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Massive 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估

发布时间:2017-09-21 16:13

  本文关键词:Massive 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Massive MIMO 多用户 预编码技术 链路层


【摘要】:大规模多天线(Massive MIMO)技术是面向未来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在基站端部署数十甚至上百的天线形成天线阵列,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实现了在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方面性能的提高。然而,由于该系统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传输大量的数据流,Massive MIMO系统是一个严重的自扰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一定的信号处理技术来抑制干扰是必然的途径。此外,鉴于Massive MIMO系统的天线阵列规模和用户终端对信号处理能力的局限性,在下行链路的接收端的用户检测技术在该系统中并不可行,因此,预编码技术成为了Massive MIMO系统下行链路的主要干扰抑制技术。本论文以此为背景,重点研究多用户Massive MIMO系统下行链路的非线性预编码技术。论文主要研究及贡献如下:首先,本文以基于迫零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线性预编码和扰动矢量非线性预编码为例,分析了在发射端能够获得理想信道状态信息条件下的预编码技术。其次,本文在发射端获得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条件下,设计出了一种矢量预编码方案。在该方案中,本文假设发射端能够获得信道误差矩阵的二阶统计信息,建立非理想信道信息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运用信道几何均值分解方法对信道估计矩阵进行分解,分别推导出在迫零准则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的预编码矩阵和功率控制因子,并对现有扰动矢量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了复数域的低复杂度下降矢量搜索算法,从而实现了在发射端未获得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的鲁棒矢量预编码方案。仿真结果显示,在不相关的高斯信道条件下,该方案表现出了良好的误比特率性能和收敛性,并且随着发射天线个数和用户数增大,该预编码方案获得了更优的误比特率性能。最后,结合LTE下行物理层关键技术,如CRC校验、码块分割、Turbo编译码、速率匹配、码块级联、加扰、调制解调以及MIMO-OFDM实现等模块,本文搭建了LTE链路层仿真平台,在实现LTE链路层从发射到接收整个基带信号处理过程的同时,对比了基于码本的预编码与本文提出的预编码方案在LTE系统中的性能表现。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环境和仿真参数下,本文提出的预编码方案较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案获得了更低的误块率,实现了系统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Massive MIMO 多用户 预编码技术 链路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9
  • 1.1 MIMO技术概述11-14
  • 1.1.1 MIMO技术发展历程11-12
  • 1.1.2 Massive MIMO技术的优点12-13
  • 1.1.3 Massive MIMO遇到的挑战13-14
  • 1.2 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14-18
  • 1.2.1 传统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15-17
  • 1.2.2 Massive 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17-18
  • 1.3 论文工作及结构安排18-19
  • 2 MASSIVE MIMO系统模型19-26
  • 2.1 无线信道衰落特性及统计衰落模型19-21
  • 2.1.1 无线信道衰落特性19-20
  • 2.1.2 无线信道统计衰落模型20-21
  • 2.2 MU-MIMO系统模型21-24
  • 2.3 信道状态信息24-25
  • 2.3.1 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24
  • 2.3.2 信道状态信息的分类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3 单小区场景MASSIVE 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26-41
  • 3.1 传统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26-30
  • 3.1.1 基于迫零准则的线性预编码方案27-28
  • 3.1.2 基于最小化均方误差准则的预编码方案28-29
  • 3.1.3 矢量扰动(VP)非线性预编码方案29-30
  • 3.2 基于信道几何均值分解的扰动矢量预编码30-36
  • 3.2.1 对信道估计矩阵的几何均值分解(GMD)31-32
  • 3.2.2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分析32-34
  • 3.2.3 基于迫零准则的分析34
  • 3.2.4 扰动向量求解34-36
  • 3.3 仿真结果36-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4 LTE下行链路级仿真平台的搭建及实现41-62
  • 4.1 MIMO信道建模41-43
  • 4.2 LTE下行链路级仿真流程43-55
  • 4.2.1 原始数据流处理44-47
  • 4.2.2 信道编码和译码47-50
  • 4.2.3 速率匹配和码块级联50-53
  • 4.2.4 加扰和信号调制解调53-54
  • 4.2.5 OFDM调制和解调54-55
  • 4.3 MIMO模块的实现55-58
  • 4.3.1 层映射模块55-57
  • 4.3.2 多用户预编码技术实现57-58
  • 4.4 仿真结果58-60
  • 4.5 本章小结60-62
  • 5 结论62-64
  • 5.1 本文总结62-63
  • 5.2 不足与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8-70
  • 学位论文数据集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刘珊珊;曹型兵;;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2期

2 徐伟;;浅谈电子通讯的预编码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7期

3 李超;郭丽娜;;电子通讯的预编码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3年19期

4 解芳;袁超伟;程铁铮;;利用干扰提高容量的低复杂度预编码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陶立;;一种电子通讯技术的预编码解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30期

6 张文;龚钢;;抑制小区间干扰的迟延可容忍预编码方案[J];科技通报;2013年07期

7 冉金志;林初善;邵云飞;廖晓闽;;几何平均分解的矢量预编码方案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22期

8 卢鑫;;Closed-Loop MIMO系统线性预编码技术[J];中国新通信;2008年11期

9 郑凤;陈润芊;卢国仙;武穆清;;一种新的非线性预编码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范慧婧;孙长印;卢光跃;;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改进信漏噪比预编码方法[J];电讯技术;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伟;张春阳;邵珠雷;;相关衰落信道中星座预编码和球译码[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2 邵玉斌;龙华;向凤红;;MIMO通信系统空域维纳预编码器及性能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继雄;李有明;周新星;;DSL基于误差符号的自适应预编码算法[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钟俊;彭启琮;;有限比特反馈下OFDM系统的预编码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守贵;陈明;;MIMO系统中基于离散速率集的线性预编码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永明;杨绿溪;;采用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的分层空时传送方式及其迭代接收[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7 王道彬;米文智;;一种基于TXMMSE预编码的新型OFDM系统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亚东;丛键;王卓镭;;一种基于预编码降低OFDM信号峰均功率比的技术[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莉;卫星多天线数据传输下水库水情测报编解码技术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吕磊;MIMO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及天线合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萌萌;未来MIMO技术的性能分析和预编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胡志蕊;多小区协作系统下预编码及收发联合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张萌;协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董全;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伟;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超;多天线系统中的反馈与预编码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王楠;中继协作通信中的编码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张蕾;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莉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对齐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粟唐;高速移动场景下LTE下行预编码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田梦;PLC中基于MIMO的预编码技术研究与中继系统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书莹;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荆;大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及预编码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圣恩;MIMO双向中继系统的预编码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罗辑;3D MIMO及其预编码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向攀;LTE-Advanced上行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窦津津;MIMO-UWB预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谢思敏;非线性预编码中的星座扩展及解调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95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895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