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MIMO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MIMO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ac MIMO检测 射频一致性测试
【摘要】:MIMO的引入大幅提升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是IEEE 802.11ac协议中的关键技术,MIMO通信系统接收端选用的检测算法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与复杂度。本文主要针对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中的MIMO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简单介绍了IEEE 802.11ac协议的新特性,解读了802.11ac协议的物理层规范,对llac协议的帧格式、发射机模块等进行了分析。对11ac中的关键技术MIMO和OFDM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介绍了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的MIMO系统。对MIMO检测技术的基本算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最优算法最大似然检测(ML)、次优算法球形译码检测(SD)、线性检测算法、串行干扰消除算法(SIC)以及基于QR分解的检测算法(QRD)。线性检测算法根据设计准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迫零检测算法(ZF)和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MMSE),文章对基本算法进行了性能的仿真分析和复杂度的研究。分层MIMO检测算法存在误差传播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引入排序机制的检测算法,介绍了排序的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OSIC检测)与排序的QR检测算法(SQRD检测)。引入排序机制的检测算法首先检测信噪比大的层,并从系统中消除已经检测完成的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后续检测的准确度。OSIC检测算法在每层信号的检测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矩阵的求逆运算,复杂度较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改进算法结合了列范数排序检测与OSIC检测算法,并在每次检测的过程中比较加权矩阵的行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复杂度要低于OSIC检测算法,性能介于OSIC检测算法与列范数排序检测算法之间。且随着加权因子的变化,复杂度和算法性能也随之变化,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加权因子。分层MIMO检测算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先检测的信号层分集增益度低,性能较差。为了改善先检测层信号的准确度,本文介绍了迭代的检测算法。以QR检测为例,迭代的QR检测算法(IQRD)在完成每次QR检测后,会将第一层信号的干扰从系统中消除,或者循环调整信道矩阵的列向量,从而提高检测性能。迭代的排序QR检测算法(ISQRD)将迭代的思想与SQRD检测算法结合,较优地解决了误差传播和先检测层信号分集增益度低的问题。但是迭代的过程会提升算法的复杂度,为此文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迭代检测。改进算法针对SQRD算法只能得到次优解的问题,结合了迭代的思想,在ISQRD检测算法中引入了判决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迭代检测算法的复杂度,性能介于SQRD检测算法和迭代检测算法之间。另外,文章对检测算法在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做出了研究。搭建了射频一致性系统的基带接收机,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测试项算法,着重研究了EVM指标。将本文研究的主要检测算法与改进检测算法应用到软件测试工具包中,在不同MCS值、不同信号带宽下对检测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检测算法都符合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的要求。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之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1ac MIMO检测 射频一致性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5.93;TN91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IEEE 802.11ac与射频测试技术研究现状9-12
- 1.2.2 MIMO检测技术研究现状12-14
- 1.3 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14-16
- 1.4 论文组织结构16-18
- 第二章 IEEE 802.11ac协议及关键技术研究18-34
- 2.1 IEEE 802.11ac体系结构18-19
- 2.2 IEEE 802.11ac物理层关键技术19-27
- 2.2.1 OFDM技术19-23
- 2.2.2 MIMO技术23-27
- 2.3 802.11ac物理层规范27-32
- 2.3.1 802.11ac帧格式27-31
- 2.3.2 802.11ac发射机模块31-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第三章 MIMO检测基本算法研究34-52
- 3.1 MIMO检测系统模型34-35
- 3.2 最大似然估计检测算法35
- 3.3 球形译码检测算法35-40
- 3.4 线性检测算法40-43
- 3.4.1 线性迫零检测算法40-41
- 3.4.2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41-43
- 3.5 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43-44
- 3.6 基于QR分解的检测算法44-46
- 3.7 仿真结果与复杂度分析46-49
- 3.8 本章小结49-52
- 第四章 基于802.11ac测试系统的MIMO检测算法研究52-78
- 4.1 IEEE 802.11ac协议中的空间复用技术52-53
- 4.2 引入排序机制的MIMO检测算法53-58
- 4.2.1 ZF/MMSE OSIC检测算法53-55
- 4.2.2 基于修正Gram Schmidt的SQRD检测算法55-57
- 4.2.3 仿真结果及复杂度分析57-58
- 4.3 基于迫零OSIC检测算法的改进58-63
- 4.3.1 基于列范数排序的检测算法59-60
- 4.3.2 改进的迫零OSIC检测算法60-61
- 4.3.3 仿真结果及复杂度分析61-63
- 4.4 基于ISQRD检测算法的改进63-76
- 4.4.1 基于循环迭代的QR检测算法64-69
- 4.4.2 基于循环迭代的SQRD检测算法69-71
- 4.4.3 改进的ISQRD检测算法71-73
- 4.4.4 仿真结果及复杂度分析73-76
- 4.5 本章小结76-78
- 第五章 MIMO检测算法在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中的应用78-98
- 5.1 系统平台介绍78-79
- 5.2 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基带接收机研究79-87
