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无线激光通信对准-捕获-跟踪系统及动态飞行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机载无线激光通信对准-捕获-跟踪系统及动态飞行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通信技术 激光通信 机载平台 对准、捕获、跟踪
【摘要】:机载无线激光通信具有通信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布置灵活等优点,在天地一体化高速信息网络、军用保密通信、电磁干扰环境下可靠通信等应用中有着广阔前景。为解决机载环境下激光通信光轴对准难题,通过对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特点和Y-12型飞机平台特性的分析,采用粗、精两级复合跟踪方案,设计了由被动减震结合主动抑制的粗跟踪单元和电磁振镜精跟踪单元组成的机载无线激光通信对准、捕获、跟踪(PAT)系统。Y-12飞机搭载该系统开展了双固定翼飞机间远距离、高速机载激光通信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机载无线激光通信PAT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机载环境适应性。
【作者单位】: 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 通信技术 激光通信 机载平台 对准、捕获、跟踪
【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2216110006)
【分类号】:TN929.1
【正文快照】: 0引言飞机既是机动灵活的侦查平台,又是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传输节点。作为侦查平台,飞机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对海、对空获取丰富侦查信息,并由高速链路对外传输;通信网络节点可以作为中继站,扩大地面、海面网络的覆盖范围或实现天地间信息转发。随着探测技术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龙生;无线激光通信技术浅析[J];现代通信;2003年11期
2 李大社,刘淑娥;远距离无线激光通信样机的研制[J];激光与红外;2005年06期
3 韩旭东;陈定安;李小娟;崔一平;;无线激光通信技术[J];电子器件;2006年02期
4 袁强;陈旭辉;王志勇;;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J];广西通信技术;2007年03期
5 吴晓生;;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应用[J];大众科技;2008年04期
6 张洪宪;沈海娟;;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及相关问题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代丰羽;;无线激光通信的发展前景探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8 翟蓓蓓;孙运强;姚爱琴;赵晓东;;无线激光通信图像去噪技术[J];电子测试;2012年04期
9 罗亚萍;贾秀梅;;无线激光通信图像去噪处理技术[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2年10期
10 王强;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应用[J];通信世界;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大社;管绍鹏;孙文燕;;舰船无线激光通信样机的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胡玮;蒋大钢;邓科;陈彦;幺周石;;无线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机的测距精度分析[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君洪;杨小丽;;无线激光通信几种调制方式比较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母一宁;太荣剑;李平;于萧;姜会林;;无线激光通信中多进制脉冲间隔调制及实验[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继文 编译;无线激光通信电路[N];电子报;2010年
2 记者 李泳沩;“最后一公里”的优选方案[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涛;无线激光通信中ATP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移动式无线激光通信基台结构与装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崔殿栋;无线激光通信中偏振调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晶南;红外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国军;无线激光通信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严彩萍;无线激光通信中调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6 赵博文;视频无线激光通信实验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7 高卿;近地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电学部分的研究及实验[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斯尧;固定式楼宇间激光通信光学基台结构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9 官鹭;无线激光通信大气信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池海鹏;基于无线激光通信的数字视频接收机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2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9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