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核DSP的大前斜SAR并行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核DSP的大前斜SAR并行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前斜SAR 并行处理 拓扑结构 TMS320C6678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二维成像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雷达的信息获取能力。大前斜SAR可以获得平台侧前方目标区域的二维高分辨图像信息,可以提高复杂背景中的信杂比及目标识别(多目标分辨与选择)能力,可以提高图像匹配与目标识别能力,从而具有提前实时侦察、可以多次重访重点、热点地区等优点,因此大前斜SAR实时成像处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大前斜成像中大走动、强耦合等特点,分析了前斜SAR的几何构型,建立了斜距模型与点目标回波模型,分析了斜距模型误差、距离徙动校正误差和二维耦合误差,给出了聚焦算法的选择方法;其次,介绍了运动误差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给出了参数估计及补偿方法;最后分析研究了几何校正原理及投影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给出了改进的大前斜SAR成像算法全流程。2.针对大前斜SAR成像复杂的算法流程和强实时的特点,研究了高效的并行处理理论,介绍了加速比、并行效率等并行处理性能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并从雷达并行信号处理的角度,着重对并行处理单元的选取、并行处理的拓扑结构、任务的分配方法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能适应实际应用的并行处理结构。3.研究了基于TMS320C6678的并行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首先,对TMS320C6678芯片进行了介绍,讨论了该芯片的数据存储与直接数据访问技术(DMA);其次,重点研究了前斜SAR并行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的拓扑结构、多核同步与通信机制、算法映射与任务分配等;最后,结合前斜SAR系统的挂飞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文并行成像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
【关键词】:前斜SAR 并行处理 拓扑结构 TMS320C6678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1章 绪论14-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2.1 前斜SAR成像算法研究现状15-17
- 1.2.2 实时成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17-18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18-21
- 第2章 大角度前斜SAR成像方法研究21-39
- 2.1 引言21
- 2.2 大角度前斜SAR聚焦算法研究21-31
- 2.2.1 成像模型21-23
- 2.2.2 成像误差分析23-28
- 2.2.3 聚焦算法的选择28-31
- 2.3 参数估计与运动补偿31-34
- 2.3.1 运动误差及影响31
- 2.3.2 多普勒中心估计31-33
- 2.3.3 多普勒调频率估计33-34
- 2.4 几何校正34-37
- 2.5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并行实时信号处理理论分析39-53
- 3.1 引言39
- 3.2 并行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39-42
- 3.2.1 评价指标39-40
- 3.2.2 影响因素40-42
- 3.3 并行处理单元选择42-45
- 3.3.1 处理单元的种类42-43
- 3.3.2 选取原则43-45
- 3.4 并行处理的拓扑结构45-48
- 3.4.1 共享总线并行结构45-46
- 3.4.2 分布式并行结构46-47
- 3.4.3 通信与同步机制47-48
- 3.5 任务划分与映射48-52
- 3.5.1 任务划分与分配的原则48-50
- 3.5.2 任务的分配方法50-51
- 3.5.3 任务的映射方式51-52
- 3.6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基于TMS320C6678的并行实时成像处理53-79
- 4.1 引言53
- 4.2 系统需求53
- 4.3 实时成像算法设计53-57
- 4.3.1 算法设计53-56
- 4.3.2 实时性分析56-57
- 4.4 硬件平台57-61
- 4.4.1 硬件架构57-59
- 4.4.2 TMS320C6678芯片的概述59-61
- 4.5 并行处理设计61-68
- 4.5.1 算法任务的划分与分配61-62
- 4.5.2 拓扑结构62-64
- 4.5.3 数据存储与交互64-66
- 4.5.4 通信与同步机制66-68
- 4.6 软件实现68-76
- 4.6.1 数据流的实现68-69
- 4.6.2 算法模块的实现69-76
- 4.7 实验结果76-77
- 4.8 本章小结77-79
- 第5章 结束语79-81
- 5.1 工作总结79
- 5.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献忠;张晗;宋春茹;李菲;;并行处理在计算全息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03期
2 王正中;并行处理及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81年02期
3 胡绪祖;计算机并行处理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1987年03期
4 田中英彦;陈幼松;;并行处理技术[J];世界科学;1988年01期
5 陈仁甫;多任务并行处理和相应的硬件技术[J];计算机工程;1990年04期
6 孙敏;;分布并行处理——计算机发展的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0年Z1期
7 薛小平;网络协议的并行处理[J];数字通信;1998年04期
8 张桦,吴奇;一种分布式并行处理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1999年11期
9 晓锐;;让我做得更多[J];微电脑世界;2006年11期
10 邵飞;邸瑞华;;贸易地图生成软件并行处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校辉;赵昕;谈满堂;;流量特性在降低线卡并行处理需求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吴刚;杨梦冬;;RDF数据的并行处理及性能评价[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09年
3 鲍平安;陈辉堂;;基于Petri网的并行处理模型[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何伟;崔立真;李保栋;;面向实时ROLAP应用的并行处理方法[A];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C];2012年
5 丁云霞;胡善清;龙腾;;典型SAR算法在多核处理器上并行处理映射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崔阳;吕志平;陈正生;王宇谱;吕浩;;GNSS数据的并行处理研究[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3年
7 赵宇亮;姚益平;;PDES同步控制多核并行处理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薛永生;黄震华;段江娇;张延松;吕晓华;;一种并行处理多维连接和聚集操作的有效方法[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4年
9 杨敏;;基于mpi常用海洋数值模式并行处理的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国珍;;CAD/CAPP集成与工艺文件并行处理的研究[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效数据库并行处理功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善用闲置科技资源也是创新[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峰;仪用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少荣;电力系统分布式广域同步并行处理平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杨靖宇;摄影测量数据GPU并行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新;基于异构计算的IPv4/IPv6互通并行处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杰;面向领域的私有云并行处理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李聪欣;基于多核DSP的大前斜SAR并行实时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美;粒子滤波并行处理的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蔡蓓;SAR数据地面并行处理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
6 谢励;多DSP并行处理模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方;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并行处理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颜永吉;异构多核SoC中可重构并行处理单元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程伟;概念格的分布并行处理及约简构造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张贵明;城市汽车智能实时监控并行处理系统算法设计[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3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9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