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聚束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实验演示

发布时间:2017-09-15 23:06

  本文关键词:聚束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实验演示


  更多相关文章: 遥感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聚束模式 成像 相干叠加 非相干叠加


【摘要】:采用线性调波长的1.55μm光纤激光和一个控制照明光束方向的旋转平面镜,建立了聚束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成像演示实验室装置。该装置运转稳定,能够产生与其成像理论预期完全相符的高分辨率成像。给出了典型的聚束模式SAL高分辨率成像结果,包括合作目标成像、非合作目标成像、对同一目标的持续跟踪成像以及相干叠加成像与非相干叠加成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空间目标测量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遥感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聚束模式 成像 相干叠加 非相干叠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8071) 空间目标测量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分类号】:TN958.98
【正文快照】: 1引言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采用光学合成孔径技术和相干外差探测的高分辨率成像激光雷达,它能够突破传统光学系统中镜头尺寸对成像分辨率衍射极限的限制,可对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以外的目标实现厘米级分辨率的二维(2D)、三维(3D)成像。这种卓越的成像能力使之有望发展成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谨;赵志龙;吴曙东;段洪成;唐永新;黄文武;;12.9m高分辨率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J];光学学报;2015年12期

2 赵志龙;苏园园;吴谨;段洪成;吴曙东;黄文武;;基于合成频率步进线性调频信号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年05期

3 卢智勇;张宁;孙建锋;周煜;栾竹;蔡光宇;刘立人;;Laboratory demonstration of static-mode down-looking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lada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5年04期

4 吴谨;李斐斐;赵志龙;杨兆省;王东蕾;唐永新;苏园园;梁娜;;条带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不依赖PGA的高分辨率成像演示(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11期

5 刘立人;;高分辨率遥感新途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J];科学;2014年06期

6 栾竹;孙建锋;周煜;王利娟;杨媚;刘立人;;Down-looking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ladar demonstrator and its experiments over 1.2 km outdoo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11期

7 赵志龙;吴谨;苏园园;梁娜;段洪成;;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lada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09期

8 吴谨;杨兆省;赵志龙;李斐斐;王东蕾;唐永新;苏园园;梁娜;;单程远场衍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实验室演示[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3年06期

9 刘立人;;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原理[J];光学学报;2012年09期

10 刘立人;周煜;职亚楠;孙建锋;吴亚鹏;栾竹;闫爱民;王利娟;戴恩文;鲁伟;;大口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演示样机及其实验室验证[J];光学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曙东;黄建余;赵志龙;王鲲鹏;戴泽;吴谨;;聚束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实验演示[J];光学学报;2016年06期

2 张洁;王然;张珂殊;;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的应用与改进[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年06期

3 吴谨;赵志龙;吴曙东;段洪成;唐永新;黄文武;;12.9m高分辨率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J];光学学报;2015年12期

4 张鸿翼;李飞;徐卫明;舒嵘;;经过改进的差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对振动的抑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5年05期

5 赵志龙;苏园园;吴谨;段洪成;吴曙东;黄文武;;基于合成频率步进线性调频信号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年05期

6 吴谨;赵志龙;段洪成;吴曙东;黄文武;;非对称光斑照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宽测绘带成像研究[J];光学学报;2015年03期

7 刘立人;;双曲波前差自扫描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原理[J];光学学报;2015年01期

8 李小珍;郭亮;曾晓东;;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多通道扫描模式及成像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4年12期

9 孙志伟;侯培培;职亚楠;孙建锋;许倩;周煜;刘立人;;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二维匹配滤波成像算法[J];光学学报;2014年12期

10 刘立人;;高分辨率遥感新途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J];科学;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谨;李斐斐;赵志龙;杨兆省;王东蕾;唐永新;苏园园;梁娜;;条带模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不依赖PGA的高分辨率成像演示(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11期

2 刘立人;;高分辨率遥感新途径——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J];科学;2014年06期

3 栾竹;孙建锋;周煜;王利娟;杨媚;刘立人;;Down-looking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ladar demonstrator and its experiments over 1.2 km outdoo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11期

4 苏园园;吴谨;赵志龙;梁娜;段洪成;;光学线性调频步进信号合成与高分辨测距演示[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10期

5 赵志龙;吴谨;苏园园;梁娜;段洪成;;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lada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09期

6 孙志伟;侯培培;职亚楠;孙建锋;周煜;许倩;卢智勇;刘立人;;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光学成像处理[J];光学学报;2014年06期

7 刘立人;;自干涉合成孔径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原理[J];光学学报;2014年05期

8 吴谨;杨兆省;赵志龙;李斐斐;王东蕾;唐永新;苏园园;梁娜;;单程远场衍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实验室演示[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3年06期

9 卢栋;孙建锋;周煜;职亚楠;马小平;刘立人;;大视场接收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探测能力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10 刘立人;;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原理[J];光学学报;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耀,陈仁元,邓海涛,方志红,葛家龙,王燕宇;机载聚束SAR的信号处理技术[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3年04期

2 蒋为;李敏慧;;星载SAR滑动聚束模式研究[J];现代雷达;2011年03期

3 刘寒艳;宋红军;程增菊;;条带模式、聚束模式和滑动聚束模式的比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颖颖;贾鑫;吴彦鸿;;对聚束和滑动聚束模式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旁瓣侦察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8期

5 唐敦乙 ,沈伯礼;带状会聚束的形成及应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1985年04期

6 于历;一类光场态的高阶反聚束和振幅的高阶起伏[J];量子电子学;1996年01期

7 杨威;李春升;陈杰;王鹏波;;星载SAR滑动聚束模式三步扩展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傅雄军,高梅国,何媛;一种有效的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9 毛新华;朱岱寅;朱兆达;;一种基于数字聚束的极坐标格式算法波前弯曲补偿[J];宇航学报;2013年02期

10 杨志强;郭巍;王岩飞;赵刚;;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数据分块模拟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付文宪;李少洪;毛士艺;;聚束式SAR中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的改进[A];图像 仿真 信息技术——第二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廖力鸣;雷开卓;黄建国;黄海;;水下等离子体声源双元聚束叠加方式与性能[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威;李春升;于泽;陈杰;;星载SAR混合模式总体参数设计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汪礼成;任家栋;钟超;贾艳胜;何益康;;对地聚束成像SAR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A];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曾海彬;曾涛;胡程;朱宇;;聚束SAR成像算法中的几种插值方法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6 李荦;张晓玲;;基于Chirp Z变换的机载双站聚束式SAR成像[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鹏波;陈杰;李春升;杨威;;基于改进Deramp处理的滑动聚束SAR成像处理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8 黄颐;邹化民;王仁卉;戴明新;钟桂荣;刘达;;不用CBD附件在JEM—100CX(Ⅱ)型电镜上实现会聚束衍射的几种方法[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9 章效锋;严易锋;冯国光;;Bi—Sr—Ca—Cu—O系超导相中共生结构的会聚束观察[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祺;星载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吴玉峰;多模式SAR成像及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孙进平;机载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算法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4 高祥武;星载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5 周鹏;星机双基地SAR系统总体与同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庚;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志鹏;滑动聚束模式下的SAR三维成像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龚玉明;聚束模式下弹载SAR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韩星;滑动聚束双基前视SAR成像理论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祝晨辉;滑动聚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回波建模与成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秦义;软X射线聚束透镜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7 张坤;电子直线加速器聚束系统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8 范馨月;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杨海光;双站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分辨力特性及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林玲娟;滑动聚束式下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859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859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