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AGC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4 06:17

  本文关键词:基于AGC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性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自适应干扰对消 AGC 零漂 干扰对消比 收敛时间


【摘要】: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技术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并对该对消系统进行了建模与理论分析;然后,研究了AGC对消系统的收敛时间、干扰对消比和有用信号损耗特性,并分析了零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对消系统可有效降低零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干扰信号功率较小时,也可得到较高的干扰对消比和较快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AGC技术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自适应干扰对消 AGC 零漂 干扰对消比 收敛时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1055;51077131;51177172)
【分类号】:TN911.4
【正文快照】: 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adqptive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 system,AICS)是一种抑制共平台辐射干扰的有效方法[1-2]。许多研究人员对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杜武林对AICS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3];马义广等对AICS的性能及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4];蒋云昊等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杰;;空间自适应干扰抑制系统对抗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6年02期

2 黄建人;;正交自适应干扰抵消滤波器[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3 郑伟强,杜武林;自适应干扰抵消研究[J];电讯技术;1991年06期

4 易波,刘若伦,王树勋;参考受扰的自适应干扰对消的累积量方法[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5 张靖,龚耀寰;高速并行发射自适应抗干扰算法及实验系统[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2期

6 邹敏;纪学军;;射频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1年04期

7 张铭,吴士达;自适应干扰对消的特征结构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1年09期

8 康荣宗;于宏毅;田鹏武;郭虹;;基于压缩感知的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9 任岁玲;郭良浩;金燕利;;基于特征分析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在水声目标被动测距中的应用[J];应用声学;2013年04期

10 姚中兴,李华树,任桂兴;通信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的性能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晓玮;曾玉明;徐涛;夏冠群;;微波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中非线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2 迟男;陆俊;程荫杭;;快速自适应干扰对消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ECG信号的自适应干扰消除与波群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胡梦荣;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中射频模块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孔令洋;无线中继自适应干扰消除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杨玲;基于自适应干扰抑制与和差测角性能的阵形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鹏;宽带大功率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程燕;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董青海;阵列天线自适应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卢毛毛;自适应干扰相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翔;教学新技术——自适应干扰抑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鹏;V/UHF波段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9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09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