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天线阵列结构的光学捕获和输运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纳米天线阵列结构的光学捕获和输运技术研究
【摘要】:光镊是在生物实验室中经常被用到的一种工具,它被广泛应用于捕获和操控生物细胞、胶状材料等微小粒子。但受制于光的衍射极限,传统意义上的光镊难以操控尺寸比光波长小的纳米尺度的粒子。而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光学操控方法,得益于其电子共振产生的强大的梯度场,可以用于实现纳米尺度微粒的稳定的光学捕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微纳等离子金属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纳米尺寸粒子的稳定输运。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包含四对长度递增的金天线的微纳阵列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入射光的波长,使每一对天线交替达到共振状态,继而使得纳米尺度的粒子能够在相邻天线的共振场之间实现一定距离内的稳定输运。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设计了包含四对长度递增的金纳米天线的阵列结构,使得这四对金纳米天线有不同的等离子体共振波长。通过有限元方法仿真发现,四对天线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和抑制的作用,在共振波长处表现的尤为明显,这样的光学特性使得此结构适合应用于粒子输运。(2)在已设计结构的基础上,对于粒径为90nm的粒子,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计算,结合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计算其在各个位置处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轨迹,描述粒子能够被稳定输运的范围。通过对束缚势阱的计算,证明粒子可以克服布朗运动的影响,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稳定输运。
【关键词】:金纳米天线阵列 光学捕获 粒子输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0.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传统光镊的概念、发展及局限性9-11
- 1.2 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的光学捕获11-13
- 1.3 选题内容和章节安排13-14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4-27
- 2.1 金属自由电子气的Drude模型14-16
- 2.2 等离子体振荡16-21
- 2.3 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及光力的势阱计算21-23
- 2.4 电磁场仿真方法23-26
- 2.4.1 计算机模拟和有限元法简介23-25
- 2.4.2 仿真误差及精确性25-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金纳米天线阵列结构的设计27-37
- 3.1 单个金纳米天线结构27
- 3.2 金纳米天线阵列结构27-35
- 3.2.1 金天线长度对场增强的影响29-30
- 3.2.2 金天线厚度对场增强的影响30-31
- 3.2.3 金天线宽度对场增强的影响31
- 3.2.4 金天线中间区域的间隔对场增强的影响31-32
- 3.2.5 相邻两对天线之间的间隔对场增强的影响32-35
- 3.3 金纳米天线阵列结构的仿真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纳米尺度粒子受力和势阱分析37-49
- 4.1 粒子位于阵列结构中间线时的情况37-41
- 4.2 粒子偏离阵列结构中间线时的情况41-42
- 4.3 对于粒子被稳定捕获范围的描绘42-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9-51
- 5.1 工作总结49-50
- 5.2 展望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6
- 作者简介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世龙,尹成友;实现短波天线阵列亟需解决的问题[J];舰船电子工程;2003年03期
2 ;天线与天线阵[J];电子科技文摘;2003年12期
3 张伟军;吴锋涛;张光甫;梁步阁;袁乃昌;;时域天线阵的测试及其结果分析[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12期
4 张伟军;张光甫;吴锋涛;李毅;梁步阁;袁乃昌;;时域开槽天线阵辐射特性的实验研究[J];微波学报;2007年02期
5 高乙月;姚克友;周杰;;圆形天线阵的两种空间相关性模型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6 ;金纳米天线阵列可获取更多的太阳能[J];金属功能材料;2009年02期
7 张海墨;;天线阵原理分析及应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天线与天线阵[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6期
9 黄致中;数字阵列信息处理测向技术中的天线阵列[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张志军,冯正和;天线阵列方向图的一种数值综合算法[J];电子学报;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春;张光生;周军;;方向回溯天线阵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李贺;赵飞;洪家财;闫书明;;密度加权的稀疏天线阵列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杨周炳;孟凡宝;陆巍;马弘舸;;超宽带天线阵列频谱分布[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4 陈丽娜;郭庆功;;一种可重构的半导体等离子体串馈天线阵的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易观理;胡飞;董健;靳榕;;用于被动毫米波末制导的综合孔径天线阵列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王魁;马东堂;王欣;王海红;;任意多极化天线阵列的相关性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朝晖;姜兴;;定向超宽带平面天线阵列设计[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卢中昊;王晖;菅春晓;何建国;;瞬态极化实验雷达收发八木天线阵列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程海荣;郭玉春;史小卫;陈小群;陈蕾;;一种应用于方向回溯天线阵的分形双极化天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关燕芝;何征宇;;辐射电磁波按等比级数排列的裂缝天线阵列[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卫东;韩国科学家开发出智能皮肤天线[N];科技日报;2008年
2 辽宁 梅艳;新颖奇特的通信天线[N];电子报;2001年
3 何文仲;内置电调将主导LTE天线选型[N];人民邮电;2014年
4 ;MIMO技术体系结构与应用[N];人民邮电;2008年
5 韩旭东(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曹建海(山东省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MIMO:无线技术革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全江;空时四维天线阵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静;地表下近场磁感通信传播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钢;空时四维天线阵的理论分析与信号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华;无线通信中新型天线及天线阵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郭玉春;方向回溯天线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甲池;基于天线阵的直扩系统多维快速捕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客松;稀布天线阵列的优化布阵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建华;天线阵方向图综合的智能优化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赵军;武汉中频雷达总体设计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陈杰;采用智能天线阵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机载超宽带天线阵列布局及耦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李峻松;紧凑型MIMO天线阵列空间衰落相关性模型分析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黄应翔;天线阵列中子集选择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4 袁泽嵘;基于纳米天线阵列结构的光学捕获和输运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刘俊卿;用于太阳观测的VHF频段天线阵列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6年
6 王贵昌;四维天线阵理论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朱小文;时间调制天线阵列理论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沈世元;时间调制天线阵列研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葛贵银;反向天线阵的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姚瑞林;四维天线阵的空间调制与单脉冲测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0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1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