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无线通信复合光源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白光无线通信复合光源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白光无线通信 显色指数 色质指数 色度均匀 照度均匀
【摘要】:近年来,由于白光无线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具有发射功率高、无电磁辐射、保密性好、不易受到干扰、节约能源等优势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白光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响应时间短、调制速率高的特点,发出人眼无法察觉的高速闪烁信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白光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电学处理方面,针对信号光源的研究与设计相对较少,其发展水平与白光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程度不相协调。白光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光源承担着照明与通信的双重任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满足照明光源对显色性、光视效能以及色度、照度均匀性等方面的要求,又要满足通信光源对高速率通信的要求,以实现高质量的照明与通信。为了进一步提高白光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对白光无线通信光源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白光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找出了现阶段白光无线通信光源调制带宽窄、能量利用率低等弊端,结合波分复用技术,提出利用多基色LED合成白光无线通信光源的方案。为获得高显色性、高光效且色温可调的信号光源,采用遗传算法对三基色和四基色LED的峰值波长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显色性和光视效能最优化的光谱组合。建立了LED光源组块光谱辐射模型,分析了色度差与LED距照明面垂直距离、光束角以及LED的排列间距之间的关系,针对三基色和四基色LED组块,提出了色度均匀性最佳的排列方案。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LED圆形排布结构和矩形排布结构的光照度辐射模型,通过调整LED中心光束和系统光轴之间的夹角α,实现了照明区域照度的均匀分布。为方便设计使用,本文还给出了照明高度和夹角α以及均匀照明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曲线。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为今后白光无线通信系统光源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白光无线通信 显色指数 色质指数 色度均匀 照度均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白光无线通信技术10-14
- 1.1.1 白光无线通信技术概述10-13
- 1.1.2 白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3-14
- 1.2 LED发光原理及发展历程14-16
- 1.2.1 LED发光原理14-15
- 1.2.2 LED的发展历程15-16
- 1.3 单芯片和多芯片白光LED比较16-17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17-19
- 第2章 色度参数和混光计算方法19-35
- 2.1 颜色匹配实验19
- 2.2 LED光谱模型19-21
- 2.3 色度参数21-31
- 2.3.1 色品坐标21-22
- 2.3.2 色温22-23
- 2.3.3 显色指数23-27
- 2.3.4 色质指数27-30
- 2.3.5 LES和LER30-31
- 2.4 混光计算方法31-34
- 2.4.1 二色混光计算32
- 2.4.2 三色混光计算32-33
- 2.4.3 四色混光计算33-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多基色LED光谱寻优仿真35-47
- 3.1 寻优算法35-39
- 3.1.1 遗传算法35-37
- 3.1.2 优化方案37-39
- 3.2 三基色寻优39-42
- 3.2.1 显色性最佳光谱组合39-41
- 3.2.2 光视效能最佳光谱组合41-42
- 3.3 四基色寻优42-45
- 3.3.1 显色性最佳光谱组合42-44
- 3.3.2 光视效能最佳光谱组合44-45
- 3.4 结果分析45-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均匀照明47-63
- 4.1 朗伯辐射模型48
- 4.2 LED的选择48-49
- 4.3 色度均匀性49-54
- 4.4 照度均匀性54-62
- 4.4.1 照度均匀性的实现方法54-56
- 4.4.2 圆环形排布方式56-59
- 4.4.3 矩形排布方式59-62
- 4.5 本章小结62-63
- 总结63-65
- 工作总结63-64
-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立军;;影响白光数码管光学性能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24期
2 许并社;徐阳;王华;刘旭光;;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21期
3 逄辉;曹建华;隋岩;李雅敏;华瑞茂;;含噻二唑聚芴类白光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J];发光学报;2013年12期
4 刘杰;江漫;梅咏梅;吴占超;匡少平;;白光发光二极管用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J];化学进展;2013年12期
5 陈亚楠;高鹏;杨光达;;白光激光的产生及特性[J];光电技术应用;2011年01期
6 肖志国;;白光电致发光二极管用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8年02期
7 许运华;彭俊彪;曹镛;;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4期
8 刘鹏;蒋玉蓉;杨盛谊;;基于量子点的白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13年02期
9 石弘颖;;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化[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文锋;刘德明;黄黎蓉;马磊;;直接出射白光的新型发光二极管[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纳;王达健;李岚;蒙延双;;白光二极管用荧光体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志新;;可调色温、显指的前沿白光大功率产品技术分析[A];2010全国LED显示应用技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袁晓伟;张常年;姜岩峰;;白光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廖理;汪超;;白光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应用[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谢志元;牛效迪;秦川江;刘俊;程延祥;王利祥;;高性能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与组装[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王达健;陆启飞;于文惠;马亮;;用于近紫外白光二极管的Ba_3MgSi_2O_8:Eu~(2+),Mn~(2+)荧光材料的三光发射现象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林文晶;苏文明;张东煜;王华;周和丰;崔铮;;具有激子限定结构的磷光/荧光混合型体系白光OLED[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范供齐;施丰华;徐文飞;王海波;;白光LED封装进展的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1年
9 平立;;白光LED驱动综述[A];2006年全国LED显示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蔡毅;王鹏;陆启飞;于文慧;王达健;;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增强荧光机制的新型白光LED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阳;以辛基芴为主体的聚合物电致白光材料的合成与能量传递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洁;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湿化学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震;光纤白光干涉测量技术新算法原理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乔君;钪硅酸盐白光LED荧光粉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梁晓峦;白光LED用稀土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发光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娇;新型的单一基质白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陶正旭;不同稀土离子激活的多基色荧光粉发光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李富海;Eu~(3+)离子掺杂钼酸盐白光荧光粉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董艳明;Er~(3+)/Nd~(3+)共掺、Dy~(3+)单掺LiLuF_4单晶体的生长工艺和光谱特性[D];宁波大学;2015年
5 吕良;超短脉冲光纤拉曼白光激光器[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俊清;有机荧光配体敏化的光致白光稀土配合物的设计合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罗智田;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汽车前照灯白光光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建云;基于星形多臂结构发光材料的OLED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酒元达;星形单分子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胡天庆;高性能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湿法制备及其相关材料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1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7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