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带宽拓展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26 04:42

  本文关键词: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带宽拓展系统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 带宽拓展 比例-积分串联相位超前 模型仿真


【摘要】:检测开环状态下,微机械陀螺的实际工作带宽约为驱动和检测模态固有频率差值(?f)的一半,而陀螺结构的机械灵敏度与Δf成反比,较高的机械灵敏度有助于优化陀螺的噪声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陀螺带宽拓展方法,在使陀螺拥有较好的机械灵敏度基础上有效提高陀螺带宽以增强其动态环境适应性。首先,建立了陀螺检测系统的模型,并进一步得到了陀螺结构的传递函数和机械带宽。其次,分析了带宽拓展控制器的系统特性,设计了基于比例-积分串联相位超前控制方法的带宽拓展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级和电路级仿真,验证了设计参数。最后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可将陀螺带宽从原有的13 Hz拓展到了104 Hz,且具有较好的带内平整度,验证了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 带宽拓展 比例-积分串联相位超前 模型仿真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225504) 973(2012CB723404) 总装预研基金项目(9140A09011313JW06119) 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BE2014003-3) 中北大学校基金
【分类号】:TN96
【正文快照】: 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采用MEMS加工工艺制成,拥有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可靠性高、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惯性导航、汽车安全、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2]。其驱动模态采用了音叉的工作原理,当输入轴有角速率信息时,检测模态哥氏效应影响下做差动输出,可有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甫;王寿荣;程龙;;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的电容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2 闫子波;魏鸣;;微机械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J];电子设计技术;2009年09期

3 曾辉,周百令,苏岩,夏敦柱;微机械陀螺仪检测反馈控制系统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3期

4 唐群;王寿荣;;三轴微机械陀螺仪的结构设计与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5 陈淑铃;杨波;王寿荣;;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温度特性研究[J];电子器件;2008年06期

6 张祺炜;杨波;李宏生;;一种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驱动检测电路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7 钟舟;黄丽斌;杨波;;硅微机械陀螺仪模拟信号检测技术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8 周顺,张燕娥,蔡体菁,周百令,王寿荣;改进型振动轮式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许昕;何杰;王文;卜继军;;微机械陀螺仪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压电与声光;2014年04期

10 魏冬;张志杰;;微机械陀螺仪模态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褚鸿杰;朱欣华;吴建元;苏岩;;硅微机械陀螺仪数字化接口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为斌;方竞;;微机械陀螺仪的理论和设计基础[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寿荣;裘安萍;苏岩;周百令;施芹;;硅微机械陀螺仪技术开发与研究[A];2001年飞行器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周百令;;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3年惯性技术科技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秦胜杰;张福学;于小龙;;用于旋转弹姿态控制的微机械陀螺仪组合[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6 魏静;朱欣华;褚鸿杰;苏岩;;热流微机械陀螺仪检测电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孙博华;蒋玉燕;;静电驱动压电检测微机械陀螺仪的力学分析[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梁新建;高世桥;;解耦型微机械陀螺仪气体阻尼机理分析[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单光宝;刘佑宝;陈福山;李兴凯;;用于MEMS的选择性电铸技术研究[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电容式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2 温姣;一种新型微机械陀螺仪的结构与检测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云福;电容式微机械陀螺仪读出电路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吴建元;硅微机械陀螺仪数字化检测电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徐晓强;电容式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管继平;梳状音叉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志飞;全解耦式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2年

8 周慧;基于FPGA的硅微机械陀螺仪滑模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何晓磊;基于非谐振原理的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结构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蔡雄;硅微机械陀螺仪的随机误差建模与补偿[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9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39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