004年14期
4 马贵华;钟青;刘六英;陈道印;曹义虎;;中华绒螯蟹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内陆水产;2006年11期
5 ;江苏省培育出首个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J];北京农业;2012年34期
6 柏爱旭;郭雪骊;任秀芳;张萍;周鑫;;氯化钙对中华绒螯蟹卵巢组织中5种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7 杨健;邱楚雯;苏彦平;刘洪波;;不同水域条件下中华绒螯蟹的形态和元素分布[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8 王丹,于伟君,石俊艳,刘中,姚福相,宣明春,刘义新,王晓光;辽河下游水域污染及其对中华绒螯蟹资源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周鑫;中华绒螯蟹人繁技术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一)[J];科学养鱼;1999年05期
10 杨先乐;中华绒螯蟹疾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彪;赵云龙;杨健;;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海迪;杨先乐;胡鲲;王翔凌;钱云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主要组织中双氟沙星及其代谢产物方法的建立[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3 孟庆国;顾伟;王文;;中华绒螯蟹螺原体抗原相关蛋白筛选[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堵南山;;中华绒螯蟹的受精[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顾景龄;张云贵;刘祥云;杜育哲;;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数学模型的初探[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邱高峰;刘萍;房君江;冯海洋;;成熟促进因子在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中的作用[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洁;陈立侨;周忠良;唐思贤;;中华绒螯蟹同工酶发育遗传学研究 Ⅰ.长江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特异性分析[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艾春香;陈立侨;高露姣;温小波;;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血清及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磷酸酶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王群;赵云龙;马强;丁银娣;陈立侨;;微量元素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生殖的影响[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成永旭;南天佐;吴旭干;;中华绒螯蟹第一、第二次产卵的生殖性状和苗种质量的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淳宣;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通过验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2 通讯员 周璐 王一森;艾比湖中华绒螯蟹养殖有了地方标准[N];博尔塔拉报;2010年
3 许本宏邋林鸣;中华绒螯蟹特色哪里来[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赵文;东台打造中华绒螯蟹原生态品牌[N];江苏科技报;2009年
5 于志;江苏高淳建设全国中华绒螯蟹“种子库”[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6 记者 古丽娜;布尔津绒螯蟹上首都餐桌[N];阿勒泰日报;2010年
7 姜奕轲;东海所回收人工放流中华绒螯蟹[N];中国渔业报;2011年
8 通讯员 吴高翔 刘洪春;怀远重振中华螯蟹品牌[N];安徽日报;2006年
9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徐在宽;高效水产品种推荐——中华绒螯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10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中华绒螯蟹育苗生产标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孙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吞噬功能与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蒋惠;中华绒螯蟹的基因表达谱及生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晶晶;中华绒螯蟹免疫致敏现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4 邱仁杰;脂肪酸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免疫及耐低氧能力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穆淑梅;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毒性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李义;中华绒螯蟹新型免疫调节剂及其酚氧化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吴江立;中华绒螯蟹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变化特征[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莹;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免疫相关因子功能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朱泽远;中华绒螯蟹微卫星DNA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母昌考;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Peroxiredoxin 6和Thioredoxin 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盼盼;太湖养殖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2 钱陪陪;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巢发育中的表达特征[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敏;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殖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吴韬;不同水溶性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Erocheirsinensis)生长、消化生理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侍苗苗;纳米硒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陈小兵;中华绒螯蟹肠道核心菌群初探[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高先楚;脂质对中华绒螯蟹性腺香气的作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8 杜洁;基于机器嗅觉的中华绒螯蟹新鲜度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石婧;配合饲料和野杂鱼育肥对中华绒螯蟹风味品质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10 慈元吉;中华绒螯蟹性早熟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3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4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