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查表实现双通道测角系统的粗精耦合

发布时间:2018-01-15 04:37

  本文关键词:查表实现双通道测角系统的粗精耦合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感应同步器 粗精耦合 双通道测角系统 轴角变换


【摘要】:某型多轴转台设备中双通道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粗通道的原始精度差,无法应用传统粗精耦合方法(要求综合精度优于0.4°)输出绝对角度。该文结合双通道测角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查表实现粗精耦合的方法,阐述了建立粗精相关表及查表得到绝对角度的过程。建立了以精测结果及绝对角度为自变量的粗测输出表达式,分析了粗测综合相对误差的边界条件。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查表法实现粗精耦合,取消了对粗通道固定误差的限制,仅要求以精测零点为基准的360°/y(y为精测极对数)范围内的粗测综合相对误差(主要为漂移误差)小于粗测区间长度的一半(即0.5°)。
[Abstract]:The original accuracy of the coarse channel of the angle measuring system of the two-channel induction synchronizer in a certain type of multi-axis turntable equipment is poor. It is impossible to apply the traditional coarse-precision coupling method (the synthetic precision is better than 0.4 掳) to output absolute ang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coarse-precision coupl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angle measurement system.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rough precision correlation table and looking up table to obtain absolute angle is described. The output expression of rough measurement is established with precision test result and absolute angl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relative error of rough measurement synthesi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coarse precision coupling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look-up table method, and the restriction on the fixed error of rough channel is removed. The relative error of rough measurement (mainly drift error) is less than half of the length of rough measurement interval (i.e. 0.5 掳).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基金】: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203227)
【分类号】:TH712
【正文快照】: 在高精度绝对测角系统中,通常采用双通道方式获得绝对角度:由低精度元件负责大范围测角,输出整度数角度,即粗通道;由高精度元件实现小范围内的精确测量,输出角度的小数部分,测量精度可以达到角秒级[1-4],即精通道。如何由粗、精测输出得到绝对角度则需由粗精耦合算法实现[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希军;任顺清;;感应同步器测角误差的自动化检测与补偿[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4期

2 张东纯;蒋亚红;;双通道测角系统的粗精耦合[J];测控技术;2006年09期

3 潘文贵;付晶;朱钰;韩昌佩;;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电路设计与软件补偿[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22期

4 倪国芬;;一种高精度动态测角系统研究及实现[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3年02期

5 陈杰;;感应同步器测角电路中的锁相环[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年01期

6 刘承军;邹继斌;;感应同步器的部分元等效电路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7 陈文;高钟毓;吴秋平;张嵘;;四环空间稳定平台姿态角的解算[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8 王跃明;靖俊;;双通道组合测角系统的温漂误差抑制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9 刘丽艳;张新磊;寇淑辉;唐声权;;基于RDC的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设计与实现[J];宇航计测技术;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玉松;于海涛;代艳;;基于同步转换器的飞机仪表综合测试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2期

2 袁辉;刘朝晖;李治国;崔凯;谢友金;;圆感应同步器系统误差的动态提取与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3期

3 胡佩达;高钟毓;吴秋平;贺晓霞;何虔恩;;壳体翻滚失准角模型最小二乘辨识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4 胡佩达;高钟毓;吴秋平;陈景春;;空间稳定惯性导航系统参数的姿态误差标校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2年05期

5 杨辉;赵剡;野超;王志龙;;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旋变轴角快速解调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根;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宋殿友;精密PSD微位移在线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昱丹;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秦冬冬;基于FPGA的转塔测角及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侯伟;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惯性平台位姿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陈若舟;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电路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何俊;基于绝对式感应同步器的角度测量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6 田海林;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邱子峰;基于圆感应同步器的测角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8 鲍茂然;感应同步器精密测角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翔;高精度陀螺测试转台建模及控制系统方案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朱梦龙;背靠背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亮,陆际联;基于感应同步器的精密测角系统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3年08期

2 陆永平;张小兵;;感应同步器的气隙电势和零位误差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7年01期

3 孙力,杨贵杰,孙立志;跟踪鉴幅型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误差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9年03期

4 任顺清,伊国兴,曾庆双,王常虹;小范围回转轴系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误差分离技术[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2期

5 齐凤梅;石治国;;圆感应同步器安装误差修正方法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6 谢鲲;8阶连续时间滤波器MAX274在红外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红外;2003年09期

7 尚超;;高精度圆感应同步器高速数据处理电路研究[J];红外;2006年04期

8 李海霞;高钟毓;张嵘;韩丰田;;四环空间稳定平台的运动学分析及电动机力矩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邱子峰;李文华;许斌鹏;;基于AD2S80A和AVR的圆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年05期

10 刘升才,王茂,曾庆双,张秀云;双通道测角系统中的粗精耦合问题[J];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4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森;;目标角噪声对测角系统误差的影响[J];战术导弹技术;1986年04期

2 卓永模,杨甬英;激光风洞模型测角系统的研究[J];光电工程;1990年01期

3 王茂,曾庆双,刘升才;三轴测试台测角系统粗、精耦合的计算机处理[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5年01期

4 邓辉宇,王欣利,苏宝库;三轴机械转台测角系统误差的非平稳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24期

5 倪国芬;;一种高精度动态测角系统研究及实现[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3年02期

6 徐丽娜,,孙昌跃;基于知识的测角系统故障诊断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7 谢伟程,于晓洋;鉴幅型高准确度动态测角系统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于萍;张尧禹;时魁;李岷;;船体变形非接触式测角系统精度检测装置的研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孙航;耿爱辉;张海波;王萱;;基于线阵CCD的精密测角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9期

10 邓辉宇,苏宝库;鉴幅型测角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锐;金志华;田蔚风;;一种数字式静电陀螺仪测角系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赵媛媛;;伺服测角系统的发展方向[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平均;;全站仪电子测角系统横轴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虞红;杨召伟;刘扬;高阳;;红外场景测角系统[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余长明;何平安;杨晋陵;李以赫;;虚拟仪器在光栅精密测角系统偏心调整中的应用[A];2000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海亮;带自补偿功能的测角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魏春光;转台测角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叶辉;高平稳低速率转台测角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进华;一种光栅干涉测角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范晓波;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测速测角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岩;高精度测角系统及其误差自动化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赵爱德;全自动三维多功能惯导测试转台测角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新影;激光靠泊测角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王昭;基于ADBF的实时测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邱子峰;基于圆感应同步器的测角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142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42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b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