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22 20:35

  本文关键词: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加载台 扭转动刚度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力矩加载控制


【摘要】: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是现代船舶、航空航天、制导武器等领域高性能传动系统设计开发亟需的测试设备。为深入透彻地探究被测对象的动刚度特性,往往要求测试设备具有较宽的加载频带,然而对于电动式加载测试系统,加载频率的提高会导致加载精度降低与输出力矩幅值减小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扭转动刚度测试仪的加载台为研究对象,对加载台的机械系统与加载系统展开深入研究,从结构与控制两方面解决宽频带对加载精度与输出力矩幅值的影响,力求为高性能电动式测试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从扭转动刚度测试的原理与方法入手,根据加载台的要求设计了总体方案,分别对加载台的机械系统与加载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分析。针对加载台的机械系统,设计了机架结构与三自由度重复定位机构,解决了系统通用性的问题,并利用有限元验证了其结构性能;为避免宽频带的加载引起结构的共振,进而影响测试精度,对机械系统采取增强刚度与减轻重量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加载台模态频率。针对加载台的加载系统,根据其工作原理对加载电机与测量传感器进行了选型,并建立了系统整体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了传动环节刚度对加载系统特性的影响,进而设计了合适的传动环节转接轴;通过力矩闭环的PID控制和基于结构不变性原理的前馈补偿环节,改善了加载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效解决了干扰力矩对加载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分散动力的双联电机组加载方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式可以在120Hz加载频率的前提下使输出力矩达到40Nm。最后,本文对加载台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仿真。通过模态实验,获取了加载台机械系统的模态参数,实验结果与仿真一致,表明其一阶模态频率为233.1Hz,远高于最大加载频率120Hz。另外,通过仿真分析表明了加载系统在120Hz加载频带内具有较好的动态输出特性与力矩跟踪性能,加载力矩的幅值误差在10%以内。
【关键词】:电动加载台 扭转动刚度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力矩加载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8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来源9
  • 1.2 课题的意义与目的9-10
  • 1.3 国内外加载测试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10-15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5-16
  • 2 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总体设计16-22
  • 2.1 引言16
  • 2.2 扭转动刚度测试的原理16-18
  • 2.3 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设计要求18-19
  • 2.4 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总体设计19-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3 加载台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22-32
  • 3.1 引言22
  • 3.2 加载台机械系统的设计与选型22-26
  • 3.3 加载台机械系统的有限元分析26-29
  • 3.4 加载台模态频率提高的措施29-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4 加载台加载系统的设计与分析32-48
  • 4.1 引言32
  • 4.2 加载系统的组成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32-37
  • 4.3 传动环节刚度对加载系统特性的影响37-40
  • 4.4 力矩加载的控制方法40-45
  • 4.5 分散动力加载方式的分析45-47
  • 4.6 本章小结47-48
  • 5 加载台的性能测试与仿真48-56
  • 5.1 引言48
  • 5.2 机械系统的模态实验48-53
  • 5.3 加载系统力矩跟踪性能的仿真53-55
  • 5.4 本章小结55-56
  • 6 总结与展望56-58
  • 6.1 全文总结56
  • 6.2 研究展望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小龙;张立民;孙现亮;张艳斌;;增加车门对列车车体垂弯动刚度的影响[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4年02期

2 吴开丰;戴驰;成亚南;龚侃;姜勇;;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J];汽车科技;2014年03期

3 马龙海;张艳华;;风电机组基础动刚度设计分析[J];电力勘测设计;2011年03期

4 李小娟;梁依然;魏伟;范泽;;焊接组合钢梁动刚度的实验研究[J];四川建筑;2012年05期

5 乌秀春;李静红;;侧碰传感器安装位置动刚度分析与优化[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3年Z1期

6 田红亮;赵春华;朱大林;秦红玲;刘芙蓉;刘先名;;整个螺栓结合部的法向连接动刚度及试验验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7 雷晓波;廖明夫;鲁鹏;石斌;;一种测量转子动刚度的方法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5期

8 刘建磊;马蒙;柯在田;孙宁;;桥梁基桩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建筑;2014年04期

9 欧鸣雄;王岩;严建华;盛绛;;立式循环泵结构动刚度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13年06期

10 羊建勋;瞬态激励确定基桩动刚度及承载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山山;邱玲;徐炜;;结构动刚度的测试及损伤对其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艳;张欣;;舵系统动刚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聂春红;温树文;;轿车侧碰传感器B柱安装点动刚度模拟分析及改进[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白玉儒;李贤徽;;平板点焊结构直接场动刚度阵的半解析算法[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朱若燕;谢一魁;李厚民;宋庭新;;汽车传动轴减振器静动刚度测试分析[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苟晓龙;王晓伟;;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建模及动刚度特性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乃明;动刚度法在既有承台—桩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超宁;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伺服动刚度分析及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耿笑;桩基动刚度在低应变检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黄琦;超高速凸轮轴磨床整机动态特性与动刚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张伟;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顾张祺;电动式扭转动刚度测试仪加载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薛碧洁;索梁结构的热致振动及动刚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勇军;基于ANSYS对工装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维维;动刚度在基桩动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熊建珍;落锤动刚度仪的仿真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年



本文编号:1080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080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