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压阻式高量程微加速度计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22 23:23

  本文关键词:压阻式高量程微加速度计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高过载 高量程 微加速度计 压阻效应 仿真


【摘要】:为了满足过载环境对高量程加速度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高量程微加速度计。通过对敏感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及Ansys静力学仿真,确定了该加速度计的总体设计,最后对加工完成的加速度计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加速度计的灵敏度为193.3μV/g,在受到10 000 g以上的加速度作用时仍能正常工作,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洛阳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374)资助
【分类号】:TH824.4
【正文快照】: 0引言微型惯性器件在航天航空、国防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高量程加速度计作为一类重要的惯性器件,也受到了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常用于弹药发射及侵彻硬目标等过程中过载信号的测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高量程加速度计主要有压电式和压阻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继军;毛海央;张文栋;徐栋;郭涛;;复合量程微加速度计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2 刘凤丽;郝永平;;高g值压阻式微加速度计设计(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6期

3 孟美玉;刘俊;石云波;;三轴压阻微加速度计的结构力学分析[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烈芳;郭涛;向婷;;复合量程加速度计抗过载技术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2 张建新;张合;;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增益的软件实时控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3 张建新;张合;;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可变增益控制[J];测试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4 侯婷婷;薛晨阳;刘国文;贾晓娟;谭振新;张斌珍;刘俊;;一种基于微结构的GaAs HEMT的压阻系数[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0年03期

5 袁明权;孙远程;张茜梅;武蕊;屈明山;熊艳丽;;基于圆片级阳极键合封装的高g_n值压阻式微加速度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5期

6 闫明明;郭涛;龚珊;;基于复合量程加速度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7期

7 闫明明;鲍爱达;郭涛;;复合量程微加速度计封装的设计仿真与测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34期

8 王玲;李慧琴;李洲;赵汉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的自激振荡消除方法研究[J];中国测试;2009年05期

9 龚俊亮;葛文奇;李晗;;采用线加速度计的转速测量新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年10期

10 向婷;郭涛;林大为;刘鹏飞;;复合量程微加速度计封装热应力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新;侵彻引信炸点控制理论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于春战;基于Stewart平台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晓娟;基于GaAs-PHEMT结构的微加速度计特性测试[D];中北大学;2010年

2 侯婷婷;基于GaAs HEMT嵌入式悬臂梁—质量块结构的力敏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席占稳;压阻式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制[J];传感器技术;2003年11期

2 车录锋;卢云;徐志农;;铰链式高冲击微加速度传感器封装的有限元模拟[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浩;小量程悬臂梁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2 王长虹;阵列式硅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王涛;三轴硅微加速度计的集成设计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英彬,苏伟,何晓平;叉指式微加速度计的静电-机械耦合场分析[J];传感器技术;2002年05期

2 徐佩,刘俊,张文栋;用于硅微加速度计检测的差分频率电路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04年03期

3 张斌珍;李科杰;张文栋;薛晨阳;王建;;基于共振隧穿压阻薄膜的GaAs基微加速度计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熊继军;范波;郭虎岗;高建飞;;微加速计固有频率的推导及验证(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8年09期

5 谭晓昀;周贤中;姜一鸣;陈伟平;;微加速度计中Sigma Delta调制与脉冲编码调制的对比分析(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6期

6 冯宇翔,董景新,赵长德,吴天准;利用单片机实现微加速度计性能自动测试[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7期

7 凌灵;陈文元;李凯;姜晓波;;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计的结构及检测技术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8年08期

8 肖鹏,王冰;基于MEMS微加速度计的无视觉传感器防摇控制系统研究[J];机电工程;2005年01期

9 曾唯;林麒;;ADXL320加速度计性能参数的标定实验[J];中国仪器仪表;2006年09期

10 鲍爱达;徐晓辉;张英祥;范波;郭涛;;微加速度计固有频率的推导及验证[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莉;李茜;;微加速度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圣怡;刘宗林;吴学忠;;微加速度计的发展[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3 万蔡辛;李丹东;张承亮;冯强;郑旭东;;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整流误差与减震浅析[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4 杨慧;郭航;;压电式微加速度计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5 何晓平;张德;文贵印;;“叉指”结构微加速度计的系统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6 何晓平;;“叉指”式静电伺服微加速度计敏感芯片的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7 何晓平;;抗7400g冲击的静电伺服微加速度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黄书琴;郝永平;王世军;;电容微加速度计结构参数优化设计[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高法;唐一科;何晓平;刘世明;;一种新型谐振式微加速度计设计和分析[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保林;马喜宏;孟召丽;;微加速度计在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吴;微加速度计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吕炳均;高阶SIGMA DELTA微加速度计接口ASIC芯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戴强;基于SOI的电容式微加速度计器件物理模型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云涛;电容式SIGMA-DELTA微加速度计接口ASIC芯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6 胡宇群;微型飞行器中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7 刘宗林;电容式微惯性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刘晓e,

本文编号:121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21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