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便携式γ能谱仪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低功耗便携式γ能谱仪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辐射安全防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开发一套便携式Y能谱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用于环境剂量率监测、核事故应急、核素识别、铀矿勘探、建筑材料放射性监测等场合。近年来,Y能谱仪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所需关键部件ADC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从传统的模拟谱仪发展到更加灵活的数字化谱仪,同时,向着智能化、一体式、高性能、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于野外、核应急等现场测量的实际要求。基于γ能谱测量原理,本文选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作为微处理器,利用灵敏的碘化钠(NaI)探测器,设计多道脉冲分析器,并融合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无线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充电管理、温度补偿、结果显示等功能,实现便携式数字化多功能Y谱仪设计。硬件调试和软件编制工作完成后进行软硬件联合调试,保证功能满足要求。整机组装完成后进行放射性刻度与验证试验,从而考验整机性能。最后,对研发过程、调试结果进行总结。作者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在结构方面,采用NaI探测器,实现探头与主机一体化便携式结构设计。(2)在功能方面,完成γ能谱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选GPS定位、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使得辐射测量数据与地理位置信息相结合,同时测量数据可通过无线进行实时传输,更具实际应用意义。(3)在性能方面,进行放射性刻度试验,能量分辨率优于12%(Cs-137);注重低功耗设计,整机功耗小于600mW。(4)在接口方面,与中心计算机之间实现远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组网灵活、覆盖范围更广。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低功耗便携式γ能谱仪,通过采集射线并获取信号幅度信息,从而进行核素识别与进一步剂量定量分析工作。谱仪可广泛应用于核相关领域,可同时满足军用与民用的要求。
【关键词】:便携式 数字化 剂量 能谱仪 核素识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8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11-15
- 1.2.1 谱仪发展历史11-13
- 1.2.2 谱仪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3 谱仪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16-24
- 2.1 能谱仪测量的基本原理16-17
- 2.2 探测器选型17-18
- 2.3 总体设计方案18-22
- 2.3.1 Nal探头19
- 2.3.2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19-20
- 2.3.3 微控制器系统20-22
- 2.4 低功耗设计22
- 2.5 小结22-24
- 第三章 硬件设计24-38
- 3.1 硬件总体结构24
- 3.2 信号调理电路24-26
- 3.2.1 放大电路25
- 3.2.2 滤波电路25-26
- 3.3 微控制器及外围电路26-28
- 3.4 充电管理28-29
- 3.5 电源管理29-30
- 3.6 实时时钟与温度传感器电路30-31
- 3.7 GPS电路31-33
- 3.8 无线通信电路33-34
- 3.9 TFT液晶显示34-35
- 3.10 USB和CAN接口电路35-36
- 3.11 电路板PCB36-37
- 3.12 小结37-38
- 第四章 软件设计38-52
- 4.1 软件总体结构框架38-39
- 4.2 主函数程序设计39-40
- 4.3 数据采集40-42
- 4.4 谱数据处理42-45
- 4.4.1 谱数据平滑处理42-44
- 4.4.2 寻峰处理44
- 4.4.3 谱定量分析44-45
- 4.5 结果显示45-46
- 4.6 GPS数据通讯46-48
- 4.7 无线通讯48
- 4.8 数据存储48-50
- 4.9 软件低功耗设计50-51
- 4.10 小结51-52
- 第五章 软硬件联合调试及试验验证52-56
- 5.1 软硬件联调52-53
- 5.2 峰位道址和能量关系53-54
- 5.3 能谱图显示54-55
- 5.4 小结55-5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华,孔力,程晶晶,陈华;基于嵌入式工控机的高精度便携式γ能谱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年08期
2 曹午飞;鞠志萍;唐强;刘小伟;张纯祥;;源尺寸对野外γ能谱仪刻度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3 杨振宇;;实验室γ能谱仪的选购和验收[J];分析仪器;2012年01期
4 黄秋;杨勇;郑永明;黄平;杨建;;γ能谱仪在室内环境中的辐射测量技术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年03期
5 刘超卓;孙立杰;牛法富;;闪烁γ能谱仪工作过程的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10期
6 戴乐山,李白云;γ能谱仪的教与学──一、能谱仪的线性[J];物理实验;1994年01期
7 姜赞成;方方;丁卫撑;崔妍;陈小军;;低功耗手持式一体化多道γ能谱仪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6期
8 吴伟伟;李跃忠;袁芳;谢丽艺;;一种基于蓝牙的微机多道γ能谱仪设计[J];测试技术学报;2008年04期
9 龚春慧;曾国强;葛良全;汤晓斌;谭承君;;多晶体航空γ能谱仪的地面辐射监测模拟仿真[J];核技术;2014年05期
10 侯胜利;樊卫花;;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在建材放射性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明考;张积运;江民忠;王新兴;张胜;;航空γ能谱仪通用校准技术[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2 魏彪;贾文懿;;便携式微机化多道伽马能谱仪的研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张蕴辉;;一台用于活度测量和核纯分析的γ能谱仪[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4 林延畅;葛良全;曾国强;张庆贤;;基干软件稳谱技术的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的研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殷国利;;BH1324F Nal(TI)低本底γ能谱仪在实际中的应用[A];2007年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学泉;赵四海;周迎春;周进;;建材检测用NaI(TI)γ能谱仪的测试方法研究[A];湖北省2005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20周年获奖论文集[C];2005年
7 代传波;罗鹏;朱国华;陈祥磊;邹涛;廖武;;NaI(T1)γ能谱仪~(241)Am内嵌稳峰源技术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辐射防护分卷、核化工分卷)[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海军;野外γ能谱仪效率刻度方法研究及软件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传江;低功耗便携式γ能谱仪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
3 姜赞成;低功耗一体化多道γ能谱仪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世豪;数字化便携式γ能谱仪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广西;低漂移便携式微机多道能谱仪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姚飞;高分辨率γ能谱仪采集电路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米耀辉;放射性检测站多道γ能谱仪的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成毅;手持式多道γ能谱仪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娟娟;基于PDA的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测量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于新华;基于PDA和蓝牙的数字化γ能谱仪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2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