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点衍射干涉仪球面面形检测系统优化及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精度点衍射干涉仪球面面形检测系统优化及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点衍射干涉仪 针孔衍射 球面面形检测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衍射波前质量 大数值孔径 对比度可调
【摘要】:在高精度的光学加工和装调过程中,相应的高精度检测技术具有着重要的辅助和保障作用。在众多的光学检测方法中,点衍射干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实现优于亚纳米级检测精度的技术手段,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精度检测方法之一。其中,针孔型点衍射干涉仪,由于其可较为便利的建立不同工作波段的在线检测装置,以及获得大数值孔径的高精度参考波前,因此已成为高精度光学检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国内在相应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仍相对滞后,因此,为了建立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光刻技术发展对于检测技术所提出的新要求的高精度检测装备,特别是为了满足对于在光学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球面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需求,本论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在建立高精度的针孔点衍射干涉仪球面面形检测系统过程中遇到的影响系统检测能力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优化。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论述了点衍射干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高精度光学检测技术在现代光学加工及装调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综合国内外关于点衍射干涉技术,特别是用于极紫外光刻投影物镜检测等高精度检测领域的点衍射干涉仪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开展关于建立可用于球面面形高精度检测的针孔点衍射干涉系统的相关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搭建的针孔型点衍射球面面形干涉检测系统的光路布局及整体系统方案。对影响系统检测精度的各类误差进行了讨论,对本论文前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建立了用于针孔衍射波前分析的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三维仿真模型,应用矢量衍射理论分析了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及所携带的像差对针孔的衍射波前质量的影响,为实际衍射针孔直径设计,显微物镜的选型等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保证建立的点衍射系统可以满足一定数值孔径范围内的高精度球面面形检测要求。针对点衍射球面面形干涉检测系统在对大数值孔径球面进行检测时遇到的系统误差增大的问题,应用仿真建模的方法对导致误差增大的原因及影响这一误差的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对称侧检测误差校正(Systematic Positon Aberration Cancellation, SPAC)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针对点衍射球面面形干涉检测系统在对低反射率球面进行检测时因干涉图对比度不佳而检测精度受限的问题,通过引入偏振器件的方法,设计了干涉图对比度可调的点衍射球面面形检测系统,对其实现原理进行了介绍。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并对其中的关键元件的加工参数和局部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进行了系统误差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基于复原模型优化计算的误差校正方法。搭建了可以进行大数值孔径球面面形检测和可以实现干涉条纹对比度可调的高精度点衍射球面面形干涉检测系统的实验装置。以ZYGO干涉仪作为比对实验,设计了三组点衍射系统实验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不同参数的显微物镜及针孔构建的点衍射系统对同一待测球面进行检测,选出了最佳的显微物镜和针孔组合;进行了对数值孔径0.5的大数值孔径球面的面形检测实验,在应用本文提出的相应误差校正方法的基础上,得到的检测误差PV值小于0.010λ,RMS值小于0.00102;分别应用进行了对比度可调优化前后的点衍射干涉系统对反射率为96%和4%的球面进行了面形检测,实验表明这一优化成功提高了点衍射系统对低反射率球面的检测精度,使点衍射系统对不同反射率球面的检测均实现了检测误差PV值优于0.010λ、RMS值优于0.00103,的面形检测精度。
【关键词】:点衍射干涉仪 针孔衍射 球面面形检测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衍射波前质量 大数值孔径 对比度可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36.1;TH744.3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20
- 1 绪论20-40
- 1.1 研究背景20-22
- 1.2 国内外点衍射干涉技术研究历程及进展22-35
- 1.2.1 点衍射干涉技术研究历程概述22-24
- 1.2.2 光纤点衍射干涉仪24-30
- 1.2.3 共路型针孔点衍射干涉仪30-34
- 1.2.4 针孔点衍射干涉面形检测系统34-35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完成的工作35-37
- 1.4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37-40
- 2 高精度点衍射球面面形干涉检测技术概述40-52
- 2.1 高精度点衍射球面面形干涉检测系统布局及原理40-42
- 2.2 影响系统检测精度的主要误差42-50
- 2.2.1 影响针孔衍射波前质量的关键元件及其参数43-47
- 2.2.2 其他影响系统检测精度的误差47-50
- 2.3 本章小结50-52
- 3 照明显微物镜像差对针孔衍射波前质量的影响分析52-74
- 3.1 照明显微物镜的聚焦光场分布分析52-62
- 3.1.1 显微物镜聚焦光场分布的矢量衍射分析53-55
