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高温温场测量装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态高温温场测量装置研究
【摘要】:在航天用试验件进行风洞加热热试验时,试验件表面特定区域的温度可达1 700℃甚至更高,对这种动态变化的区域温度场测量难度较高,一般只能使用成本昂贵的测温型红外热像仪实现,且对恶劣环境适应性不高。采用比色温度测量模型,选用近红外波段900 nm附近两个波长作为测量波长,采用高动态响应CCD成像器件作为信号采集设备,保证了两个测量通道采集图像在空间上的对应,实现了测量区域内温度分布的测量,测量帧频最高可达40 Hz,测量准确度小于6%。
【作者单位】: 海装天津局;海军驻北京地区舰空导弹系统军事代表室;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分类号】:TH811
【正文快照】: 0引言对飞行器材料与结构进行风洞加热试验和其他地面热试验时,需要在风洞吹风加热或辐射加热时对受试件表面的高速动态高温温场进行准确的测量,得到结构件在某一区域的高温瞬态温场分布,通过试验计算结果考核材料和结构的热强度,以优选出相应的高速飞行器结构与热防护用耐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兴凯;杨永军;;CCD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计测技术;2011年01期
2 龚海梅;刘大福;;航天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现状与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3 刘莹奇;;空间目标红外多波段温度分布反演[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3期
4 王玉田;杨丽丽;鲁信琼;;瞬态高温测量系统[J];压电与声光;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明;白春华;;Research on the Explosion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Fuel Air Explosive Measured by Colorimetric Pyrometer[J];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2010年01期
2 刘庆明;白春华;;应用比色测温仪测量燃料空气炸药爆炸过程温度响应[J];兵工学报;2009年04期
3 朱炳利;白永林;王博;刘百玉;欧阳娴;杨文正;白晓红;秦君军;赵军平;缑永胜;卢凯;;基于面阵CCD的瞬态光谱检测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4期
4 郭焱;;基于CPLD的线阵CCD的驱动电路设计与实现[J];电子质量;2013年10期
5 张玉燕;王微;王振春;温银堂;战再吉;;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高速滑动电接触温度测量[J];光学学报;2013年11期
6 孟庆端;张晓玲;张立文;余倩;;隔离槽深度对面阵探测器热应力影响研究[J];航空兵器;2012年03期
7 陈洪钧;吴志新;;未来十年我国航天高端光电器件发展的战略思考[J];航天标准化;2010年04期
8 王险峰;;空间、近空间网络化体系探测时间敏感目标的工作方式研究[J];红外技术;2012年02期
9 丛大成,戴景民,孙晓刚,褚载祥;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温度计的设计(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6期
10 黄张成;黄松垒;张伟;陈郁;方家熊;;边积分边读出低噪声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雄;发射光谱层析算法研究及其三维流场重建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孙];爆炸火焰真温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宝辉;红外与可见光的图像融合系统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闫兴涛;基于光纤传像束的推扫式红外成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剑华;基于比色测温的高能毁伤爆炸场瞬态高温测试[D];中北大学;2011年
2 杨旺严;主动红外入侵探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林继刚;红外探测器技术指标的建模与仿真[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彭博;基于光谱辐射方法的高温源温度估计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磊;侵彻介质过程中瞬态温度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张彩虹;多光谱温度计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伟艳;基于神经网络和DSP技术的光谱发射率测量[D];燕山大学;2006年
8 王超范;一种地面场景动态红外仿真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于晓明;高温炉窑测温监控摄像机的研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张婷;基于辐射图像颜色和神经网络的测温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雪艳;;红外遥感技术的军事应用[J];国防技术基础;2006年05期
2 符泰然;程晓舫;钟茂华;杨臧健;;谱色测温法的温度场分区讨论[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12期
3 沈永行;从室温到1800℃全程测温的蓝宝石单晶光纤温度传感器[J];光学学报;2000年01期
4 王跃科,杨华勇,吕海宝,颜树华,黄锐,周卫红,李鹏;CCD图像传感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J];光学仪器;1996年05期
5 蔡静;杨永军;赵俭;李海燕;;航空发动机热端表面温度场测量[J];计测技术;2009年01期
6 叶林华,沈永行;蓝宝石单晶光纤高温仪的研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7年06期
7 徐江荣,胡建人;火焰投影温度场的测量[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符泰然;程晓舫;钟茂华;;谱色测温法相关应用问题的理论预测分析[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2期
9 何邦全,姚春德,刘增勇,孙家峰,高昌卿,王瑞芳;三基色测温法在柴油机燃烧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1年06期
10 黄东涛,陆家钦,段宇宁,原遵东,赵琪;黑体空腔发射率计算的蒙特卡罗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毅;李成伟;戴景民;萧鹏;;利用积分球反射法的动态热物性测量装置研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刘文敬;吕丹彤;李玲;;用于动态测量的pH计的稳定度及零点漂移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计量;2010年09期
3 H.Pieles;田飞龙;;测定量块长度的动态测量法[J];国外计量;1980年01期
