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船舶通信多功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嵌入式船舶通信多功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船舶 网关 以太网通信 CAN总线通信 冗余通信
【摘要】:随着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化的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为了解决船舶控制网络与信息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以及实时的控制,船舶网关应运而生。船舶网关是船舶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上层网络使用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下层网络常常是工业的现场总线,现在使用CAN总线较多。实现船舶控制通信网中上位机的以太网与CAN总线网络之间的通信,将底层的监控点与上层监控网络相连,监控系统的现场数据、报警信息会统一传输到船舶主控平台,为船舶的监控诊断提供便利方式。本文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DSP307船用电子框架以及相关参考文献,确定了网关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功能模块。由于船舶种类繁杂、通信需求不同,本文设计了基于AT91SAM9X25处理器的网关硬件,适用于较大型或大型船舶;设计了基于i.MX287处理器的网关硬件,适用于中小型船只。同时实现了双路双冗余的软件及界面功能设计。此外本文还实现了Linux环境下内核配置及驱动移植。依据总体设计方案,在Altium Designer环境下进行电路设计。在基于AT91SAM9X25处理器的网关中,CAN收发器使用TJA1050,以太网控制器使用DM9161AEP。它主要包括两路CAN总线功能电路、两路以太网功能电路、串口功能电路、USB电路及电源电路等。在基于i.MX287处理器的网关中,CAN收发器使用SN65HVD234,以太网控制器使用LAN8720A。该网关由复位电路、电源电路、USB接口电路、JTAG接口电路、双路CAN总线电路、双路以太网电路、串口电路以及LCD显示屏电路组成。同时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Qt Creator软件平台设计实现显示界面,并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后台的通信程序。最后,对硬件进行性能的测试,均满足需求的指标。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系统各项功能运行稳定。
【关键词】:船舶 网关 以太网通信 CAN总线通信 冗余通信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5.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2 船舶通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1-13
- 1.3 CAN总线相关介绍13-16
- 1.3.1 CAN总线技术13-15
- 1.3.2 CAN冗余技术介绍15-16
- 1.4 以太网技术介绍16-17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17-18
-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18-20
- 第2章 基于AT91SAM9X25处理器的硬件设计20-36
- 2.1 主控制器的选择20-22
- 2.2 通用串口电路设计22-23
- 2.3 CAN接口电路设计23-27
- 2.4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27-33
- 2.4.1 以太网芯片选择27-29
- 2.4.2 以太网接口电路29-33
- 2.5 其他电路说明33-34
- 2.6 PCB的设计与调试34-35
- 2.7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基于i.MX287处理器的硬件设计36-48
- 3.1 CAN接口电路设计37-39
- 3.2 以太网电路设计39-42
- 3.3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42-43
- 3.4 LCD显示屏电路设计43-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网关软件的设计与实现48-64
- 4.1 网关的运行平台及软件环境介绍48
- 4.2 软件的整体设计48-56
- 4.2.1 以太网软件的实现50-52
- 4.2.2 CAN总线软件的实现52-56
- 4.3 控制显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56-60
- 4.3.1 控制显示界面的结构设计56
- 4.3.2 控制显示界面的功能设计56-57
- 4.3.3 控制显示界面的功能实现57-60
- 4.4 Linux下内核配置及驱动移植60-62
- 4.5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系统运行结果及功能测试64-84
- 5.1 基于AT91SAM9X25处理器网关的测试64-72
- 5.1.1 网口通信功能验证65-67
- 5.1.2 CAN总线通信功能验证67-69
- 5.1.3 网关通信性能测试69-72
- 5.2 基于i.MX287处理器网关的测试72-82
- 5.2.1 基于i.MX287处理器的以太网功能测试72-74
- 5.2.2 基于i.MX287处理器的通信性能测试74-77
- 5.2.3 冗余功能测试77-81
- 5.2.4 界面功能测试81-82
- 5.3 本章小结82-84
- 第6章 总结84-86
- 参考文献86-89
- 致谢89-90
- 作者简介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昆;;工业以太网:成熟中创新[J];软件;2008年08期
2 王海峰;;以太网通信在网络化测试中的实现[J];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3 常赛;程玉娟;王宜怀;;一种高实时性工业以太网模型的构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1年02期
4 方少波;胡志刚;冯震;;浅谈工业以太网[J];硅谷;2011年13期
5 乔文生;张彦军;李鹏飞;吴志宏;;基于以太网接口的信号源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年10期
6 熊育悦,赵哲身;工业以太网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仪表技术;2002年03期
7 黄昱昊;沈庆宏;肖波;黄勇才;;基于以太网通信的数字视频混合器研究与实现[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2期
8 王永明;南洪国;于洋;滕林;;三菱PLC的工业以太网通信设计及应用[J];工程与试验;2014年01期
9 申晨;刘伟平;黄红斌;陈舜儿;;基于以太网通信的自动拨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08年12期
10 ;艾默生推出以太网通信选项[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彩;赵忠义;李海龙;;基于以太网的能源计量系统设计与开发[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测控技术与节能环保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广胜;;浅析以太网的速度需求[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3 邬丽莲;;关于实现以太网通信及控制技术的一些探索[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忠锋;于海斌;王宏;徐皑冬;周侗;;工业以太网确定性通信实现方案[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计宏;杜美明;;西门子PLC通过工业以太网读取继保数据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宪;白一彤;;基于单片机89S51的以太网通信[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黄伟华;;DS80C400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A];全国ISNBM学术交流会暨电脑开发与应用创刊2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蕾;佟为明;刘勇;;基于S3C44BOX的以太网MAC帧检测系统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贾天祥;董文博;李响;席隆;;基于TMS320F2812和KSZ8851的空间载荷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10 王晓华;张锴;赵亮;;基于以太网通信的EAST纵场电源及无功补偿监控系统仿真实现[A];全国第22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1)暨全国第3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SCA·2011)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代寿;万兆改变存储和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记者 徐风;我国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成为IEC公共认可规范[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张九陆;在LAN接入的背后[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鹏程;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雷达状态监测系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苗壮;以太网测控终端设计及其在煤炭产销系统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吴光强;基于以太网通信的称重数据管理系统[D];青岛大学;2015年
4 雷雨;嵌入式船舶通信多功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邓焕明;安全实时工业以太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薛莲;基于ARM的串口转以太网接口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国栋;基于ARM的多路串行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杜文华;网络化测试的基本通信技术研究和实现—USB通信和以太网通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李涛;基于以太网的船舶航迹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吴可嘉;基于以太网通信的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器研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6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69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