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能量效率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最大化能量效率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无线电 协作频谱感知 能量消耗 吞吐量 能量效率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在科技以及经济领域里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人们无处不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简单与方便,在这些便利的背后,是各种科学技术的支撑。其中,人们平时生活与工作中赖以交流沟通的通讯技术尤为突出。这些便对通讯的可依赖性以及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当前现实社会中,各个领域对通信资源的需求也十分迫切。这些就对高效、稳定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这些无线通信高新技术出现的同时,现行的频谱分配政策和原则却仍然历久不变,这种分配方式将固定的频段分配给专门的用户,而且,被分配的特定频段的频谱是被特定的用户用来通信的,除此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是不可以使用这段特定的频谱的。这种分配频谱的方案使得认知无线电的大部分的已授权频谱没有得到高效率的使用,但是频谱资源却一直以来都非常的贫乏。为了使这一系列的问题得到解决,并充分的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通信需求,更加充分的利用分配的授权频谱,认知无线电这一重要技术应运而生。这一技术是利用认知用户在探测到授权用户未使用频谱的空闲时期进行通信。认知无线电系统通过探测无线电频谱,并在检测到空闲的频谱后,在对主用户只产生极小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此空闲信道进行通信。本文对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进行优化研究,基于认知无线电提出了协作频谱感知最大化能量效率的优化算法,针对参与频谱感知的大量认知用户导致协作频谱感知过程中系统能耗的增加;以及大量用户参与的协作频谱感知对感知时间和感知结果传送时间的影响导致系统的性能降低,而使吞吐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优化感知用户的数量来降低能量消耗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进而达到最大化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的目的。通过理论的探讨以及计算机仿真,可以得出,选择一定数量的认知用户参与协作频谱感知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能使系统的能量效率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协作频谱感知 能量消耗 吞吐量 能量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论文研究背景10-13
- 1.2 认知无线电技术简介13-14
- 1.3 论文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现状14-17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17-20
- 第二章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20-30
- 2.1 频谱感知技术20-22
- 2.2 频谱感知技术概述及分类22-23
- 2.3 主用户发射端检测23-25
- 2.4 合作频谱感知25-26
- 2.5 主用户接收端检测26-28
- 2.6 频谱感知的基本模型28-30
- 第三章 多用户协作频谱感知技术30-38
- 3.1 协作式频谱感知技术及分类30-33
- 3.2 认知无线电网络模型33
- 3.3 协作式频谱感知融合技术33-34
- 3.4 软融合技术与硬融合技术34-36
- 3.4.1 软融合技术34-35
- 3.4.2 硬融合技术35-36
- 3.5 参与协作式频谱感知的用户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6-38
- 第四章 基于最大化能量效率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38-54
- 4.1 引言38
- 4.2 系统模型38-40
- 4.3 授权频谱的工作模型40
- 4.4 频谱感知精确度40-41
- 4.5 合作频谱感知帧结构41-43
- 4.6 合作频谱感知过程中的最小能量消耗43-45
- 4.7 系统的吞吐量45-46
- 4.8 基于最大能量效率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46-48
- 4.9 仿真结果和分析48-53
- 4.10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6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婷;王建新;束锋;;合作频谱感知吞吐量和感知时间关系的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05期
2 常帅;孔凡军;陈娟;郑学强;;协同频谱感知中的认知用户数优化[J];军事通信技术;2010年03期
3 汪一鸣;周刘蕾;;基于追踪定位的认知频谱感知解决方案[J];通信学报;2010年11期
4 岳文静;郑宝玉;孟庆民;崔景伍;解培中;;衰落信道下提高协作频谱感知能力的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5 韩勇;陈强;王建新;;合作频谱感知安全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11年06期
6 韩勇;王放;陈强;王建新;;一种信任度模糊分配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J];信号处理;2011年06期
7 蒋金波;王可人;陈小波;金虎;;频谱切换中基于频谱感知的链路保持概率[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1年06期
8 刘颖;杨震;;协作频谱感知系统中的结盟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秦臻;薛峰;梁继民;;最大系统效用合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J];信号处理;2013年02期
10 江晓林;顾学迈;何晨;;基于压缩感知的联合协作频谱感知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文静;郑宝玉;;一种基于信道可靠性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培;孟庆民;朱卫平;;一种可以减少感知时间的频谱感知方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博雅;周辉;孙斌;;基于权值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吴昊;赵杭生;;基于三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冰玉;郑宝玉;岳文静;;一种基于串行网络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冯子木;漆春梅;王军;李乐民;;协同频谱感知算法综述[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翊;胡艳军;唐希雯;;一种改进的基于多阈值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仕链;何斌;杨伟程;;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试验研究[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佳俊;黄清;孔勇;;基于小波变换的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家胜;刘光斌;程俊仁;;基于压缩采样技术的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方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淑艳;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及资源优化分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卿浩博;面向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杨雪洲;认知中继网络频谱感知与资源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齐佩汉;稳健精细抗差异性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卢剑奇;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洋;基于跨层优化的频谱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史振国;认知OFDM系统中频谱感知与基于感知的干扰对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江晓林;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m云海;BWT系统中基于认知的频谱聚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秦臻;基于认知无线网络的频谱感知与信道切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君;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多节点的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谷凯;基于GNU Radio的动态频谱感知及数据传输[D];海南大学;2015年
3 孟晨;基于稀疏组套索的宽频带频谱感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魏亮;认知车载网中频谱感知算法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周瑞;基于信任度的认知无线电联合频谱感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6 钱陆;基于数据并发传输的频谱感知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罗曼;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然;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蔚;基于动态压缩采样的宽带频谱感知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宋双;基于序贯检测的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6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81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