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波段馈源网络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3:02
本文关键词:Q波段馈源网络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馈源网络是射电天文接收机的无源前端,其主要作用是接收、分离双圆极化信号以及为接收机定标,其电磁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性能。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是现亚洲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配备8个频段(L/S/C/X/Ku/K/Ka/Q)的接收机,其中针对Q波段的宽带馈源网络的研制国内尚属首次。本文以上海65米天马射电望远镜的Q波段(35-50GHz)双波束致冷接收机作为应用背景,研制了应用于该射电望远镜的Q波段宽带馈源网络,主要部件包括基于圆波导定向耦合器的噪声注入结构、90。双壁波纹移相器、十字转门型正交模式转换器以及连接每个器件之间的转换接头:通过对各部分进行电磁机理的分析和结构的优化,解决了高频、宽带、双圆极化、高信噪比与加工工艺限制等技术难点。在工作频带(35-50GHz)的测试结果为:圆波导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28dB+2dB、圆极化波的交叉极化隔离度高于35dB;90。双壁波纹移相器相移及平坦度为82.5。±50;十字转门型正交模式转换器输出端口隔离度高于32dB,交叉极化隔离度高于32dB;馈源网络的左右旋输出通道的矩形波导端口的反射系数低于-15dB,两个通道的隔离度好于20d1B,圆波导端口中各模式反射系数优于-13dB,两个通道的插入损耗为1.05dB±0.15dB。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馈源网络在结构表面未镀金的情况下已经满足设计需求,达到预期目标,稍作优化修改即可用于上海65米天马射电望远镜的Q波段接收机。
【关键词】:馈源网络 噪声注入结构 圆极化器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51;TH7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0
- 1.2 馈源网络的发展现状10-13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13-17
- 第二章 馈源网络结构框架与功能17-25
- 2.1 馈源网络的主要技术指标与概念17-19
- 2.2 射电天文望远镜馈源网络的方案论证19-22
- 2.3 馈源网络的设计难点与设计指标22-25
- 第三章 噪声注入结构的设计与测试25-49
- 3.1 噪声注入结构的功能作用25-26
- 3.2 波导定向耦合器原理26-27
- 3.3 噪声注入结构的设计27-42
- 3.4 噪声注入结构的测试结果42-49
- 第四章 圆极化器的设计与测试49-69
- 4.1 圆极化器的组成结构选择49-50
- 4.2 90°移相器的设计50-54
- 4.3 90°移相器的测试结果54-57
- 4.4 正交模式转换器的设计57-60
- 4.5 正交模式转换器的测试结果60-65
- 4.6 圆极化器的电磁仿真结果65-69
- 第五章 馈源网络结构验证69-81
- 5.1 馈源网络中转接头的设计69-70
- 5.2 馈源网络的电磁仿真结果70-75
- 5.3 馈源网络的测试结果与分析75-8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 作者简介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臻;高效率同轴馈源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01期
2 路志勇;;利用FDTD法分析同轴馈源性能[J];微波学报;2012年S2期
3 王文利,段宝岩;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馈源舱动态定位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2000年01期
4 钟哲夫;高功率微波高斯馈源口面场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4期
5 李建军;多馈源调整机构的设计方法[J];无线电工程;2005年03期
6 王威;颜毅华;张坚;姬国枢;陈志军;;CSRH阵列设计研究及馈源设计的初步考虑[J];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2006年02期
7 薛玲珑;钟顺时;;采用倒π形馈源的超宽带宽缝印刷天线[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时军奎;;大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馈源舱安装方案[J];机械工程师;2012年12期
9 管皓;朱文白;;FAST望远镜馈源运动控制系统3D仿真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3期
10 魏强,仇原鹰,段宝岩;索系馈源舱闭环运动索长解算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t,
本文编号:1015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1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