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走、跑运动时基本参数特征及与能耗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走、跑运动时基本参数特征及与能耗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分析GT3X+测量成年男、女走、跑运动能耗时加速度计基本参数的特征及其与能耗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K4b2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和ActiGraPh GT3X+同步监测51名20~30岁成年受试者(男25名,女26名),依次完成3.0km/h、4.5km/h、4.5km/h加10%坡度、6.0km/h和7.5km/h跑台走、跑运动。结果:1)无论男、女,随着走、跑速度的增加,VM、VT活动计数均逐渐增大;AP活动计数在3~6km/h之间逐渐增大,至7.5km/h时出现明显下降。2)与VT、AP不同,4.5km/h加10%坡度行走时,ML活动计数大于6.0km/h快走。3)无论男、女,在3km/h慢走时,HV活动计数明显大于VT,而其他速度下,VT活动计数均大于HV(P0.01)。4)女性AP活动计数明显大于男性,VT、ML(3km/h除外)、VM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5)VM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VT、HV、ML和AP,特别是VM与VT高度相关(r=0.983,P0.01)。6)EE(k4b2)与VT、VM相关性较高,而与AP、ML相关性很低。结论:在跑台走、跑运动时(3km/h除外),3个轴加速度活动计数变化最明显的是VT。由快走转至跑步运动形式时VT增幅最大,AP出现下降;ML是感应跑台是否有坡度的主要参数之一;一定速度范围内,VT和VM均为推算走、跑运动能耗的最佳自变量,但以VT为自变量的能耗方程预测水平基本可以满足无坡度走跑运动能耗测量的需要。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23B02)
【分类号】:TH824.4
【正文快照】: 体力活动可以遏制,甚至改善各种慢性疾病症状的事实已经被研究证实。无论是研究身体活动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还是进行体力活动促进或开展个性化的健身指导,首先就是要对身体活动进行测量和评价[19]。关于身体活动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计步器、气体代谢测试仪、心率仪、双标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军利;张冰;贾丽雅;孙忠伟;郑尉;;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测量我国19~29岁人群身体活动能耗的效度研究[J];体育科学;2012年12期
2 王军利;张冰;贾丽雅;孙忠伟;;4种运动传感器测量身体活动能耗的有效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纯,董秀珍,杨国胜,霍旭阳;人体运动量及能耗的测量方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年05期
2 吴彦文;张海峰;刘淑伟;舒武静;;低功耗便携式运动能耗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9期
3 陆姣姣;邱俊;;加速度计在能量消耗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4 贺刚;黄雅君;王香生;;加速度计在儿童体力活动测量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11年08期
5 Haichun Sun;;运动电子游戏对小学生体力活动和锻炼积极性的影响:一项后续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3年03期
6 向剑锋;李之俊;;应用Actigraph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矢量计数监测日常体力活动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3年11期
7 Faisal A.Barwais;Thomas F.Cuddihy;Jerome N.Rachele;Tracy L.Washington;;ActiGraph GT3X determined variations in “free-living” standing,lying,and sitting duration among sedentary adults[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3年04期
8 路飞扬;戴剑松;李松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自行车运动能耗的效度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年02期
9 焦纯,杨国胜,董秀珍,霍旭阳;基于三维运动传感器的训练强度监测仪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03期
10 谢亮亮;朱荣;滕青;;温州市青春发育期学生身体形态、体力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向剑锋;大学生体力活动监测中运动传感器能耗预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罗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捷文;可穿戴实时诊断、报警、移动健康监护系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王艳;中年女性体力活动与端粒体的相关性及“万步行”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5 王超;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推荐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6 朱琳;11-14岁青春期少年常见体力活动能耗测量的方法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7 刘丹松;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强;盛蕾;朱卫红;;体力活动研究中加速度计的应用[J];体育科学;2009年01期
2 赵壮壮;陈培友;邱悦雯;;LivePod LP2检测人体运动中能量消耗水平的信、效度检验[J];体育科学;2012年01期
3 刘爱玲,李艳平,宋军,潘慧,韩秀明,马冠生;加速度计对成人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效度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4 陈晓荣;李可基;;8种市售运动传感装置计步功能的效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英,赵连元;微硅加速度计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2年09期
2 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航空兵器;2002年06期
3 马欣龙,王永梁;梳齿式微机械力平衡加速度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4 姜复兴,任顺清;加速度计指北技术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5期
5 刘宗林,吴学忠,李圣怡;叉指式微硅加速度计的参数化设计[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6 曾昭君,石进杰;一种抗大过载微型加速度计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7 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3年03期
8 侯美丽,杨建辉,第五兴乐;确认姿态的双向微型加速度计[J];中国测试技术;2003年05期
9 蒋玉齐,程迎军,许薇,张鲲,李昕欣,罗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工艺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2期
10 赵岩;翟百臣;武克用;陈涛;;加速度计在非陀螺寻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慧丹;沈昱明;赖际舟;;微硅加速度计标定及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乔东海;;力平衡模拟反馈电容加速度计的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及发展[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究与发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朋安;;一体化多维加速度计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长福;严小军;韩丰田;郭晓芳;马高印;;硅微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周泽兵;祝竺;;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东;刘国文;万蔡辛;张承亮;;MEMS加速度计工程样机的研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0 张亮;陆秋海;;静电悬浮式电容差分加速度计测量原理与动特性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包秋红;加速度计测试的加速者[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侠”再显神威[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黄忠魁 付秀娟 本报记者 徐建华;“敏感精灵”助力嫦娥探月[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国航天报;2011年
5 北京弗欧弗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谭薇;MEMS传感器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N];中国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志平;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6 刘力;惯性传感器扭摆测试中地面振动和放电金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世明;基于离心机的惯性仪表测试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革;硅挠性伺服加速度计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李园晴;悬丝支承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游侠飞;MEMS加速度计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陆阳;高精度加速度计采集单元的设计及关键器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席晋;加速度计数据采集与温度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解启瞻;捷联惯导系统中石英加速度计温漂补偿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庄瑞芬;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发明;光学加速度计方案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小菊;声表面波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4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25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