- 3.1.2 带像差聚焦物镜的焦点光波场分析55-62
- 3.2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针孔衍射波前质量分析62-64
- 3.2.1 基于FDTD算法的针孔衍射波前仿真流程62-63
- 3.2.2 基于FDTD算法的针孔衍射波前仿真模型63-64
- 3.3 照明显微物镜不同像差对针孔衍射波前质量的影响64-73
- 3.3.1 针孔衍射波前的强度分析64-67
- 3.3.2 针孔衍射波前的相位分布67-73
- 3.4 本章小结73-74
- 4 大数值孔径球面面形的点衍射检测中的布局几何系统误差分析74-88
- 4.1 系统布局特性引入的几何系统误差74-78
- 4.2 基于仿真的布局几何系统误差分析78-83
- 4.2.1 布局特性引入的系统波像差的主要成分分析78-80
- 4.2.2 检测数值孔径对布局几何系统误差的影响80-81
- 4.2.3 横向偏移量对布局几何系统误差的影响81-83
- 4.3 对称侧检测SPAC误差差校正方法83-87
- 4.3.1 SPAC误差校正原理及过程83-85
- 4.3.2 SPAC误差校正方法的计算机仿真验证85-87
- 4.4 本章小结87-88
- 5 高精度点衍射球面面形检测系统对比度可调技术88-112
- 5.1 基于偏振技术的点衍射干涉仪对比度调整原理88-91
- 5.2 检测路真零级四分之一波片引入系统误差的分析91-99
- 5.2.1 偏振膜层引入误差的分析92-98
- 5.2.2 波片玻璃基底引入误差的分析98-99
- 5.3 检测路四分之一波片的玻璃基底参数和布局设计99-105
- 5.3.1 参数设计100-101
- 5.3.2 布局设计101-102
- 5.3.3 定位误差引入的波前误差102-105
- 5.4 检测路四分之一波片引入的系统误差消除方法105-109
- 5.4.1 波片引入误差的校正处理过程106-107
- 5.4.2 校正方法的仿真验证107-109
- 5.5 本章小结109-112
- 6 高精度点衍射系统的球面面形检测实验112-132
- 6.1 高精度点衍射球面面形检测实验系统112-116
- 6.1.1 实验系统布局112-115
- 6.1.2 验证实验体系115-116
- 6.2 照明显微物镜像差对点衍射面形检测的影响116-122
- 6.2.1 点衍射系统实际使用的显微物镜对应的衍射波前的评价116-118
- 6.2.2 应用不同显微物镜及针孔构建的点衍射系统的面形检测实验比较118-122
- 6.3 大数值孔径球面面形检测实验122-126
- 6.3.1 验证实验设计及其流程122-124
- 6.3.2 大数值孔径球面面形检测实验结果及SPAC误差校正方法验证124-126
- 6.4 高精度点衍射球面面形检测系统的对比度调整实验126-130
- 6.4.1 干涉条纹对比度调整效果实验验证126-127
- 6.4.2 对比度可调的点衍球面射面形检测系统的球面检测实验结果127-130
- 6.5 本章小结130-132
- 7 总结与展望132-136
- 7.1 本文工作总结132-133
-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33-134
- 7.3 未来工作展望134-136
- 参考文献136-144
- 作者简历144-1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尧德中;阮颖铮;;非均匀球面波的复射线展开[J];微波学报;1993年03期
2 王宏禹,林治钺;零阶长球面波函数的近似计算与应用[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王宏禹;零阶角长球面波函数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4 孙年春,刘兵,,程洁,张放;虚共焦腔中存在会聚球面波的实验证明[J];激光技术;1995年06期
5 厉江帆,姜宗福,黄春佳,贺慧勇,孔凡志;球面波照射下夫朗和费衍射公式和成立条件的修正[J];量子电子学报;2003年05期
6 赖华伟;王占江;杨黎明;王礼立;;线性黏弹性球面波的特征线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3年01期
7 赵双任;互能定理在球面波辐射场展开法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1987年03期
8 李守巨;用拉氏变换方法研究球面波的传播规律[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9 列光华;二能级原子在球面波场下的辐射压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胡孝博;球面波照射下实现非精确分数阶傅里叶变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群;高志山;;小孔衍射球面波标定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梁英;吴群;孟繁义;张狂;;球面波激励下的隐身罩电磁散射特性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莫卫东;范琦;贾晋超;张海防;冯明德;杨百遇;;非球面检测中最佳参考球面波的确定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付汉清;王泰春;;非稳腔傍轴波动方程高斯球面波修正的方法数值[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5 徐亮;毕传兴;陈心昭;陈剑;;一种基于正交球面波插值的近场声全息分辨率增强方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日宏;陈磊;高志山;王青;何勇;;光干涉计量测试技术的若干新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卢强;王占江;李进;郭志昀;门朝举;;球面波加载下黄土线黏弹性本构关系[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张军;曾新吾;;沿抛物面轴线球面波反射声场的时域解析解[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晓钰;高精度点衍射干涉仪球面面形检测系统优化及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杨世源;准球面汇聚冲击波高压回收装置及材料的冲击合成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3 赖小敏;双球面波自全息成像[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勇;高精度球面绝对测量及参考镜校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董琳琳;利用Twin-CGH进行球面和非球面的绝对检验[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友;超声波静态稠油裂解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5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11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