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5:17

  本文关键词: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M4算法 嵌入式系统 无线通信安全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嵌入式系统发展迅速,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普及。嵌入式系统与无线网络技术的结合增强了嵌入式系统设备之间信息交换的能力,为实现智能环境监控、工业远程控制等技术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嵌入式设备间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就显得十分重要。SM4分组算法是我国第一个用于无线局域网领域的国家密码算法。算法易于软、硬件实现,适合应用在嵌入式设备上。SM4算法虽然在理论上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不少研究表明其仍存在被攻击的可能。为了提升SM4算法的安全性,本文对算法中S盒应用和密钥生成方式进行改进,将轮函数中使用的单个S盒修改为两个S盒交替,将密钥扩展函数中使用的系统参数修改为随机确定参数。在软件和嵌入式系统平台上实现提升算法的加密及解密,并从密文安全性和算法效率的角度将提升的算法与常用于嵌入式系统的AES算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升后的SM4算法以稍长于原算法的加密时间为代价提高算法的复杂度。本文针对嵌入式系统通信安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和μC/OS-II系统的嵌入式加密方案。采用软件方式实现提升的SM4算法并移植在嵌入式系统上实现;对系统发送和接收终端进行功能设计。发送终端负责信息加密处理和无线发送。接收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的嵌入式设备和远程通信的PC机终端,负责接收密文的处理。经测试,本文设计的系统实现了无线通信环境中嵌入式系统设备安全通信的功能,既能够保证近距离的通信安全,也解决了远程无线通信的安全问题,同时本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和扩展。
【关键词】:SM4算法 嵌入式系统 无线通信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TN918.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现状9-11
  • 1.2.2 加密技术研究现状11-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12-13
  • 1.4 本章小结13-14
  • 第2章 SM4算法原理14-26
  • 2.1 密码学基础14-17
  • 2.1.1 基本概念及分类14
  • 2.1.2 分组密码算法14-16
  • 2.1.3 加密算法实现方式16-17
  • 2.2 SM4加密算法17-21
  • 2.2.1 SM4算法基础17-18
  • 2.2.2 加密过程18-20
  • 2.2.3 密钥扩展过程20-21
  • 2.3 SM4算法安全性分析21-22
  • 2.4 SM4算法的提升22-25
  • 2.4.1 SM4算法优化方向22-23
  • 2.4.2.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23-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无线通信系统硬件设计26-34
  • 3.1 系统硬件设计26-29
  • 3.1.1 系统硬件设计需求26-27
  • 3.1.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27-29
  • 3.2 STM32选型29-30
  • 3.2.1 STM32微处理器29-30
  • 3.2.2 STM32开发平台30
  • 3.3 无线模块选型30-33
  • 3.3.1 GPRS网络模块30-31
  • 3.3.2 2.4G无线模块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无线通信系统软件设计34-56
  • 4.1 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环境34-35
  • 4.1.1 STM32软件设计环境34
  • 4.1.2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34-35
  • 4.2 μC/OS-II及FATFS文件移植35-39
  • 4.2.1 μC/OS-II系统移植35-38
  • 4.2.2 FATFS文件系统移植38-39
  • 4.3 系统软件设计39-54
  • 4.3.1 发送终端软件设计40-49
  • 4.3.2 近距离接收端软件设计49-53
  • 4.3.3 远程接收端界面设计53-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56-70
  • 5.1 加密算法的软件测试56-63
  • 5.2 无线通信的软件测试63-65
  • 5.3 系统总体性能测试65-69
  • 5.4 本章小节69-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6-78
  • 致谢78-79
  • 详细摘要79-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线通信标准组召开全会[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0年04期

2 华宗;新型全天候无线通信系统[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7期

3 ;泰克推出新型无线通信分析仪在通用性和价格方面实现重大突破[J];电子技术应用;2003年02期

4 ;停电引起无线通信瘫痪![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9期

5 ;新型无线通信分析仪——在通用性和价值方面实现重大突破[J];今日电子;2003年02期

6 林道;航空无线通信系统[J];现代通信;2003年05期

7 邓永红;林革;;光无线通信技术综述[J];数字通信世界;2006年02期

8 崔济阳;;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及改进方法[J];信息通信;2011年02期

9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3期

10 曹淳淳;;浅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弋建强;;无线通信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冰琪;;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浅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王化磊;潘成康;;绿色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甘伟;许力;;无线通信技术在核电站的应用[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加强数字化 信息化 现代化建设 切实提高水上应急无线通信与指挥能力[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张兴彤;黄胜;;无线通信在出铝车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个人无线通信网现状和展望[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范博;李书芳;;无线通信中的天线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三强;石坚;何为;古良玲;;脑电信号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卿晰;快乐着新一代无线通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美国无线通信业上演战国时代[N];中国经营报;2002年

3 李晓松;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基础工作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晶;多媒体何时融入无线通信[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迈向无线通信的未来(二)[N];人民邮电;2000年

6 ;无处不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N];人民邮电;2011年

7 ;下一代专业无线通信网注重定制服务[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王陵生邋童信;安徽350兆无线通信网抗雪灾立功[N];人民公安报;2008年

9 ;全面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3年

10 晓雅;无线通信占四分之一[N];人民邮电;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彬;可见光无线通信光学接收天线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子悦;高铁无线通信中小区切换与多天线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晓东;身体域无线通信表征精度提升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董立珉;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常茗;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复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赵爽;应用于无线通信基带算法的可重构处理平台及典型算法实现[D];复旦大学;2010年

7 许颖;能量多元化与状态非确定的绿色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管章玉;认知与协作无线通信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跨层优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武刚;多入多出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空时编码及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盖伊;多天线无线通信中的宽带多频段天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万层;微功率无线通信性能测试与网络状态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翔;TD-LTE标准下MIMO-OFDM检测算法及其DSP实现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丹;工业无线通信技术在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邓剑挺;无线通信系统的效能评估的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焦锦绣;风电场的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实现[D];山西大学;2014年

6 李环;DMR系统转发技术研究及中转台硬件设计与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黎国美;地铁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与干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顾军;干扰管理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天宇;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化养老系统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君;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对齐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8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798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