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滤波器组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滤波器组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滤波器组多载波 波形优化 邻频抑制 同步 广义频分复用
【摘要】: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实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带外功率泄露的问题,并且能够支持灵活的频谱接入方式,是一种新的物理层传输技术,它已经成为认知无线电以及未来5G通信的候选物理层传输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基于滤波器组的波形优化技术以及同步技术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算法来提高带外干扰抑制的能力以及同步的性能。首先,本文介绍了认知无线电、5G以及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研究价值以及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解调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滤波器组的波形优化设计技术。针对单载波通信系统,重点讨论了利用成型滤波器抑制邻道干扰的方案,并给出了如何利用半带滤波器来降低实现的复杂度。针对传统的OFDM系统,详细讨论了利用加窗、加双窗、设置保护频带以及插入消除子载波等方式抑制带外功率泄露的优缺点,并针对230MHz专网抑制带外干扰的应用场景,重点研究了加窗方法中窗函数类型以及窗长度对邻道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GFDM系统中邻频抑制的相关技术,包括设计具有较窄过渡带的原型滤波器、设置保护频带、加保护符号等,对比了GFDM系统与OFDM系统的带外功率泄露的性能,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与分析。随后,本文研究了同步系统设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首先讨论了单载波系统中基于前导的同步技术,研究了包括同步序列的选取、粗定时同步、小数倍频偏的估计及纠正、定时偏差的估计及纠正、精确定时同步、整数倍频偏的估计及纠正以及相位跟踪等在内的具体实现,并给出了仿真性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GFDM系统中同步实现的难点,并给出了具体的同步实现方案,包括前导序列的设计、粗定时同步、频偏估计及纠正以及残余相差的估计及纠正,并针对230MHz专网的情景给出了相应的仿真性能。最后,针对230MHz专网的应用场景,本文给出了对应的GFDM系统的邻道干扰抑制和同步技术的硬件设计与实现。首先,基于Simulink和任意波形发生器的硬件平台,验证了GFDM邻道抑制的性能。其次,在由AD9361射频子卡、Xinlinx KC705开发板以及Simulink构成的通信平台上,验证了经由无线空间传输的GFDM同步技术。
【关键词】:滤波器组多载波 波形优化 邻频抑制 同步 广义频分复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TN91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缩略词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13-15
- 1.2 电力系统无线通信的发展15-17
- 1.3 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研究概况17-18
- 1.4 论文工作及章节安排18-21
- 第二章 滤波器组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21-31
- 2.1 FBMC的基本原理21-23
- 2.2 UFMC的基本原理23-24
- 2.3 GFDM的基本框架24-29
- 2.3.1 GFDM发射机模型25-27
- 2.3.2 GFDM接收机模型27-29
- 2.4 GFDM在认知无线电中的潜在应用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基于滤波器组的信号优化设计31-51
- 3.1 单载波系统中邻频抑制技术的实现31-37
- 3.2 OFDM系统中邻频抑制技术的实现37-44
- 3.3 GFDM系统中邻频抑制技术的实现44-49
- 3.4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同步系统设计51-75
- 4.1 频偏和定时偏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1-55
- 4.1.1 频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1-53
- 4.1.2 定时偏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3-55
- 4.2 单载波系统中基于前导的同步技术55-70
- 4.2.1 粗定时同步和小数倍频偏估计58-60
- 4.2.2 定时误差估计与恢复60-62
- 4.2.3 小数倍频偏平滑和纠正62-63
- 4.2.4 整数倍频偏估计63-65
- 4.2.5 帧边界精确同步65
- 4.2.6 相位跟踪65-69
- 4.2.7 同步仿真性能69-70
- 4.3 GFDM系统中基于前导的同步技术70-73
- 4.4 本章小结73-75
- 第五章 邻频抑制和同步的硬件实现75-85
- 5.1 邻频抑制的验证平台介绍75-77
- 5.2 邻频抑制的验证77-79
- 5.3 同步算法的验证平台介绍79-80
- 5.4 同步算法的验证80-83
- 5.5 本章小结83-85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85-87
- 6.1 论文内容总结85-86
-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86-87
- 参考文献87-91
-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91-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育人,李元香,闵华清;基于提升方法的滤波器组因子分解[J];电子学报;2003年10期
2 ;美空军寻求以超导技术为基础制造的滤波器组[J];航天电子对抗;1993年01期
3 刘宏兵,杨万海,彭进业,王大凯;利用完全重构滤波器组进行图像的多尺度边缘提取[J];信号处理;2000年S1期
4 郭福成,皇甫堪;基于滤波器组的改进型Wigner-Ville分布[J];信号处理;2001年01期
5 王嘉梅;调制型数字滤波器组的设计及实现方法[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石光明,刘芳,谢雪梅,焦李成;低复杂度结构化完全重构的两通道滤波器组[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7 石光明,焦李成;基于多项式分解理论的低时延完全重构两通道滤波器组的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07期
8 潘兴德,郭军;余弦调制滤波器组的时频分析的等价性及其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5期
9 章国安,包志华,张小东,毕光国;复数滤波器组的优化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毛家发,张文龙;关于双正交滤波器组构造的修正[J];福建电脑;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雪虹;毕厚杰;;一种临界采样余弦调制滤波器组的设计[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2 王玲;周朝华;;开关-滤波器组件[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刘郁林;彭启琮;;几种滤波器组联合均衡方法的性能比较[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苏飞;王兆华;;严格子带互补的正交镜像滤波器组设计[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范薇;金明录;赵冠男;;一种用于连续相位调制系统的简易滤波器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陈年泼;庄彦瑛;俞加伟;华惊宇;;广义多载波调制解调滤波器组干扰频域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天亮;陈伟元;王豪才;;综合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8 李建雷;王永超;;基于升余弦滤波器组的高精度延迟方法[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6 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C];2013年
9 张保轩;关卫华;;语音滤波器组硬件的参数优化[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周鹏;王欣;赵福令;;FIR双通道正交镜像滤波器组的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金光;快速滤波器组理论及在多载波调制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石光明;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法和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盛玉霞;综合滤波器组优化设计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建卫;滤波器组设计与细分算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梁莉莉;任意方向选择性滤波器组及其对图像表示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吴华;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快速实现及同步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王玮;模拟/数字混合滤波器组设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彭安金;PRQMF滤波器组理论及其在数字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小龙;DFT和交替DFT调制滤波器组设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蒋俊正;DFT调制滤波器组的设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非均匀滤波器组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黄绍广;高效数字FIR滤波器及滤波器组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旭光;基于多分辨算法的小波框架构造[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邓山勤;基于多相滤波器组的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谭富春;基于混合滤波器组的双通道并行数据采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杨松涛;完全重构滤波器组优化及其在宽带信道化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靳应祥;一种组合型开关滤波器组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何信旺;基于滤波器组的UMTS窄带多载波聚合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张立碧;基于滤波器组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罗潇景;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FBMC)调制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8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0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