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QC-LDPC码在可见光通信中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4:28

  本文关键词:QC-LDPC码在可见光通信中的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光通信 可见光通信 QC-LDPC编码 BP译码算法


【摘要】:LED灯已逐渐代替白炽灯和日光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照明设备,也使得可见光通信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的热点。可见光通信是以LED灯为发射设备,以光电探测器或图像传感器为接收设备的通信方式,可以使得LED灯实现照明和通信双重功能,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此外,可见光通信还有发射功率高、无需频谱认证、对人体无害、无电磁干扰等优点。但是,可见光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会受到背景光和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干扰,这些干扰损害了系统的可靠性。信道编码作为重要的通信纠错手段,将用于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基于QC-LDPC编码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并且通过仿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QC-LDPC编码在可见光通信中的性能。本文根据在可见光通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两种情形,仿真了QC-LDPC码在无遮挡和有遮挡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性能。QC-LDPC码在无遮挡可见光通信系统中,LED灯和光电探测器之间没有遮挡,是视距链路,由仿真结果可知,在码长为2304,码率为1/2,SNR为1.6dB时的BER可以达到10-6;QC-LDPC码在有遮挡的可见光通信系统中,LED灯和光电探测器之间有遮挡,使得接收功率降低,这时接收端的自动增益放大器会通过增大放大倍数的方式提高接收功率,但在其改变放大倍数的这段时间内接收到的信号是不确定的,因而降低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由仿真结果可知,当码长为2304,码率为1/2,SNR为3dB时,BER可以达到10-6。本文还做了QC-LDPC码在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码长为576,码率为1/2,接收光照度为10lux的情况下,BER可以达到10-5。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QC-LDPC编码在可见光通信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无线光通信 可见光通信 QC-LDPC编码 BP译码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TN91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概述9-10
  • 1.2 可见光通信的发展现状10-13
  • 1.2.1 国外发展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13-14
  • 1.4 LDPC码和LDPC码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发展现状14-15
  • 1.4.1 LPDC发展现状14-15
  • 1.4.2 LDPC在可见光通信中的研究现状15
  • 1.5 本文内容安排15-17
  • 第2章 LDPC码编译码原理17-30
  • 2.1 LDPC编码的定义17-18
  • 2.2 LDPC码的编码原理18-25
  • 2.2.1 LDPC码的标准编码方法18-19
  • 2.2.2 LU分解编码算法19-21
  • 2.2.3 部分迭代编码21-23
  • 2.2.4 另一种部分迭代编码算法23-25
  • 2.3 译码原理25-28
  • 2.3.1 概率域上的BP译码算法25-27
  • 2.3.2 LLR BP算法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第3章 可见光通信的信道模型30-35
  • 3.1 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30-31
  • 3.2 冲击响应的计算31-33
  • 3.3 信噪比的计算33-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QC-LDPC码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仿真和实验35-47
  • 4.1 IEEE 802.16e中的QC-LDPC码编码算法35-38
  • 4.1.1 QC-LDPC码概述35-36
  • 4.1.2 标准IEEE 802.16e中的QC-LDPC码编码算法36-38
  • 4.2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38-43
  • 4.2.1 基于QC-LDPC码的无遮挡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仿真38-41
  • 4.2.2 基于QC-LDPC码的有遮挡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仿真41-43
  • 4.3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43-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47-49
  • 5.1 论文总结47
  • 5.2 下一步工作47-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钧桂;面向未来 迎接挑战──为建所30周年《光通信技术》专刊致辞[J];光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2 ;日本开发最新光通信技术系统[J];科技广场;2002年06期

3 ;第二\G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暨展览会[J];通信世界;2003年31期

4 郭中华;2003年光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J];通讯世界;2003年01期

5 ;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召开[J];电力系统通信;2003年10期

6 日通;长距离光通信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12期

7 Larry DesJardin;不断演进的光通信技术[J];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02期

8 W.TX;世界最快光通信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4年06期

9 ;第三届光通信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J];通信世界;2004年25期

10 ;第三届光通信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J];通信世界;2004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都明;尧长青;冯涛;;浅谈40G光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明宇;阎春生;胡海洋;;光通信实习教学改革建议[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阿平;高少锐;何赛灵;;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毛谦;;光通信技术和网络的现状及其发展[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韦乐平;;40G光通信技术与下一代干线光纤的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有线通信技术交流会资料汇集[C];2003年

6 李番;邬双阳;张文平;;星地光通信地面接收技术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韦乐平;;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谢征;吴国锋;;移动大气光通信新慨念[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郑大永;乐彤惠;;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新洲;日本利用航标灯实施可见光通信[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安吉;贝尔实验室最新成果助力未来光通信发展[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通信技术依然朝霞满天[N];人民邮电;2013年

4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广东率先成立联盟 攻关可见光通信技术[N];广东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可见光通信技术可减少人体电磁损害[N];广东科技报;2014年

6 陈汉林;烽火通信与四川省电力公司举行光通信技术交流会[N];西南电力报;2000年

7 记者 于尚民;金融风暴点燃光通信?[N];通信产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范毅波;日立携手北邮 研发光通信技术[N];网络世界;2005年

9 刘霞;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取代无线保真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杞人;广东加快推进可见光通信技术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建锋;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李杨;自由空间保密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栾新源;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4 俞建杰;卫星光通信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薛正燕;卫星光通信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6 丁举鹏;可见光通信室内信道建模及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罗彤;星间光通信ATP中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好;面向射频和可见光通信的三维空间键控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张俊;可见光通信OFDM系统非线性失真抑制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沈芮;可见光定位技术及光源阵列布局优化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4 孙正国;室外可见光通信快速似然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黄嘉乐;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元文;车路可见光通信MAC层协议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凌昕彤;室内可见光通信DCO-OFDM系统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李宏鉴;可见光通信OFDM技术在FPGA上的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泽苏;室外可见光通信接收端光学去噪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0 张习影;基于室内可见光通信的覆盖优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9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9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