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MEMS加速度计零漂补偿

发布时间:2017-10-29 04:29

  本文关键词: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MEMS加速度计零漂补偿


  更多相关文章: 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 小波包 广义回归网络 非线性建模 零位漂移


【摘要】:针对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零位漂移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Birgé-Massert(BM)阈值小波包降噪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MEMS加速度计零位漂移进行非线性抑制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BM阈值小波包滤除零位漂移中的噪声,然后利用广义回归网络对非线性数据的无限逼近原理,来建立MEMS加速度计的零漂模型。将实测数据代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经过该模型补偿后的零漂输出结果同未经补偿、最小二乘拟合补偿、未经滤波建模补偿相比,均值分别减小97.4%、67.8%、67.8%,均方差分别减小87.4%、87.5%、90.9%;利用训练后的模型进行实时补偿延迟时间为10-5 s。分析结果证明了基于BM阈值小波包降噪滤波技术的广义回归网络组合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光电信息感测与传感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研究所;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 小波包 广义回归网络 非线性建模 零位漂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535)
【分类号】:TH824.4
【正文快照】: 2.重庆邮电大学光电信息感测与传感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65;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研究所,重庆400060)0引言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中两大核心传感器[1-2]。随着智能交通工具、工业自动化及消费电子[3]等民用领域对低成本、高可靠性惯性导航系统需求的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新;谢世坤;;基于DT-CWT、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轴承智能诊断[J];科技和产业;2014年08期

2 杨鹏;田洋洋;;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缺陷信号特征提取与降维[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23期

3 张俊红;马文朋;李林洁;刘昱;;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年16期

4 孙妍姑;;基于混合智能系统的设备故障诊断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5 黄志武;宾睿;杨迎泽;刘伟荣;;CCBII制动机系统模式追踪与多故障诊断技术[J];铁道学报;2014年03期

6 杨鹏;杨勤甜;;基于自适应Q-shift滤波的双树复小波变换[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4年04期

7 黄志武;杨迎泽;王晶;李峗;;Parity space-based fault diagnosis of CCBII braking syste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10期

8 司景萍;郭丽娜;牛家骅;;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发动机振动信号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年05期

9 沈长青;朱忠奎;黄伟国;孔凡让;;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的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年05期

10 张俊红;王健;毕凤荣;刘海;李林洁;李忠鹏;;基于EMD和时频分析的低振动机体结构优化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Ting Zhu;Daqi Zhu;;The Fault Diagnosis Research for the Underwater Vehicle System Based on SOFCMAC[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Jiandui Yi;Zhiwu Huang;Weirong Liu;Yingze Yang;Xiaoyong Zhang;Jianfeng Liu;;Actuator Fault Detection Based on Robust Adaptive Observer for CCBII Braking System[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梅冬胜;基于以太网的点焊过程质量监测方法与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潘巍巍;故障严重程度识别的有序分类特征分析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贵新;可控进气涡流柴油机油—气—室优化匹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王攀攀;感应电机定转子故障的微粒群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杨青;集合型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6 章文俊;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及其船舶运动控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沈长青;旋转机械设备关键部件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京干;液压油缸亚健康状态评估理论方法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2 肖翼;基于改进型支持向量机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姜涛;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程相亮;500T粉末成型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黄金波;镁碳质耐火材料受压损伤声发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6 刘春卫;改进支持向量机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雷宏;基于核方法的ACS600变频器IGBT故障诊断[D];东北大学;2012年

8 陈昌;基于状态振动特征的空间滚动轴承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张妍;天津市某区2000年-2013年传染病流行特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李朋真;采煤机钻岩识别及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雄鸣;段吉安;朱伟;;多因素影响下的连杆机构可靠性分析[J];兵工学报;2012年04期

2 叶鑫;张之敬;王强;孙媛;张晓峰;;可重构12自由度微装配技术及其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3 廖强;罗建;谢钱涛;;基于主动视觉的精密检测系统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苏中,李擎;线加速度计的技术与发展综述[J];传感器世界;1995年03期

5 赵民智;纪丽敏;万承军;;我国惯性仪器仪表的技术特点及发展综述[J];传感器世界;2009年07期

6 易先中;张传友;严泽生;;碟形弹簧的力学特性参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04期

7 丁剑;韩萌;;基于交叉验证的神经网络实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聂绍发;黄淑琼;;传染病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现状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9 周连贵;;挠性摆式加速度计(FHPA)的研究[J];飞航导弹;1986年S2期

10 顾英;惯导加速度计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贵印;何晓平;;几种惯性加速度计的介绍[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建华;高效率的微器件自动装配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航空兵器;2002年06期

2 马欣龙,王永梁;梳齿式微机械力平衡加速度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3 姜复兴,任顺清;加速度计指北技术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5期

4 刘宗林,吴学忠,李圣怡;叉指式微硅加速度计的参数化设计[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5 曾昭君,石进杰;一种抗大过载微型加速度计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6 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3年03期

7 侯美丽,杨建辉,第五兴乐;确认姿态的双向微型加速度计[J];中国测试技术;2003年05期

8 蒋玉齐,程迎军,许薇,张鲲,李昕欣,罗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工艺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2期

9 赵岩;翟百臣;武克用;陈涛;;加速度计在非陀螺寻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10 赵立业;周百令;;加速度计标定中低成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J];计量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慧丹;沈昱明;赖际舟;;微硅加速度计标定及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乔东海;;力平衡模拟反馈电容加速度计的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及发展[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究与发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朋安;;一体化多维加速度计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长福;严小军;韩丰田;郭晓芳;马高印;;硅微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周泽兵;祝竺;;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东;刘国文;万蔡辛;张承亮;;MEMS加速度计工程样机的研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0 张亮;陆秋海;;静电悬浮式电容差分加速度计测量原理与动特性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包秋红;加速度计测试的加速者[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侠”再显神威[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黄忠魁 付秀娟 本报记者 徐建华;“敏感精灵”助力嫦娥探月[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国航天报;2011年

5 北京弗欧弗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谭薇;MEMS传感器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N];中国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志平;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6 刘力;惯性传感器扭摆测试中地面振动和放电金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世明;基于离心机的惯性仪表测试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革;硅挠性伺服加速度计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李园晴;悬丝支承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游侠飞;MEMS加速度计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陆阳;高精度加速度计采集单元的设计及关键器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席晋;加速度计数据采集与温度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解启瞻;捷联惯导系统中石英加速度计温漂补偿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庄瑞芬;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发明;光学加速度计方案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小菊;声表面波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1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111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