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天线稀布优化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阵列天线稀布优化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阵列天线 傅里叶算法 改进的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摘要】:稀布阵天线不但可以减少天线单元以降低天线系统的工程成本,而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在阵列孔径上布置阵元,可以获取更加优越的天线性能。对于相同的天线数目和阵列孔径,稀布阵比均匀阵更易获得较窄的主瓣、较低的峰值旁瓣。当阵列孔径相同,稀布阵天线由于其相对增大的阵元间距以致减弱了阵元间的互耦效应。因此,稀布阵天线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旁瓣电平会随着阵元数的减少而升高,为了降低阵列的旁瓣电平,就需要优化阵列天线的阵元位置和激励。本文主要研究在给阵列孔径、阵元个数、最小阵元间距的条件下,对阵元的位置进行稀布优化设计,获得尽量低的峰值旁瓣电平。本文根据阵列天线的基础知识,构建了阵列天线稀布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傅里叶算法分别对规则分布的直线阵列和平面阵列进行了稀疏优化;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四种情形的线性阵列进行了优化并与文献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对;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同样对四种情形的线性阵列进行了稀布优化并与遗传算法和文献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对;最后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对全方位角扫描的圆环阵列进行了稀布优化。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方法的高效性和收敛性。
【关键词】:阵列天线 傅里叶算法 改进的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1.1 稀布阵列理论国外研究现状10
- 1.1.2 稀布阵列理论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 论文主要结构11-12
- 第2章 阵列天线稀布优化的数学模型12-22
- 2.1 引言12
- 2.2 阵列天线基础理论12-15
- 2.2.1 天线阵方向图乘积原理12-13
- 2.2.2 主瓣宽度13-14
- 2.2.3 旁瓣与栅瓣14
- 2.2.4 天线阵列的综合14-15
- 2.3 直线阵列稀疏的优化模型15-17
- 2.4 平面阵列稀疏的优化模型17-18
- 2.5 直线阵列稀布的优化模型18-19
- 2.6 同心圆环阵列稀布的优化模型19-21
- 2.7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稀疏线阵的傅里叶综合22-32
- 3.1 引言22
- 3.2 傅里叶算法22-23
- 3.2.1 傅里叶变换关系22
- 3.2.2 傅里叶算法的优化步骤22-23
- 3.3 阵列的密度加权23-24
- 3.4 傅里叶结合密度加权阵进行稀疏线阵综合24-30
- 3.4.1 三种窗函数加权均匀阵的优化综合24-28
- 3.4.2 迭代傅里叶优化稀疏线阵的仿真实例28-30
- 3.5 本章小结30-32
- 第4章 稀疏平面阵列的傅里叶综合32-39
- 4.1 前言32
- 4.2 稀疏平面阵列中的傅里叶变换关系32
- 4.3 稀疏优化平面阵列的步骤32-34
- 4.4 稀疏优化平面阵列的仿真实例34-35
- 4.4.1 稀疏优化对称的矩形平面阵34
- 4.4.2 稀疏优化非对称的矩形平面阵34-35
- 4.5 傅里叶变换优化稀疏平面阵列的参数分析35-37
- 4.6 本章小结37-39
- 第5章 遗传算法稀布综合线阵39-48
- 5.1 引言39
- 5.2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39-40
- 5.3 大变异遗传算法40-41
- 5.4 大变异遗传算法实例仿真41-47
- 5.4.1 优化阵元数为奇数的对称阵41-42
- 5.4.2 优化阵元数为偶数的对称阵42-44
- 5.4.3 优化阵元数为奇数的非对称阵44-45
- 5.4.4 优化阵元数为偶数的非对称阵45-47
- 5.5 本章小结47-48
- 第6章 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稀布综合线阵48-70
- 6.1 前言48
- 6.2 两种算法的简介48-50
- 6.2.1 粒子群算法48-49
- 6.2.2 模拟退火算法49-50
- 6.3 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50-52
- 6.4 优化稀布奇数个阵元的对称线阵52-59
- 6.4.1 优化变量与适应度的创建53-55
- 6.4.2 粒子群算法后处理55
- 6.4.3 仿真实例55-59
- 6.5 优化偶数个阵元的对称线阵59-63
- 6.5.1 优化变量与适应度函数的创建59-61
- 6.5.2 粒子群算法后处理61-62
- 6.5.3 仿真实例62-63
- 6.6 优化无对称约束的稀布线阵63-68
- 6.6.1 优化变量与适应度函数的创建63-65
- 6.6.2 粒子群算法后处理65-66
- 6.6.3 仿真实例66-68
- 6.7 本章小结68-70
- 第7章 粒子群算法稀布综合圆环阵列70-78
- 7.1 引言70
- 7.2 二维圆阵与一维线阵的相互转换70-71
- 7.3 初始粒子群与适应度函数的创建71-73
- 7.4 粒子群算法后处理73-74
- 7.5 仿真实例74-77
- 7.6 本章小结77-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82-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邦复;用于航天信息传输的阵列天线系统[J];遥测遥控;2000年04期
2 付云起,袁乃昌;阵列天线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3 杨洲,王积勤,张晨新;对一种圆形阵列天线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9期
4 张云峰;曹伟;;一种基于稻垣模的新型阵列天线设计方法[J];微波学报;2007年03期
5 黄飞;盛卫星;马晓峰;;随机错位子阵阵列天线及其优化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6 杜夔;;阵列天线单元失效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郑恒;;大型数字阵列天线的软件化测试[J];硅谷;2009年19期
8 陆彪,吴大伟;复合加权阵列天线的研究[J];电子学通讯;1981年02期
9 陆彪 ,吴大伟;复合加权阵列天线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1年02期
10 顾坤林;;小型开缝阵列天线设计计算[J];现代雷达;198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邵维;;高增益反射阵列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王育强;杨善国;兰强;;阵列天线的误差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屈天莹;夏冬玉;贾军帅;唐祥楠;;一种新型超短波高增益阵列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万涛;;带线型阵列天线单元的一体化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顾广林;赵昵丽;王立坚;;基于阵元实测结果的阵列天线快速设计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欣;刘庆想;赵柳;李相强;;单元因子对阵列天线扫描角以及扫描最大增益的影响[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盼;曹祥玉;张健;;一种阵列天线单元的优化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段磊;王俊涛;高斌;高攸纲;;阵列天线平台遮挡效应研究[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成;赵泽宇;罗先刚;;一种介质加载型沟槽缝隙阵列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卜安涛;史小卫;;本征激励法用于天线阵方向图综合[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军;自适应阵列天线的优势[N];人民邮电;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州;稀疏阵列综合及DOA估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广;新型高效率传输阵列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3 郭华;阵列天线综合及子阵列划分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泽东;宽频带定向天线及强耦合阵列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梁伟龙;无线通信天线设计及四维阵列天线优化综合[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贺冲;时间调制阵列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华;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益凯;基于四维天线理论和强互耦效应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帅;阵列天线辐射和散射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阳凯;阵列方向图综合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伟;数字阵列天线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扬;毫米波雷达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珍珍;无人机机载阵列天线系统性能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涂光鹏;雷达阵列综合及关键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汤一君;基于多层柔性介质的Ka波段缝隙天线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刘喜玲;机载端射阵列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作;W波段平面反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然;W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郭婧;K波段微带阵列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蔡有志;3mm波束探测阵列研究及测试[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7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