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BSN的老年人监护硬件平台设计及实现

发布时间:2017-10-22 13:19

  本文关键词:基于BSN的老年人监护硬件平台设计及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身体传感器网络 生理参数 运动参数 远程监护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看护已日渐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于老年人看护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医疗资源有限,大部分的家庭无法长期支付高额的护工看护费用,二是传统病床式生理监护平台需要人工操作,使用不便。因此,解决健康看护问题已非常紧迫,人体传感器网络(以下简称BSN)及其监护平台的研究可以完成看护的基本要求。首先,本文分析了现有的人体传感器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现有的BSN网络通信技术,包括ZigBee通信、蓝牙、WiFi通信技术,同时对其通信性能、通信共存能力、数据安全问题以及通信功耗问题进行对比,结合现有老年人健康监护需求,设计出基于BSN的“三层”应用健康网络服务架构。其次,根据网络服务架构方案完成了基于BSN监护平台的传感系统硬件设计。传感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对心电传感节点、脉搏传感节点以及运动传感节点的设计,完成生理参数以及运动参数的有效传感,其中生理参数主要包括心电信号、QRS信号、体温信号、脉搏信号、血氧信号以及心率信号,运动参数主要包括加速度信号、角加速度信号、磁阻信号以及气压信号。并对节点间环形织物连接线进行设计,最终实现多传感信号的有效传输。再次,本文设计了老年人监护平台远程监护系统,包括PC监护中心、移动平台监护中心以及远程监护中心。通过阐述远程监护中心工作原理,分析了其软件架构的主要功能。最后,本文进行了系统功能性测试,对传感节点进行了功能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BSN信号可通过本文设计的硬件传感节点有效的进行传感,同时远程监护系统可实时对信号进行波形绘制,实现监护的基本功能。本文以老年人健康监护为应用背景,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传感节点采集BSN信号,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可与远程监护系统无缝连接,从而实现BSN信号的远程传输、显示以及保存,设计的环形织物连接线提高了穿戴的舒适度。本文设计的老年人监护硬件平台可为老年人监护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身体传感器网络 生理参数 运动参数 远程监护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8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1.2.1 监护平台国外研究现状9-11
  • 1.2.2 健康监护平台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2-13
  • 第二章 基于BSN的“三层”应用健康网络服务架构13-24
  • 2.1 概述13
  • 2.2 BSN通信方式13-15
  • 2.2.1 ZigBee通信技术13
  • 2.2.2 无线蓝牙通信技术13-14
  • 2.2.3 IEEE802.11(WiFi)技术14
  • 2.2.4 UWB技术以及ANT等其他网络通信技术14-15
  • 2.3 BSN通信协议方式的选择15-16
  • 2.4 BSN网络服务架构分析16-20
  • 2.4.1 BSN网络架构现状分析16-19
  • 2.4.2 适用于老年人健康监护的BSN网络架构需求分析19-20
  • 2.5 基于BSN的“三层”网络服务架构设计20-23
  • 2.6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监护传感系统硬件设计24-42
  • 3.1 概述24
  • 3.2 心电传感节点24-29
  • 3.2.1 心电信号功能设计25-27
  • 3.2.2 体温信号功能设计27-29
  • 3.3 脉搏传感节点29-32
  • 3.3.1 脉搏传感节点硬件设计29-30
  • 3.3.2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与接收二极管电路30-31
  • 3.3.3 脉搏传感节点软件设计31-32
  • 3.4 运动传感节点32-39
  • 3.4.1 运动传感器模块32-34
  • 3.4.2 运动传感节点软件设计34-39
  • 3.5 环形织物连接线设计39-41
  • 3.5.1 织物连接线的设计39
  • 3.5.2 连接线结构设计39-40
  • 3.5.3 协议设计40-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远程监护系统42-58
  • 4.1 概述42
  • 4.2 PC监控中心42-47
  • 4.2.1 PC监控中心软件架构与工作原理43
  • 4.2.2 原始传感节点数据通讯协议43-44
  • 4.2.3 PC监控中心数据可视化44-45
  • 4.2.4 PC监控中心数据远程通信45
  • 4.2.5 PC监控中心本地存储45-47
  • 4.3 移动平台监护中心47-53
  • 4.3.1 移动监护中心软件架构48
  • 4.3.2 移动监护中心数据可视化48-49
  • 4.3.3 轻量级数据库管理49-50
  • 4.3.4 移动监护平台WiFi通信50
  • 4.3.5 移动监护平台监控界面50-53
  • 4.4 远程监护中心53-57
  • 4.4.1 远程监护中心软件架构53-54
  • 4.4.2 远程传输协议54
  • 4.4.3 远程监护中心数据存储54
  • 4.4.4 远程监护中心数据在线监护54-55
  • 4.4.5 用户管理55
  • 4.4.6 远程监护界面55-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58-73
  • 5.0 概述58
  • 5.1 BSN网络效能仿真实验58-61
  • 5.1.1 BSN网络效能仿真实验环境搭建58-59
  • 5.1.2 BSN网络效能仿真结果分析59-61
  • 5.2 传感节点测试61-64
  • 5.2.1 心电传感节点测试61-62
  • 5.2.2 脉搏传感节点测试62-63
  • 5.2.3 运动传感节点测试63-64
  • 5.3 导电性能及心电电极测试实验64-68
  • 5.3.1 导电织物导电特性实验64-67
  • 5.3.2 导电织物信号传输测试实验67
  • 5.3.3 心电电极接触阻抗实验67-68
  • 5.3.4 模拟汗液阻抗对比实验68
  • 5.4 监控中心测试实验68-72
  • 5.4.1 PC监控中心测试实验69-70
  • 5.4.2 移动平台监控中心测试实验70-71
  • 5.4.3 远程监控平台中心测试实验71-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73-75
  • 6.1 主要完成的工作73-74
  • 6.2 论文工作展望74-75
  • 致谢75-76
  • 研究成果76-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件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文英;王彪;宫彦婷;罗力;;家庭远程监护系统的构建[J];医疗卫生装备;2012年08期

