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超宽带信号双核稀疏逼近与加窗法噪声抑制

发布时间:2017-09-26 22:12

  本文关键词:超宽带信号双核稀疏逼近与加窗法噪声抑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宽带 压缩感知 信道估计 双核稀疏逼近 时域加窗


【摘要】:超宽带无线通信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带宽极宽、功耗低、安全性高等特点,是无线通信中的研究热点。超宽带通信系统对信道衰落的敏感度高,因此,信道估计在超宽带技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超宽带数字接收机在信道估计之前需要以极高的速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这对现有的模数转换技术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也成为超宽带技术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之一。为了降低超宽带数字接收机的采样速率,J. Paredes, G. R. Arce和Z.Wang提出了利用压缩感知理论来解决超宽带系统中信道估计的问题。压缩感知理论指出,如果信号在某一字典或表达基下表现出稀疏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一组数量远小于Nyquist采样点数的随机观测值,通过非线性重构算法恢复出原始信号。通过压缩感知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超宽带信号的采样速率。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的脉冲超宽带信道估计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以一致性采样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超宽带信号的稀疏逼近问题,提出了超宽带信号的双核稀疏逼近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单核稀疏逼近方法,双核稀疏逼近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捕获超宽带信号能量,降低信号逼近误差。基于双核稀疏逼近思想,提出了一类双核字典,包括双核希尔伯特字典、双核交叉希尔伯特字典和双核叠加希尔伯特字典,并将他们应用于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单核字典中,希尔伯特生成核构造的字典与超宽带脉冲生成核构造的字典性能一致,明显优于导数生成核构造的字典;与单核字典相比,提出的双核字典可以获得更高的信道估计精度,进而有效地提升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2.为了抑制噪声倍增效应对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的影响,提出了时域加窗的方法。该方法针对超宽带多径信道的特点,利用信道模型的先验知识,即平均功率延迟剖面和均方根时延扩展,在信道估计的过程中加入时域窗口,舍弃观测窗口之外的信道波形,有效地降低了噪声对信道估计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采用相同数量的观测值时,时域加窗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具有更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和更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当误码率性能的要求一致时,相比于传统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时域加窗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超宽带信号的采样速率;在时域加窗方法中,相比于单核字典,提出的双核字典仍然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关键词】:超宽带 压缩感知 信道估计 双核稀疏逼近 时域加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5;TN911.4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符号说明12-14
  • 第1章 绪论14-18
  • 1.1 超宽带技术概述14-15
  • 1.2 压缩感知理论概述15-16
  • 1.3 压缩感知在超宽带信道估计中的应用16-17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17-18
  • 1.4.1 研究目的17
  • 1.4.2 内容安排17-18
  • 第2章 脉冲超宽带系统与压缩感知理论18-32
  • 2.1 脉冲超宽带系统18-23
  • 2.1.1 超宽带脉冲信号18-19
  • 2.1.2 超宽带信号的调制19-21
  • 2.1.3 超宽带信道模型21-23
  • 2.1.4 超宽带接收机23
  • 2.2 压缩感知理论23-27
  • 2.2.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24-25
  • 2.2.2 信号的稀疏表示25-26
  • 2.2.3 观测矩阵26
  • 2.2.4 重构算法26-27
  • 2.3 基于压缩感知的脉冲超宽带信道估计27-31
  • 2.3.1 脉冲超宽带系统模型27-28
  • 2.3.2 压缩感知脉冲超宽带信道估计原理28-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脉冲超宽带信号的双核稀疏逼近32-52
  • 3.1 一致性采样理论32-34
  • 3.1.1 一致性采样理论的框架32-33
  • 3.1.2 误差最小化33-34
  • 3.2 脉冲超宽带信号的双核稀疏逼近34-39
  • 3.2.1 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生成核35-37
  • 3.2.2 双核稀疏字典的构造37-39
  • 3.3 性能分析39-51
  • 3.3.1 逼近性能分析41-48
  • 3.3.2 误码率分析48-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基于CS-UWB的时域加窗方法52-60
  • 4.1 超宽带信号观测中的噪声倍增效应52-53
  • 4.2 基于CS-UWB的时域加窗方法53-55
  • 4.2.1 超宽带信道统计特性53-54
  • 4.2.2 时域加窗方法54-55
  • 4.3 性能分析55-59
  • 4.3.1 窗口宽度的影响55-58
  • 4.3.2 基于双核希尔伯特字典的加窗方法性能分析58-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5.1 总结60-61
  • 5.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69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69-70
  • 附件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军;岳光荣;李少谦;;超宽带信号与常规通信信号的共存性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12期

2 李沫;董玮;;超宽带信号的光学产生方法以及应用[J];半导体技术;2011年09期

3 汪嘉文;宋丹;施秦健;高立东;;室内环境下超宽带信号透射特性仿真与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3年21期

4 闫岩,王蔷,杜正伟;超宽带信号室内场强分布[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9期

5 闫岩;王蔷;杜正伟;;复杂室内环境超宽带信号信道模型及仿真结果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6 朱然刚;王梅;钟子发;雷迎科;;超宽带信号监测处理中关键技术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9年04期

7 王全民;郭刚;付慧;黄柯棣;;超宽带信号地面回波仿真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0期

8 彭长青,粟毅,匡纲要,,陆仲良;一种超宽带信号多通道采集与恢复方法[J];现代雷达;1996年01期

9 王文涛;超宽带信号模型的仿真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鎏;郑建宇;张明江;孟丽娜;张朝霞;王云才;;混沌超宽带信号的光学产生及其链路传输[J];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志武;陆仲良;;超宽带信号辐射和接收特性分析[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2 王运飞;;时频分析在超宽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治国;李熹;费元春;;数字化超宽带信号发射机的设计[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成林;潘纯;陈明艳;刘方明;周正;;一种超宽带信号的频域分析与测量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攀;无线有线融合光网络中的微波光子信号产生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培国;超宽带信号辐射与散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3 邵静;基于光学技术的超宽带信号的产生、调制与传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任晶晶;超宽带信号穿墙传播特性建模与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凯;超宽带信号双核稀疏逼近与加窗法噪声抑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涂泾伦;基于光脉冲整形的超宽带信号光学产生与传输[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张恒;微波光子学中微波与超宽带信号光学产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陈亮;典型超宽带信号的发射与接收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梁冰;具有灵活频谱特性的认知超宽带信号生成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李沫;超宽带信号的光产生及处理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汪嘉文;考虑透射的室内复杂环境中超宽带信号多径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王世光;超宽带信号的光学产生和调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田新;超宽带信号传输及检测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梁萌萌;微波光子变频与超宽带信号的光学产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6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26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