4 王秋艳;;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制材料逆反射系数测量装置[J];中国计量;2011年05期
5 张伟玉,张勇;高温低功耗电磁流量计的研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3年02期
6 关卫和,阎长周,陈文虎,陶元宏;高温环境下超声波横波检测技术[J];压力容器;2004年02期
7 沈观林;高温夹式引伸计的研制及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5年04期
8 黄学洪,欧阳小燕,胡耀祖;单晶蓝宝石在高温测量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1年03期
9 沈功田,李涛,姚泽华,邱虹程;高温压力管道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2年11期
10 史振东;段慧明;王超英;刘巍;;连续性方程在热能表检定中的应用分析[J];计量技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鹤龙;许一;史佩京;王晓丽;徐滨士;;纳米铜颗粒作为坦克机油添加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2 张成源;;粉灰库更换料位测量装置可研报告[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下册)[C];2008年
3 魏鹏;杨志斌;;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便携式温场测量装置的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4 水浩淼;;一种提高冷镜式露点仪测量准确度的方法[A];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分会、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气体标样工作组第四届成立大会暨四届一次联合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刘永礼;樊廷玖;;B型超声电子测量装置的结构及光标异常移动故障的排除[A];全省医疗设备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詹风伟;王昌龙;董成林;蔡小磊;胡学敏;;高精度自动含气量测量装置[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刘小球;孔令威;耿建华;;科里奥利原理在测量散粒料流量中的应用[A];水泥厂物料计量与定量给料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涤新;赵澜;成永军;冯焱;宋瑞海;;气体微流量测量技术的发展[A];真空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忠武;李政阳;李永刚;高扬;;基于经纬仪的自调平台海态水平度的测量[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刚伟;邱宗明;卢刚;;动态目标三维激光跟踪测量仪[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严锋;能够同步测量带材厚度和电阻的测量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2 ;世伟洛克变截面流量计提供定制校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娅莉;激光计量科技成果填补空白[N];中国质量报;2005年
4 邹晓文 本报记者 李立平;新型自动化光学测量系统[N];大众科技报;2005年
5 郭慧;医学检验仪器的特殊维护[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记者周国兵;红外测温仪校准装置问世[N];中国质量报;2003年
7 卢敬叁;防非典红外测温仪准确吗[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北京宇宏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专家组;冶金专用高温雷达料位计应用技术讲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王秋艳 记者 杨蕾;我国建立液体化学剂量体系测量系统[N];中国质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蓬;动态测量误差修正灰色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2 王飞;原子力显微镜微悬臂梁刚度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陈自然;基于预测理论的精密角位移动态测量及其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邵磊;激光多普勒效应远距离测量爆炸过程动态参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李为民;大尺度范围内视觉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王新北;基于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材料光谱发射率测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楚兴春;纳米光栅干涉位移测量关键技术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端木琼;wMPS系统的硬件平台优化及动态坐标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程路;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方伟;双锥腔互补偿型绝对辐射计(DCICAR)[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剑华;基于比色测温的高能毁伤爆炸场瞬态高温测试[D];中北大学;2011年
2 张沛强;地下溶洞测量装置设计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罗立强;激光三角测量装置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胡茂留;多功能动态精度研究实验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误差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杜国山;多功能动态精度实验系统的误差溯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韩伯贤;四极板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赵晋云;智能电容测微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张刚;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测量仪研制及其实验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清勇;三峡转轮叶片测量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付江志;反射式光强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的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17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