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高功率微波照射下两种典型天线的热效应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0 12:34

  本文关键词:高功率微波照射下两种典型天线的热效应仿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功率微波 天线 热效应


【摘要】:高功率微波的峰值功率比常规雷达信号高三到四个数量级,在高功率微波照射下天线自身可产生热效应。以抛物面天线和基片集成波导缝隙天线两种典型材质的天线为例,仿真分析了高功率微波照射下天线的热效应,得出了不同辐照功率下两种天线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热效应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为天线的高功率微波防护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海军电磁兼容研究检测中心;杭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 天线 热效应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6110177)
【分类号】:TN015;TN820
【正文快照】: 引言1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等新体制辐射源和电磁武器可能对装备尤其是信息化装备造成电磁干扰,甚至电磁毁伤,直接影响着装备使用效能的发挥和生存能力[1,2]。高功率微波武器是三大定向能武器之一,它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非常高的微波功率,并以定向波束干扰或摧毁敌方电子设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世里;;高功率微波武器效应及防护[J];微波学报;2014年S2期

2 谭显裕;高功率微波新概念武器的技术现状和发展[J];航空兵器;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刚;程立;汪家春;王启超;时家明;;典型放电气体的击穿场强阈值研究[J];发光学报;2017年01期

2 沈月伟;刘民;;电磁武器打击链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年04期

3 潘栓龙;季帅;;雷达探测与毁伤一体化设计[J];科技视界;2015年18期

4 曾芳玲;刘奇博;宋长宝;;多点源交叉波束干涉效应特征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年04期

5 何勇强;丁吴斌;;高功率微波武器及其在心理战中的应用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6 王仁涛;王毅;李斌;;高功率微波武器的防空作战应用[J];电子科技;2011年11期

7 刘广东;常硕;金福禄;;高功率微波发射机调制器和电源电路设计[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海山;袁卫卫;;高功率微波武器攻击C~4ISR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飞航导弹;2010年10期

9 贺成;吴宝花;蔡万勇;;UWBR和HPMW一体化设计探讨[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2期

10 贺成;苏五星;徐敬伟;徐远根;;超宽带雷达和高功率微波武器一体化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葛悦涛;蒋琪;文苏丽;宋怡然;牛文;;美国CHAMP项目先进反电子设备高功率微波导弹首次作战试飞评估分析[J];飞航导弹;2013年04期

2 杨成;黄贤俊;刘培国;;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电磁防护新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3 乔晓强;柳永祥;梁涛;;新材料在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4 陈卫;邓潘;程玉宝;;HPM对军用电子设备的损伤机理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杨耿;谭吉春;盛定仪;杨雨川;;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珊;;全国第七届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召开[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9期

2 王涛;;2012“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12期

3 刘静月,黄文华,方进勇,宋志敏,刘国治;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的光学诊断[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4 段耀勇,陈雨生;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及其对能量传输的影响[J];微波学报;2000年03期

5 林竞羽,侯德亭;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概述[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4期

6 罗勇,李宏福;高功率微波的需求及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7 戴大富;高功率微波的发展与现状[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8 何友文;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等离子体效应的概述[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傅文杰;鄢扬;;高功率微波在等离子体填充波导中的传播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10 王聪敏;张博;;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忠才;时家明;;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艳;马弘舸;孟凡宝;蔡武川;李科;曹学军;陈冀;赵刚;;计算机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周坦然;罗勇;吴蕾蕾;;用于高功率微波测量的小孔耦合的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涛;廖成;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条件下的频谱数值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薛谦忠;刘濮鲲;;HPM在大气的传输问题研究及应用[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舒挺;习锋;李继健;;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国治;;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浅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钟哲夫;李浩;;高功率微波输出窗的介质物理光学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前红;董志伟;;两束高功率微波相交区域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杨一明;朱占平;曾继来;钱宝良;;高功率微波与电子系统电路单元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无影利剑——高功率微波[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问题的混合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唐涛;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耦合与传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张强;高功率微波多管合成双波段辐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秋实;高功率微波窗口击穿及馈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国林;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张政权;新型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在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牛新建;高功率微波传输线及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子贤;基于RCM的混沌腔体电磁耦合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欢丽;波导等离子体限幅器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恒;高功率微波器件全局优化算法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郭力铭;无导引磁场X波段Cerenkov型高功率微波振荡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余龙舟;基于漏波波导的L波段高功率微波天线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刁振河;高功率微波防护的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曾继来;计算机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李瀚宇;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9 张海伟;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依军;高功率微波器件及热效应分析软件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8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888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