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设计及其小型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设计及其小型化的研究
【摘要】:共面波导天线由于具备小体积,轻重量和平面结构使得他便于获得线极化、圆极化、双极化和多频段工作等优点,上述优点使其在现代无线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天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线小型化设计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展宽高频段共面波导天线带宽、减小回波损耗并使其小型化成为研究热点。首先本论文分别介绍了共面波导天线及其小型化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天线的一些基本参数,如驻波比、回波损耗、方向图和极化等。对天线的一些理论: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s)、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In Time Domain)进行了归纳。并重点分析了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理论基础,找到了一条实现天线小型化的有效方法—增加叉指电容。然后对共面波导天线的地和辐射面结构分别进行了优化。一是对地结构由矩形优化为梯型:中心频率的回波损耗由-13dB减小到了-16dB,频带范围也由7GHz-12GHz拓展到5GHz-12.5GHz;二是对天线的辐射面进行开缝优化:一个缝隙结构和二个缝隙结构。单缝天线在梯形天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回波损耗,从-16dB减小为-18dB,频带范围也进一步拓展到2GHz-13GHz。但是双缝天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并不理想。最后利用叉指电容对天线进行小型化设计。在天线的地结构中增加叉指电容,成功对天线完成了小型化,天线的尺寸由29mm*29mm缩减为22mm*22mm,整体尺寸减小了24%。相比于单缝天线带宽略有减小,但频带范围仍可以达到9GHz-12.5GHz。本论文在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提出了研究的一些创新之处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共面波导天线 小型化 回波损耗 频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共面波导天线7-10
- 1.2.1 共面波导天线的研究现状7-9
- 1.2.2 共面波导天线的发展趋势9-10
- 1.3 共面波导天线的小型化10-11
- 1.3.1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发展趋势11
-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11-13
- 第二章 共面波导天线及其小型化的基本理论13-30
- 2.1 共面波导天线的基本理论13-22
- 2.1.1 共面波导天线的主要参数13-17
- 2.1.2 天线的分析方法17-22
- 2.2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基本理论22-29
- 2.2.1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场分析24-26
- 2.2.2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几种方式26-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设计30-43
- 3.1 无缝共面波导天线的设计31-36
- 3.1.1 无缝共面波导天线的仿真31-35
- 3.1.2 无缝共面波导天线的测试35-36
- 3.2 单缝共面波导天线的设计36-40
- 3.2.1 单缝共面波导天线的仿真36-39
- 3.2.2 单缝共面波导天线的测试39-40
- 3.3 双缝共面波导天线的设计40-42
- 3.3.1 双缝共面波导天线的仿真40-41
- 3.3.2 双缝共面波导天线的测试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小型化43-49
- 4.1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结构43-44
- 4.2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仿真44-47
- 4.3 共面波导天线小型化的测试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9-50
- 5.1 论文总结49
- 5.2 论文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53-54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斌,姚佶,周希朗;圆柱形屏蔽耦合共面波导的解析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蒋振新,丁桂甫,杨春生,毛海平,张永华;共面波导有限金属厚度效应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4年02期
3 梁智能;;共面波导效应对射频电路板的影响及其应用[J];空间电子技术;2011年03期
4 赵克俊;;共面波导:一种适合非互易磁控器件应用的表面带线传输线[J];半导体情报;1973年09期
5 周希朗;变型共面波导的保角变换分析[J];通信学报;1997年11期
6 陈宏巍;房少军;;非对称共面波导弯曲结构模式转换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7 陈宏巍;房少军;;利用非对称共面波导提高共面波导弯曲结构传输性能[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年02期
8 房少军,金红,Johnston Ronald H;非对称共面波导特性参数的时域反射测量[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赵吉祥,毛军发;薄衬底共面波导的特性分析[J];电子学报;2003年12期
10 房少军,金红,约翰斯顿·罗纳德;多层屏蔽共面波导模型及其实验(英文)[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康伯;梁昌洪;苏涛;刘子梁;;双频共面波导天线设计与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房少军;王百锁;;具有金属底板的非对称共面波导特性的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胡新荣;王蕴仪;;考虑金属带厚度的耦合共面波导特性分析[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4 高红卫;焦永昌;张福顺;;共面波导馈电的T型天线的研究与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5 王剑;张厚;李圭源;;一种共面波导馈电的多模指数渐变开槽天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代喜望;梁昌洪;梁乐;;基于共面波导的可调复合传输线相移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靳立伟;程知群;王庆娜;石雯;李野;;硅基毫米波共面波导神经网络模型[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谢红云;张蔚;何莉剑;杨华;王扬;沙永萍;甘军宁;张万荣;;高阻硅低损耗微波共面波导传输线[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武晓博;尹应增;席娟梅;文庶;;新型共面波导馈电的双阻带超宽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刘军;王志功;谢婷婷;童海涛;方芳;;共面波导(CPW)在单片电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房少军;非对称共面波导的特性及其场结构图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邹焕;片上共面波导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宏巍;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非对称共面波导及其弯曲结构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范木杰;时域多分辨分析在非对称共面波导研究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晓明;非对称共面波导等阻抗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陈鹏;非对称共面波导色散特性及应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张卉;非均匀传输线场路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飞;毫米波共面波导建模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彭妍妍;基于共面波导的平面电路研究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陈佳楠;共面波导及微带线弯曲结构的时域仿真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彭升;共面波导馈电的平面天线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锦豪;生物组织的微波毫米波电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少磊;共面波导馈线天线的设计及其小型化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王敏;基于直线法的有限地共面波导传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曾山;光调制器中的共面波导电极结构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于亚芳;基于缺陷接地结构的共面波导天线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李倩;共面波导电磁场探头天线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7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