2 孙金妹;;胎儿心电信号的提取及远程监护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制作;2013年11期

3 吴水才;白燕萍;杨春兰;高宏建;;生物医学信号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的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10期

4 陈祥杰;心电远程监护系统[J];福建电脑;1998年03期

5 熊伟;谢存禧;张铁;邹焱飚;;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网络系统的研制[J];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03期

6 谢存禧;;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智能化健康护理、监控装备的研发[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11期

7 曾哲,占杰,孙文明,余学飞;监护仪和远程监护医疗的发展概况[J];医疗保健器具;2001年02期

8 邱习剑,何为,胡国辉,高建立;RTL8019AS网络控制器在远程监护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7期

9 杜芳芳;吴水才;白燕萍;张松;;一种基于Internet的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12期

10 李娟娟;;基于远程监护的WSNs跨层优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玫;伊永亮;高海青;魏敏;陈守强;;心电远程监护技术的进展和临床护理应用[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段继峰;周玉彬;;基于物联网远程监护系统在高原航卫保障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优;何彩升;;基于多功能护理床的远程监护系统设计[A];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魏敏;余玫;陈守强;伊永亮;霍秀月;;心脏远程监护仪自动报警的临床意义[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丁旭阳;赵海;朱剑;李大舟;彭海霞;;实时远程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艳峥;吴水才;李佳;白燕萍;;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心电远程监护[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周玉彬;吴锋;成起明;刘娟;张信民;潘玮;俞梦孙;;基于CDMA无线通讯模块的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李浩敏;吴水才;白燕萍;;基于Internet网的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存禧;;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智能化健康护理、监控装备的研发[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余玫;;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建立与管理[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逸邋闵建颖;上海运行远程监护平台手机可传送心电图[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李益;美国兴起远程监护老人[N];市场报;2007年

3 程莹;首家急诊远程监护室落户武警总医院[N];解放军报;2010年

4 高海青;远程监护 保护到家[N];健康报;2006年

5 李益;远程监护:让空巢老人居家享晚年[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刘东 邹争春 记者 赵雪;我国建成首个心血管健康远程监护网络系统[N];科技日报;2011年

7 邱曙东;心电“BP机”:捕捉病变“蛛丝马迹”[N];解放日报;2007年

8 杨斌 张娟;山东移动GPRS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落户济南[N];人民邮电;2005年

9 ;我市首家“胎儿远程监护系统”在市妇保院开通[N];商洛日报;2005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人们可望随时随地“看”名医[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省;远程多生理参数监护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杨华;基于BSN的老年人监护硬件平台设计及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3 程颖;无线通信远程监护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李艳峥;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韩佳;远程监护类的移动医疗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6 阴玺;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与数据压缩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夏候耀红;一种基于无线技术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丽珊;基于智能手机的心律失常远程监护平台的软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贺应文;健康远程监护中生理信号安全传输及网络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伟强;胎儿心电远程监护系统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8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78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