- 5.2.1 基于IEEE 802.11ac的SISO接收机79-82
- 5.2.2 基于IEEE 802.11ac的MIMO接收机82-87
- 5.3 MIMO检测算法的实现与EVM指标分析87-92
- 5.3.1 EVM指标概述87-88
- 5.3.2 不同检测算法EVM指标测试结果88-92
- 5.4 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测试指标92-97
- 5.4.1 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测试项概述92-94
- 5.4.2 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测试项算法94-97
- 5.5 本章小结97-9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8-100
- 致谢100-102
- 参考文献102-10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树理,段志生,黄琳;MIMO连续系统中可交换矩阵的充要条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1年03期
2 凌睿;柴毅;;MIMO非线性不确定系统二阶滑模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6期
3 李征;刘南;陶欢;;MIMO雷达对分布式目标测向研究[J];火控雷达技术;2008年03期
4 饶文元,戴利云,王军选;MIMO通信中的分集与复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苏晓东;;MIMO无线信道的测量[J];信息技术;2009年07期
6 杨明磊;陈伯孝;齐飞林;张守宏;;多载频MIMO雷达的模糊函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7 陈永辉;朱光喜;王德胜;;一种基于协作MIMO的Relay-STBC-HARQ策略及其性能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年07期
8 马鹏;王伟;张剑云;;非合作源MIMO雷达的多目标定位与参数估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肖文书;;MIMO雷达中的信号检测[J];电子学报;2010年03期
10 关雪梅;陈纯锴;;基于MIMO的垂直分层空时码检测算法研究[J];电信科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化录;刘中仁;;一类MIMO对象的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李宇;王彪;黄海宁;李淑秋;张春华;;MIMO探测声纳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3 顾敬民;梁涛;于勇;;一种新的MIMO发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亚婷;席安安;黄志忠;;新体制MIMO数字阵列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中鹏;吴伟陵;;MIMO通信系统在相关信道下的性能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常青;卢满宏;谌明;;MIMO在火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蕾;李道本;;基于空间概念的MIMO容量及功率分配方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车斌;颜罡;钱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方向图可重构MIMO天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李海强;李颖;张元龙;;多用户MIMO中继通信系统中的网络预编码方案[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志勇;孙季丰;;基于SMC的MIMO快时变平坦信道盲跟踪[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柴莎莎;MIMO芯片的4×4高速挡[N];网络世界;2010年
2 ;安捷伦推出MIMO接收机测试仪[N];人民邮电;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夏男;多用户MIMO中继系统的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巩朋成;MIMO雷达波形优化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汪霜玲;MIMO雷达目标检测与波形设计及在天波超视距雷达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朱江章;MIMO宽带无线通信中的空时信号处理与信道估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孙继禹;MIMO雷达成像的电磁分析与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于晓燕;双选择性信道与空间相关信道下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D];东南大学;2006年
7 车小林;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预处理和频域均衡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熊飞;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信道测量和MIMO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肖雳;无源和有源MIMO天线性能的关键指标研究及测试验证[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程波;无线传感器网络虚拟MIMO接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云瑞;TD-LTE小基站下行MIMO与资源映射研究及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于凯;5G移动通信系统中3D MIMO的波束形成[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潘云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与干扰协方差阵估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连腾腾;多小区多用户大规模MIMO导频复用传输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周二宁;基于联合参数估计的MIMO雷达近场目标定位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阳析;大规模MIMO传输关键技术与原型验证[D];东南大学;2015年
7 许月;面向IEEE 802.11ac射频一致性测试的MIMO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8 朱承志;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张凯丽;MIMO雷达目标探测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苏明;多用户MIMO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2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5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