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数据投递策略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8-30 18:15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数据投递策略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式 数据投递策略 抽象量化 分布式通信机制 系统实现


【摘要】: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手持移动设备配置的日益强大和智能化,关于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MSN)的应用和研究日渐成熟并且意义重大。其中,对数据投递方式的研究最为火热,并且基本都集中在离线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基础之上,很少对接入因特网的集中式通信方式进行结合考虑。然而,现有的移动社交用户越来越多地处于这两种通信方式都能选择的混合式网络环境下,鉴于这两种通信方式各有优劣,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势必能够提高MSN数据投递效率。再者,现有对MSN分布式数据投递方式的具体实现也很少,大量的数据投递算法研究缺乏实际的应用载体。本文对能同时使用在线集中式和离线分布式两种通信方式的混合式MSN的数据投递策略进行研究,继而在实现典型的MSN分布式通信机制的基础上,完成了混合式MSN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利用该系统完成了对所提出的混合式MSN数据投递策略的验证。对混合式MSN数据投递策略的研究,本文首先给出了既能通过因特网进行集中式通信又能进行离线分布式通信的混合式MSN网络架构,并建立了该网络环境下节点的数据投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在线集中式和离线分布式两种通信方式的数据投递影响因子进行抽象量化。继而利用各影响因子的量化值,结合节点的历史行为和因特网服务器的辅助,分别给出了单接收者模式和多接收者模式下节点使用两种通信方式的数据投递效率计算方法。最终利用计算所得的数据投递效率值,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投递选择方法。对MSN分布式通信的实现,本文对“存储-携带-转发”(Store-Carry-Forward,SCF)数据投递方式的实现进行研究,这是现有MSN分布式投递算法的基础。首先给出了使用广播方式共享节点间的社交属性的方法,继而分析对比了主流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并采用Wifi-Direct技术底层交互帧的广播特性完成广播功能,最终给出了具体的SCF实现框架,设计了可供各种数据投递算法调用的公共接口。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传统的集中式通信实现方式和所提出的SCF实现框架,在移动设备上实现了一个能同时进行集中式通信和分布式通信的混合式MSN系统,并将所设计的混合式MSN数据投递策略应用于该系统。最终与传统的纯分布式和纯集中式系统进行实际通信情况的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所实现系统具有更好的数据投递效率,验证了本文所给出的数据投递策略。
【关键词】:混合式 数据投递策略 抽象量化 分布式通信机制 系统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TP393.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19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14-15
  • 1.2 移动社交网络的数据投递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16-17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7-19
  • 第二章 移动社交网络及其数据投递方法19-32
  • 2.1 移动社交网络概述19-25
  • 2.1.1 移动社交网络基本概念19-21
  • 2.1.2 移动社交网络通信架构21-23
  • 2.1.3 移动社交网络的研究方向23-25
  • 2.2 移动社交网络数据投递方式的研究现状25-31
  • 2.2.1 基于SCF的数据投递策略26-30
  • 2.2.2 基于混合式MSN网络的数据投递研究现状30-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基于混合式MSN的数据投递策略研究32-52
  • 3.1 研究背景32-33
  • 3.2 混合式MSN网络架构33-34
  • 3.3 节点数据投递模型34-38
  • 3.3.1 单个节点数据投递模型34-36
  • 3.3.2 相遇节点间的数据投递模型36-38
  • 3.4 数据包的生命期38-39
  • 3.5 单接收者模式下的数据投递策略39-46
  • 3.5.1 数据投递影响因子40-42
  • 3.5.2 数据投递代价计算42-44
  • 3.5.3 节点相遇时的数据投递选择方法44-46
  • 3.6 多接收者模式的数据投递策略研究46-51
  • 3.6.1 数据投递影响因子48
  • 3.6.2 数据投递效用值计算48-50
  • 3.6.3 节点相遇时的数据投递选择方法50-51
  • 3.7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MSN分布式数据投递设计框架52-66
  • 4.1 研究背景52-53
  • 4.2 功能原理53-55
  • 4.3 系统平台和通信方式的选择55-59
  • 4.3.1 系统平台的选择55
  • 4.3.2 通信技术的选择55-59
  • 4.4 基于Wifi-Direct的MSN分布式通信框架59-65
  • 4.4.1 路由信息的广播实现59-64
  • 4.4.2 SCF数据的投递64
  • 4.4.3 框架公共接口64-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混合式MSN系统实现及验证66-100
  • 5.1 系统实现技术66-71
  • 5.1.1 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66-67
  • 5.1.2 在线集中式通信实现机制67-68
  • 5.1.3 离线分布式通信实现机制68
  • 5.1.4 报文设计68-71
  • 5.2 系统具体实现71-88
  • 5.2.1 登录初始操作72-75
  • 5.2.2 私人聊天功能具体实现75-82
  • 5.2.3 兴趣内容分享功能具体实现82-88
  • 5.3 混合式数据投递策略的验证88-99
  • 5.3.1 单接收者模式数据投递策略的验证88-94
  • 5.3.2 多接收者模式数据投递策略的验证94-99
  • 5.4 本章小结99-100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00-102
  • 6.1 全文总结100-101
  • 6.2 后续工作展望101-102
  • 致谢102-103
  • 参考文献103-10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107-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俊;;社会网络理论下的若干关系管理问题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760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60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