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加速度计线振动台进动整周测试方法
本文关键词:陀螺加速度计线振动台进动整周测试方法 出处:《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条件下的标定精度,提出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台上的进动整周期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将陀螺加速度计正倒置安装后,在静态和线振动状态下分别测量陀螺加速度计进动整周期中的相关时间数据,计算出陀螺加速度计进动整周期的平均角速率,通过平均角速率与陀螺加速度计模型输出间的积分关系,推导出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台上的标定误差模型,辨识出了加速度计的零偏、标度因子、二次项系数和三次项系数。该方法抑制了陀螺加速度计输出的平均角速率误差,能够提高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台上测试的精度。最后进行了算法验证,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准确的辨识出加速度计的各项误差模型系数,辨识精度达到10?7,提高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台上的标定精度。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libration accuracy of gyro accelerometer online vibration condition, put forward the testing method of precession gyro accelerometer online vibration table. The whole cycle is inverted PIGA after installation, in the static and linear vibration state were measured gyro accelerometer related data in the whole period of time precession, calculation the average angular rate gyro accelerometer precession of the entire cycle, the average angular rate gyro accelerometer and the integ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put of the model, deduces the calibration error model of the gyro accelerometer online vibration table, identify the accelerometer bias, scale factor, two times and three times the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The average angular velocity error of this method suppresses the gyro accelerometer output, can improve the gyro accelerometer online test on shaking table accuracy. Finally the algorithm was verified. This method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error model coefficients of accelerometer, and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is 10? 7, which improves the calibration accuracy of gyro accelerometer online shaking tabl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装备预研基金项目(9140A09030313HT01121)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YQ310737)
【分类号】:TH824.4
【正文快照】: 陀螺加速度计广泛应用于导弹与火箭运载体上,它的使用精度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制导精度,而其标定测试精度将直接影响其使用精度[1-2]。目前,关于陀螺加速度计的标定测试大体分为重力场下的试验与高g条件下的试验[3]。以往在重力场下的静态翻滚试验多利用分度头、三轴台等测试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治会,王阿春;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1)[J];传感器世界;2000年11期
2 于治会,王阿春;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下)[J];传感器世界;2000年12期
3 于治会;加速度计的静态校准[J];宇航计测技术;2000年02期
4 顾英;惯导加速度计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1年06期
5 徐刚,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1年01期
6 徐刚,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1年01期
7 高宗;正确地连接和使用加速度计[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1年04期
8 顾英,赵连元;微硅加速度计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2年09期
9 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航空兵器;2002年06期
10 马欣龙,王永梁;梳齿式微机械力平衡加速度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慧丹;沈昱明;赖际舟;;微硅加速度计标定及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乔东海;;力平衡模拟反馈电容加速度计的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及发展[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究与发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朋安;;一体化多维加速度计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长福;严小军;韩丰田;郭晓芳;马高印;;硅微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周泽兵;祝竺;;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东;刘国文;万蔡辛;张承亮;;MEMS加速度计工程样机的研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0 张亮;陆秋海;;静电悬浮式电容差分加速度计测量原理与动特性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包秋红;加速度计测试的加速者[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侠”再显神威[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黄忠魁 付秀娟 本报记者 徐建华;“敏感精灵”助力嫦娥探月[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国航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黄添添;气隙磁力表征型磁悬浮加速度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刘志平;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7 刘力;惯性传感器扭摆测试中地面振动和放电金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世明;基于离心机的惯性仪表测试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武庆雅;旋转弹药的惯性导航与解耦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昌;基于角速率的加速度计阵列误差系数标定方法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2 徐小丽;高过载条件下微型加速度计的动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黎渊;三轴高g加速度计的测试理论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鲍路路;高g值加速度计及其检测电路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高宇;捷联系统中加速度计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红革;硅挠性伺服加速度计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纪君宠;钹式结构加速度计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大学;2008年
8 李永光;高精度加速度计标定与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园晴;悬丝支承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35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43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