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激光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0:19

  本文关键词:激光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陀螺腔体 抖动轮 自动装配 显微视觉 图像配准


【摘要】:激光陀螺作为现代最主要一类导航仪器已成为衡量国家光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振动系统作为激光陀螺的核心部件,其主体由陀螺腔体与抖动轮装配而成,目前主要采用人工装配方式,具有废品率高、装配效率低、涂胶不均等缺点。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图像拼接的大尺寸高精度轴孔装配方法,实现陀螺腔体与抖动轮的装配,并研制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系统。自动装配系统设计方面,由人工装配特点,分析自动装配系统功能需求,确定总体装配方案。基于制定的装配策略完成系统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及搭建,并分析陀螺腔体部件、抖动轮部件、显微视觉检测部件中夹具、操纵机构及相关功能机构的设计原理。同时,针对陀螺腔体夹紧力及装配轴垂直度误差进行设计计算,指导装配进程中参数控制。显微视觉检测方面,以陀螺腔体为检测对象,基于显微视觉闭环系统,串联Z向两步长不同的运动平台实现快速调焦,获取清晰轮廓图像。研究基于SURF与模板匹配的全景轮廓图像拼接算法,完成陀螺腔体边缘轮廓的拼接,为实验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中值滤波滤除了噪声,且保留了完整的边缘轮廓,并利用Canny算子提取完整圆轮廓。为去除全景轮廓图像中的拼接痕迹与残留噪声,设计了兴趣区域模板,并运用逻辑运算限定了图像处理区域,根据轮廓长度阈值实现轮廓筛选,提高了处理效率。提取筛选后的轮廓点集,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椭圆,得到基于像素度量的轮廓特征。且为实现自动装配系统的度量统一,通过标定得到脉冲、像素数、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方面,对陀螺腔体抖动轮硬件与软件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的调试维护及模块拓展,利用VC++编译平台建立人机交互二级界面,实现对电机驱动、I/O输出、视觉检测、图像处理等功能模块的上位机控制。针对图像拼接关键技术,分别从拼接速度与算法适用性角度进行了SURF与模板匹配算子的对比实验,同时对部分与完整轮廓图像拼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取最佳拼接策略。最后利用自动装配系统进行了陀螺腔体与抖动轮装配实验,对装配时间记录并对装配结果进行检测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系统能够满足装配同心度精度要求,且相对手工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关键词】:陀螺腔体 抖动轮 自动装配 显微视觉 图像配准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基于显微视觉精密装配技术研究现状11-14
  • 1.2.2 图像配准技术研究现状14-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第2章 激光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系统建立17-28
  • 2.1 引言17
  • 2.2 陀螺腔体抖动轮装配方案设计17-19
  • 2.2.1 陀螺腔体抖动轮装配的关键技术17-18
  • 2.2.2 自动装配方案设计18-19
  • 2.3 陀螺腔体部件机构设计19-22
  • 2.4 抖动轮部件机构设计22-26
  • 2.5 显微视觉检测部件机构设计26-27
  • 2.6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激光陀螺腔体抖动轮显微视觉检测技术28-45
  • 3.1 引言28-29
  • 3.2 清晰图像的获取29-30
  • 3.3 陀螺腔体显微轮廓图像拼接30-37
  • 3.3.1 基于SURF算法的显微图像配准30-34
  • 3.3.2 基于模板匹配算法的显微图像配准34-37
  • 3.4 图像滤波37-38
  • 3.5 陀螺腔体圆轮廓边缘检测38-40
  • 3.6 兴趣区域设计及轮廓拾取40-41
  • 3.7 目标圆轮廓椭圆拟合41-42
  • 3.8 尺寸标定42-44
  • 3.9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激光陀螺腔体抖动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45-60
  • 4.1 引言45
  • 4.2 控制系统设计45-49
  • 4.2.1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45
  • 4.2.2 硬件控制系统设计45-47
  • 4.2.3 软件控制系统设计47-49
  • 4.3 SURF算子与模板匹配算子图像拼接对比实验49-52
  • 4.3.1 拼接速度对比实验49-50
  • 4.3.2 拼接算法适用性对比实验50-52
  • 4.4 部分轮廓与完整轮廓图像拼接结果对比实验52-54
  • 4.5 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实验54-59
  • 4.5.1 自动装配实验流程54-56
  • 4.5.2 装配结果精度检测56-58
  • 4.5.3 装配结果误差分析58-59
  • 4.6 本章小结59-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慧泽;精密仪器机器人自动装配线投入运行[J];机电一体化;2000年03期

2 ;宁江机床厂开发成功国内首条定时器自动装配线[J];机械工程师;2000年04期

3 华晓青,徐智武,陈振华,乐重发;八音琴机芯自动装配线中的产品输送及定位[J];机电一体化;2001年02期

4 臧明;廖文和;李迎光;;基于适应性装配特征的自动装配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2期

5 孙文;周惠群;赵小东;;基于装配特征的虚拟自动装配的研究和表达方法的描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5期

6 陈天训;;基准定位的自动装配技术[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杨玲玲;胡树根;王耘;林小哲;来明;;基准定位的自动装配技术[J];轻工机械;2008年01期

8 王志明;;基准定位的自动装配技术[J];工具技术;2008年02期

9 朱广;胡旭东;张泽;;微型接线柱自动装配生产线的方案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0年02期

10 王璇;关天民;雷蕾;;个性化轮椅自动装配系统的开发[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振华;陈冬兴;;精密机芯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的研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文荣;黄丽珍;罗敏;杨淑娟;王红莲;;微靶半自动装配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3 曾威;刘峻;陈羽;滕弘飞;;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自动装配定位技术[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蓝天;李翠玲;;光纤显微镜前透镜自动装配的信号处理[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何德功;日开发出“自组织化”装配技术[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普;面向微小机构自动装配方法与模式识别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志伟;基于DFQ的氧化铝陶瓷管素坯自动装配设备的研发[D];浙江大学;2015年

3 谢磊;低速载货车车厢参数化设计及自动装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广西大学;2014年

4 何涛;基于视觉定位的单向器自动装配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晏希;小口径弹药转子式自动装配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坚宁;激光陀螺腔体抖动轮自动装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旭;动车制动车轮自动装配线控制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迪;化油器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研究与开发[D];华侨大学;2016年

9 王松松;防伪瓶盖自动装配系统的研制开发[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张f;输纱器壳体自动装配线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6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46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