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8-29 23:26
本文关键词: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可见光通信 DCO-OFDM ACO-OFDM 自适应调制 采样时钟同步 数字基带系统设计
【摘要】:可见光通信(VLC)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保密性好、节能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新型无线通信技术。本文对VLC中的OFDM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及采样时钟同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基于DCO-OFDM的VLC数字基带系统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详细对比分析了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复用(DCO-OFDM)、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ACO-OFDM)和脉冲幅度调制离散多音(PAM-DMT)的结构差异,采用光比特信噪比对比分析三种系统的性能差异。DCO-OFDM调制所有子载波,通过直流偏置获得非负传输信号,较小的直流偏置引起较大的限幅噪声,较大的直流偏置降低功率效率,仿真确定了不同QAM调制阶数下DCO-OFDM的最优直流偏置大小。ACO-OFDM仅调制奇载波,PAM-DMT仅调制载波虚部,均通过零值限幅获得非负传输信号,限幅噪声只影响未调制载波部分,但零值限幅使发送端一半能量耗费在未调制载波部分,致使ACO-OFDM和PAM-DMT相较于传统双极性OFDM有3dB的性能损失。最后仿真对比分析了三种可见光OFDM系统性能,得到了如下结论:低速通信时,ACO-OFDM和PAM-DMT有更高的功率效率;高速通信时,DCO-OFDM有更高的功率效率。二、详细对比分析了DCO-OFDM和ACO-OFDM系统的自适应调制性能。首先介绍了VLC信道模型及其影响因素,VLC信道可等效为低通信道。其次说明了DCO-OFDM和ACO-OFDM的自适应调制机制和实现算法。自适应调制根据信道条件,不同载波采用不同调制阶数和不同发送功率,使系统性能不再受限于幅频响应小的载波,提高系统性能,但增加实现复杂度。若DCO-OFDM和ACO-OFDM采用方形QAM自适应调制,仿真得到如下结论:较高光信噪比下,DCO-OFDM频谱效率高于ACO-OFDM;较低光信噪比下,ACO-OFDM的频谱效率高于DCO-OFDM。三、分析了DCO-OFDM中采样时钟同步问题,并改进了频域估计相位补偿算法。首先给出采样时钟问题模型,分析采样时钟偏差影响:起始定时误差仅引起相位旋转;采样频率误差产生相位旋转的同时,引起载波间干扰(ICI)。其次对频域估计相位补偿算法提出三点改进,并仿真对比了改进算法性能,得到了如下结论:导频高频连续放置,而非间隔插入,可提高估计补偿精度,降低实现复杂度;平均估计补偿,而非最小二乘估计补偿,估计性能接近,但硬件实现简单;相较于单符号估计补偿,三个OFDM符号估计补偿减弱噪声影响,提高性能,但需保存当前OFDM符号频域信息,硬件实现复杂。四、详述了基于DCO-OFDM的VLC数字基带设计及实现,传输距离1m时,此系统所测业务传输速率达到490Mbps,距离3m时,速率超过300Mbps。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 DCO-OFDM ACO-OFDM 自适应调制 采样时钟同步 数字基带系统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缩略语15-17
- 第1章 绪论17-23
- 1.1 论文研究背景17-21
- 1.1.1 可见光通信概述17-19
- 1.1.2 可见光通信中OFDM技术19-20
- 1.1.3 可见光OFDM中自适应调制技术20
- 1.1.4 可见光OFDM中采样时钟同步技术20-21
- 1.2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1-23
- 1.2.1 本文研究内容21
- 1.2.2 结构安排21-23
- 第2章 常见可见光OFDM系统23-53
- 2.1 引言23-24
- 2.2 传统OFDM系统调制解调原理24-28
- 2.2.1 OFDM系统模型24-26
- 2.2.2 OFDM系统的FFT实现26-27
- 2.2.3 OFDM系统收发机结构27-28
- 2.3 三种可见光OFDM系统模型28-38
- 2.3.1 DCO-OFDM系统模型及性能指标28-31
- 2.3.2 ACO-OFDM系统模型及性能指标31-34
- 2.3.3 PAM-DMT系统模型及性能指标34-38
- 2.4 三种可见光OFDM系统仿真结果及性能比较38-50
- 2.4.1 三种可见光OFDM系统时域信号分析38-40
- 2.4.2 DCO-OFDM系统的最优直流偏置分析40-45
- 2.4.3 ACO-OFDM与双极性OFDM系统性能对比45-46
- 2.4.4 PAM-DMT与双极性OFDM系统性能对比46-47
- 2.4.5 DCO-OFDM、ACO-OFDM、PAM-DMT系统性能对比47-50
- 2.5 本章小结50-53
- 第3章 可见光OFDM中自适应调制技术53-69
- 3.1 引言53
- 3.2 VLC信道53-58
- 3.2.1 信道模型53-55
- 3.2.2 仿真结果与分析55-58
- 3.3 DCO-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58-61
- 3.4 ACO-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61-63
-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63-67
- 3.5.1 DCO-OFDM仿真结果与分析63-65
- 3.5.2 ACO-OFDM仿真结果与分析65-67
- 3.5.3 DCO-OFDM和ACO-OFDM自适应调制性能对比67
- 3.6 本章小结67-69
- 第4章 DCO-OFDM中采样时钟同步算法研究69-83
- 4.1 引言69
- 4.2 采样时钟同步问题模型69-73
- 4.2.1 起始定时误差70-71
- 4.2.2 采样频率误差71-73
- 4.3 采样时钟偏差影响73-77
- 4.3.1 起始定时误差影响73-75
- 4.3.2 采样频率误差影响75-77
- 4.4 频域估计相位补偿算法77-79
- 4.4.1 频域估计相位补偿算法77-78
- 4.4.2 改进算法78-79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79-82
- 4.6 本章小结82-83
- 第5章 基于DCO-OFDM的VLC数字基带系统设计与实现83-97
- 5.1 引言83-84
- 5.2 VLC数字基带系统方案设计84-91
- 5.2.1 VLC系统基本方案84-86
- 5.2.2 VLC数字基带系统主要参数86
- 5.2.3 主要模块说明86-88
- 5.2.4 实测信道幅频响应88
- 5.2.5 浮点仿真88-89
- 5.2.6 定点仿真89-91
- 5.3 VLC数字基带系统实现91-93
- 5.4 VLC数字基带系统测试93-94
- 5.4.1 时域信号波形93
- 5.4.2 VLC系统视频及速率测试93-94
- 5.5 本章小结94-9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97-101
- 6.1 全文工作总结97-98
- 6.2 未来研究展望98-101
- 参考文献101-105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105-107
- 致谢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侠;朱丹丹;;自适应调制扩频技术[J];电信快报;2005年12期
2 程宇新;项海格;;自适应调制混合ARQ系统中低时延冗余递增策略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9期
3 宋飞飞;;无人机数据链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03期
4 雷维嘉;郭旭静;王换换;谢显中;;采用喷泉码和自适应调制的多中继传输机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王文静,钟章队;采用自适应调制的无线智能传输技术[J];移动通信;2001年01期
6 雷鸣,徐月善,蔡鹏,张平;自适应调制系统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方益明;杜阳;林如锋;;两用户系统在常功率下自适应调制的门限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6期
8 杨德红;;自适应调制技术在衰落信道中的应用[J];才智;2010年05期
9 龚政委;张太镒;张t,
本文编号:756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5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