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米波极化收发组件的设计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某型米波极化收发组件的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源相控阵 收发组件 极化 功率放大器 移相器
【摘要】:有源相控阵技术在第四代雷达中成为主流应用,而其实际上就是在雷达工作中通过有序控制阵列天线中各有源单元的幅度、相位从而在空间形成扫描波束。收发组件是构成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基础,它的尺寸、质量、成本、稳定性等参数直接影响雷达的指标,实际上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技战术功能的核心。从频率角度而言,每个频段都有其实际的应用优点。米波雷达具有独特的优点,近年在反隐身目标和对抗辐射导弹方面所体现的优势引起了雷达界的高度重视。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与多功能化,提高雷达自身性能,发展测量多维信息,在发挥反隐身、反防辐射、抗干扰等固有特点外,进一步朝着智慧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就极化而言,作为雷达反隐身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综合各方面积的特征,使得具有极化选择功能的收发组件成为米波雷达研制需求的重要范畴。当前结合有源相控阵技术在第四代雷达中的应用,米波极化收发组件具有非常实际的研发意义。本课题在学习、了解经典收发组件原理、常规极化通道的基础上,结合米波雷达的实际特点,通过设计、计算、仿真等方法,进行了米波极化收发组件的总体框架设计、发射功放链路设计、移相器设计等,确定了极化收发组件的框架,开展完整的工程研究及开发工作。研发过程中在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幅相一致性研究、环境适应性研究试验等工作,其次通过工程样机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制造的可行性,最后综合总结归纳提出了收发组件设计中应考虑的关注点。课题结合实际产品研制需要,创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米波极化收发组件。该组件实现了双通道,可配合天线完成多种极化。发射通道脉冲宽度最大1ms、工作占空比25%条件下最大发射峰值功率大于350W;接收通道噪声系数小于2.2dB,通道增益大于20dB;其他各项参数如发射改善因子、谐杂波抑制、抗烧毁功率、接收通道饱和电平、动态范围、幅相一致性、切换时间等均达到应用需求,目前该型收发组件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关键词】:有源相控阵 收发组件 极化 功率放大器 移相器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论文主要工作14
- 1.4 论文结构14-15
- 第二章 收发组件涉及的主要原理及方法15-43
- 2.1 收发组件概述15-16
- 2.2 收发组件的工作原理16-27
- 2.2.1 收发组件主要构成17-20
- 2.2.2 收发组件涉及的指标20-27
- 2.3 收发组件主要部件原理及设计方法27-38
- 2.3.1 功放链路原理及设计方法27-32
- 2.3.2 接收链路设计方法32-33
- 2.3.3 高低通滤波式开关线移相器原理及设计方法33-35
- 2.3.4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35-38
- 2.4 收发组件测试方法38-42
- 2.4.1 发射通道测试要点38-39
- 2.4.2 接收通道测试要点39-40
- 2.4.3 组件其他整体指标40-41
- 2.4.4 收发组件自动测试系统简介41-42
- 2.5 小结42-43
- 第三章 米波极化收发组件仿真与设计43-57
- 3.1 产品需求分析43-44
- 3.2 收发组件主要部件仿真与设计44-56
- 3.2.1 收发组件框架设计44-46
- 3.2.2 功率放大器的仿真设计46-50
- 3.2.3 接收链路的实现50-51
- 3.2.4 移相器的仿真设计51-54
- 3.2.5 结构与工艺介绍54-56
- 3.3 小结56-57
- 第四章 米波极化收发组件测试57-67
- 4.1 收发组件测试方案概述57-59
- 4.2 原理样机测试59-60
- 4.3 功率放大器幅相一致性影响因素测试60-63
- 4.3.1 影响因素分析与样件测试61-63
- 4.3.2 幅相一致性设计控制点63
- 4.4 工程样机测试63-64
- 4.5 环境例行试验64-66
- 4.6 小结66-67
- 第五章 总结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1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帆三;;一种用于减小植入式生物电子系统尺寸的组件设计技术[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0年06期
2 云晓春,胡铭曾;一个基于组件设计的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王小刚,武友新,张娟,张烨,江恭和;基于设计模式的简化业务组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4期
4 黄洪盛;;水利基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组件的介绍[J];人民珠江;2006年04期
5 高俊峰,林泽新;河道横纵断面绘制的组件设计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1年06期
6 葛江伟,田捷;软件分层组件设计技术在检验检疫电子申签业务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年06期
7 张兴国,吴连国;基于端口对象的嵌入式系统组件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2002年12期
8 高瑞明;吴洁明;;基于设计模式数据访问组件的设计和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年02期
9 吕晶;;浅谈劳务输出系统的组件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10 梁培南;;表面安装的电子组件设计与研制[J];电子机械工程;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琦;张作义;胡永明;;长寿期供热堆外围组件方案研究[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卢兴来;楼成武;邵伟军;;新一代天气雷达充电开关组件(3A10)维修及负载设计[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C];2014年
3 宗敬群;;X波段MCM T/R组件的系统补偿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于洪喜;宋志强;狄青叶;黄艳;;L波段T/R组件[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5 刘成刚;郑林;王迪;王进华;徐红春;;10G EPON ONU非对称单纤双向光组件设计[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陆萍;张福琼;;T/R组件的机电一体化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卢中昊;周东明;李高升;刘培国;;P波段瞬态极化雷达双通道接收组件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李颖;张伟;何建国;;P波段瞬态极化雷达双通道发射组件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蒋小华;祝明水;;小型电爆管组件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RadiSys公司服务供应商与企业设备部副总裁 Ted Ridgway;AdvancedTCA:面向嵌入式系统供应商的动态业务模式[N];中国电子报;2005年
2 王越;UP& UML的独特视角[N];计算机世界;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敏;二元光学的组件设计技术与实现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王书新;2m量级空间反射镜组件设计与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面向流水型装备的系统建模方法研究及可视化建模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文帅;对地探测毫米波T/R组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智强;某型号吊舱ATE测试组件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建军;毫米波多通道T/R组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苏辰飞;基于系统级封装(SIP)技术T/R组件电磁兼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郭彦立;基于射频对消技术的三毫米发射组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袁野;基于SiP技术的X波段T/R组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付忠良;3mm下变频组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吴为;k波段测距系统收发组件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兵;3mm集成收发组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4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9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