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无线局域网性能增强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2:00

  本文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性能增强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局域网 D2D 60GHz毫米波 定向接入协议 中继


【摘要】:无线局域网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网络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人们对无线网络数据传输速率需求的增长似乎更加的迅速,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和家庭娱乐等应用的兴起,人们更加迫切的期望得到更高速的本地数据传输服务,这也激励着研究者探索更多的方式来提高本地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中,D2D是近些年兴起的一项旨在提升本地数据传输服务水平的技术。目前对D2D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D2D技术提升蜂窝网络的性能方面,而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在无线局域网中使用D2D技术来提升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性能。首先,我们提出了一种在无线局域网中应用D2D通信的网络模型,即在2.4GHz/5GHz频段进行传统WLAN链路的数据传输,在60GHz毫米波频段进行D2D通信。使用60GHz毫米波进行D2D通信主要是为了避免D2D链路和传统无线局域网链路的相互干扰,且60GHz毫米波段也非常适合D2D链路短距离高数据传输速率的特点。其次,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毫米波段的定向接入协议。使用毫米波进行通信带来了应用上的复杂性,需要使用高增益的定向天线来克服毫米波的高衰减特性。我们在总结了当前关于毫米波定向接入协议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毫米波段定向接入协议。该协议不仅避免了定向接入协议中常见的聋节点和隐藏节点问题,还充分利用了定向传输所带来的空分增益,实现了多条链路的数据的并发。然后,我们还改进了一个经典的无线局域网中继协议CoopMAC来利用D2D链路所带来的中继机会提升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性能。我们首先修改了CoopMAC协议,使之适合我们提出的D2D应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中继节点资源损耗进行补偿的机制,即中继节点在帮助低速节点转发数据的同时,可以用该发送机会来发送自己的数据。该机制实际上提高了无线局域网的时间公平性,可有效缓解由网络中的低速节点引起的速率异常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最后,我们在NS3中对上述内容所涉及的模块进行了实现,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新的毫米波定向接入协议与之前的相关协议相比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网络系统的吞吐率;我们改进的中继协议不仅可以明显的提升中继节点性能,还增加了系统的时间公平性,可以显著提升无线局域网系统的吞吐率性能。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 D2D 60GHz毫米波 定向接入协议 中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5.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对照表10-12
  • 缩略语对照表12-16
  • 第一章 绪论16-26
  • 1.1 无线局域网标准演进过程16-17
  • 1.2 D2D通信机制17-21
  • 1.3 使用D2D技术提升无线局域网性能21-23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23-26
  • 第二章 适用于毫米波的定向接入协议DPOLL26-38
  • 2.1 60GHz毫米波通信特点26-29
  • 2.2 定向接入协议相关研究29-31
  • 2.3 DPOLL定向接入协议31-37
  • 2.3.1 D2D子网建立过程33-34
  • 2.3.2 链路建立及通信过程34-37
  • 2.3.3 节点失效处理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增加时间公平性的无线局域网中继协议38-52
  • 3.1 无线局域网中的中继技术相关研究38-42
  • 3.2 改进的CoopMAC协议42-50
  • 3.2.1 获取邻居节点数据传输速率43
  • 3.2.2 中继过程详解43-45
  • 3.2.3 中继网络性能分析45-50
  • 3.3 本章小结50-52
  • 第四章 仿真和结果分析52-64
  • 4.1 仿真工具及仿真参数介绍52-55
  • 4.2 DPOLL定向接入协议仿真和结果分析55-59
  • 4.3 改进的CoopMAC协议仿真和结果分析59-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74
  • 作者简介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思科推出无线局域网产品[J];通信世界;2000年23期

2 李裕后;无线局域网的市场与实施方案[J];通讯世界;2000年05期

3 李裕后;无线局域网的新时代已经到来[J];无线电工程;2000年04期

4 李裕后;无线局域网的时代已经到来[J];计算机与网络;2000年07期

5 赵宁;刘一坤;;纵横天地间 无线局域网漫谈[J];中国电子商情;2001年32期

6 ;无线局域网显著提高工作效率[J];电子科技;2001年13期

7 王 华;构建无线局域网[J];计算机时代;2001年10期

8 宿建光;无线局域网开创网络新时代[J];通信世界;2001年32期

9 周明森,郭佳;摆脱束缚 放眼无线──3Com无线局域网在海关总署的应用[J];计算机周刊;2001年14期

10 汪海燕 ,杨龙祥;无线局域网的两大主要标准[J];现代通信;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欣;;无线局域网:3G的绊脚石?[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石晓萍;;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分析[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宋勇涛;;无线局域网安全浅析[A];2013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孙杰;李卓;陆桑璐;陈道蓄;;基于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快速切换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刘芳;赵增华;舒炎泰;胡悦;;无线局域网性能仿真研究[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6 唐文雄;;无线局域网与企业办公信息网络建设[A];海南省通信学会论文集(二○○一年)[C];2001年

7 王斌;;无线局域网公共接入的安全性分析[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波;;移动无线局域网安全防护[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党梅梅;程强;;公众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分析[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洪琪;陈军宁;柯导明;代月花;;无线局域网中802.11系列标准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朝阳;提速中国无线局域网产业[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孙燕飚;无线局域网中国标准完整版公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晓辉;无线局域网安全性遭质疑[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有害健康?英教师工会建议停建校园无线局域网[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3Com公司市场部供稿;无线局域网——移动过千年[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何小明 编译;芯片厂商争食WLAN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柯文;2002年“无线局域网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8 ;今年无线局域网市场将增长73%[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本报记者 霍皓迪;无线局域网进入高速成长期[N];通信产业报;2002年

10 一波;无线局域网渐入主流[N];网络世界;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慎吉;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电源管理策略[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默;802.11无线局域网的自适应链路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浩;大规模无线局域网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赵力强;公用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何宏;无线局域网多址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曹春生;实时工业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宋宇波;公共无线局域网安全体系研究及其可验安全性形式化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8 张浩军;无线局域网认证安全基础架构研究与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李长乐;无线局域网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余雪岗;无线局域网中的移动预测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现勇;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易s,

本文编号:913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13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