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飞行器北斗信号捕获与跟踪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北斗信号捕获与跟踪算法研究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与周围的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会在其表面形成等离子体鞘套,使得北斗导航接收信号发生幅度衰减和相位偏移。等离子体的存在会对北斗接收信号的捕获与跟踪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造成通信中断。因此,必须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北斗信号捕获与跟踪算法以改善接收机的性能。本文首先建立了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信道模型,理论分析并仿真实现了其对北斗导航信号在幅度与相位偏移方面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大多普勒频移、Neumann-Hoffman(简称NH)二次编码以及等离子体对北斗中频接收信号捕获与跟踪的影响。差分相干累积捕获算法可以较好的改善导航数据反转的影响,提高北斗信号捕获信噪比。研究了基于频域能量检测的快速捕获算法,提高了可见卫星信号捕获速度。研究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环路跟踪算法,该方法复杂度较低,在噪声统计特性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北斗卫星中频接收信号的良好跟踪。研究了基于Sage-Husa时变噪声估计器的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跟踪算法,该方法不仅收敛速度快,还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和精度。最后研究了卫星位置解算算法和高超声速飞行器位置计算方法以及等离子体对飞行器位置定位的影响。研究了飞行器运动参数的估计方法,最小二乘法由于参数估计结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参数估计结果过于粗糙。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参数估计算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更精确、数据更平滑。
【关键词】:等离子体鞘套 北斗 捕获 跟踪 卡尔曼滤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448.2;TN96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10-11
- 第二章 北斗系统简介及等离子体信道建模11-19
- 2.1 北斗系统概述11-12
- 2.1.1 空间星座11
- 2.1.2 坐标系统11-12
- 2.2 北斗系统信号规范12-14
- 2.2.1 信号结构12
- 2.2.2 测距码特性12-14
- 2.3 等离子体鞘套建模14-18
- 2.3.1 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信道模型14-17
- 2.3.2 等离子体鞘套对北斗B1I信号的影响17-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第三章 北斗卫星信号捕获方法研究19-38
- 3.1 捕获原理及方法19-27
- 3.1.1 串行搜索捕获20-21
- 3.1.2 并行频率空间搜索捕获21
- 3.1.3 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21-23
- 3.1.4 基于FFT变换的频域快速搜索捕获23-27
- 3.2 高超声速飞行器北斗信号捕获影响因素27-33
- 3.2.1 NH码调制对北斗信号捕获的影响27-30
- 3.2.2 多普勒频移分析30-31
- 3.2.3 等离子体鞘套对北斗信号捕获的影响31-33
- 3.3 等离子体鞘套下北斗信号捕获33-37
- 3.3.1 相干累积33-34
- 3.3.2 非相干累积34-35
- 3.3.3 差分相干累积35-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北斗卫星信号跟踪方法研究38-63
- 4.1 跟踪原理及方法38-47
- 4.1.1 北斗信号解调38-39
- 4.1.2 锁相环39-41
- 4.1.3 跟踪环路41-47
- 4.2 高超声速飞行器北斗信号跟踪影响因素47-52
- 4.2.1 NH码二次编码47-49
- 4.2.2 载波跟踪环路测量误差49-52
- 4.3 Kalman滤波跟踪算法52-62
- 4.3.1 Kalman滤波基本原理53-54
- 4.3.2 扩展Kalman滤波54-58
- 4.3.3 自适应扩展Kalman滤波58-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北斗系统导航定位算法研究63-74
- 5.1 定位数据处理63-64
- 5.1.1 导航数据恢复63
- 5.1.2 导航数据解码63-64
- 5.2 卫星位置解算64-69
- 5.2.1 星历参数64-65
- 5.2.2 星历参数用户算法65
- 5.2.3 接收机位置解算65-69
- 5.3 高超声速飞行器运动参数估计69-73
- 5.3.1 接收机速度解算69-70
- 5.3.2 最小二乘估计70
- 5.3.3 Kalman滤波估计70-73
- 5.4 本章小结73-7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6.1 论文工作总结74-75
- 6.2 工作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79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高双林;;乘波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J];国际航空;2007年04期
2 吴宏鑫;孟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9年06期
3 蔡亚梅;汪立萍;;美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及关键技术分析[J];航天制造技术;2010年06期
4 陈洁;潘长鹏;吴进华;顾文锦;;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建模及开环特性分析[J];飞行力学;2011年03期
5 黄伟;夏智勋;;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国防科技;2011年03期
6 黄琳;段志生;杨剑影;;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对控制科学的挑战[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10期
7 时建明;王洁;;高超声速飞行器H_∞鲁棒跟踪控制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2年05期
8 张园园;胡杨;刘志敏;李仁府;;基于Quasi-continuous高阶滑模理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J];飞机设计;2012年03期
9 凡雪灵;陈凯;;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干扰的伴随方法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年04期
10 李文杰;牛文;张洪娜;王琳;;2013年世界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总结[J];飞航导弹;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超;;未来的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严玲玲;李少远;;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预测控制和可视化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3 姚照辉;鲍文;;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5 贺杰;郑德斋;;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鲍文;姚照辉;常军涛;于达仁;唐井峰;;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探讨[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鲍文;姚照辉;;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自适应控制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孙未蒙;张靖男;郑志强;;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几个增长点[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 通讯员 王二强;“高超”: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利器[N];中国航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林东;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巡航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融;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多信息融合自适应容错自主导航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李乐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鑫;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结构建模及模型降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健;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热力分析边界元快速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逄洪军;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建模与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葛东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红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园园;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彪;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艳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黄广;高超声速飞行器残差自调节高精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安昊;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杨铁柱;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分离段轨迹优化与抗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易芳;高超声速飞行器分时拦截信息处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许昱涵;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平面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金涛;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周之;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浩;高超声速飞行器线性变参数建模及其鲁棒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8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8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