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定位装置在喉癌CT和MRI图像融合中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制定位装置在喉癌CT和MRI图像融合中的研究 出处:《清华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制定位装置 喉癌 体位固定 图像融合 放射治疗
【摘要】:本研究意在对喉部肿瘤放射治疗的靶区和正常组织的精确定位探索更好的方式方法,通过CT、MRI图像融合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提高医生勾画肿瘤靶区的精确性。国内外对头部、胸部及腹部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有着大量研究。而对于颈部因为其活动度较大,CT、MRI定位扫描时的体位重复性较难控制,因此相关方面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自制定位装置固定患者体位以此提高CT、MRI扫描时体位一致性,进而提高喉部肿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本研究回顾了图像配准的原理,介绍了图像融合的不同分类和图像配准及融合显示的主要步骤,以及在现阶段所使用的医学图像配准的方式方法。本研究选取10例喉部肿瘤患者使用自制定位装置固定体位,通过激光定位装置与在体架和患者体表、体膜外标记出的红线相互吻合的方法来保证患者在CT和MRI扫描下的重复摆位精度。并且在两种扫描方式下分别作出体外标记点,并保证标记点替换的精确性。然后将获取的CT、MRI图像通过DICOM格式导入Varian计划系统,使用计划系统的图像融合功能将患者的CT和MRI影像序列进行融合,期间使用了互信息法+刚性匹配,手工水平位移和旋转来进行融合图像的微调,随后分析图像融合的误差。结合CT和MRI图像的优点,使医生全面地了解病变的性质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更准确地勾画靶区。比较依据CT、MRI所勾画的靶体积,分析得出在喉部肿瘤的靶体积定义上,综合考虑CT和MRI图像信息所勾画的总靶体积更加合理。自制定位装置适用于CT定位和MRI扫描不同机的扫描工作,固定CT和MRI定位扫描中患者颈部倾斜角度,使两次扫描切面近似相同,提高两次摆位的重复性。对CT、MRI图像融合精度有较大帮助,且对于精确定义靶区亦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74;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思;张俊举;袁轶慧;常本康;;图像融合的开窗处理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4期
2 夏明革,何友,唐小明,夏仕昌;图像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舰船电子工程;2002年06期
3 孙岩;赵春晖;陈立伟;;基于小波域的多尺度图像融合方法[J];应用科技;2006年10期
4 闫敬文;卓琳;屈小波;;图像融合研究最新进展[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谭励;曹元大;杨明华;张常有;;基于注意力的多质量图像融合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6 钱永浩;吴小俊;罗晓清;;一种基于差帧图像融合的弱小目标增强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3期
7 李长涛;高军;范增华;;基于提升小波的选择性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15期
8 赵娟;孙澎涛;吴粉侠;冯延琴;;基于像素级的图像融合[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高建新;柴业战;;浅谈图像融合中帧的运用[J];电子制作;2012年11期
10 张轩;陈伟静;徐仰彬;;基于局部特征的图像融合算法评价[J];电子制作;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坤;龚俊斌;马佳义;田金文;;一种车载的红外与微光图像融合系统设计[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芳;吴谨;;基于小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胡学龙;沈洁;;一种基于中值金字塔的图像融合算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赵向阳;杜利民;;基于数据提纯的图像融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志;毛士艺;陈炜;;基于多分辨率局部峰度熵的鲁棒图像融合算法[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曾敏;杨兆选;丁学文;何英华;陈杨;于渊;;图像融合与压缩算法在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潘泉;赵永强;张洪才;;基于像素层图像融合的偏振图像计算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怀新;吴必富;;机载成像侦察的图像融合技术[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成尚利;吕中伟;何俊民;;基于小波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汤志伟;王建国;赵志钦;黄顺吉;;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鸣;军工巨头中光学集团欲“影”响世界[N];中国电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萌;多曝光图像融合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费春;基于智能优化和视觉显著性的图像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段昶;基于Shearlet的图像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史立芳;大视场人工复眼成像结构研究与实验[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奕;图像融合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6 宋乐;异源图像融合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胡旺;图像融合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杨翠;图像融合与配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谭航;像素级图像融合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尤春艳;多分辨率分析图像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丽;基于RF5框架的多小波图像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裕超;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郑旭亮;自制定位装置在喉癌CT和MRI图像融合中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郭峰;基于可控滤波器和超像素分割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苏强;基于小波系数的图像融合规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郭超;一类图像融合的多尺度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王煦;分布式图像融合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陆微;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9 杨吉雨;基于提升小波的图像融合规则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姜熙春;图像融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9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34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