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湍流模型对双支撑型V锥流量计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4 20:16

  本文关键词: 湍流模型 V锥流量计 双支撑 流出系数 线性度误差 仿真 出处:《仪器仪表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用于双支撑型V锥流量计仿真工作的湍流模型。以50 mm、100 mm、200 mm口径共计6种样机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以水为介质,雷诺数范围为1.0×104~29.9×104,分别采用标准k-ε、RNG k-ε以及SST k-ω3种湍流模型对其流出系数及其线性度误差指标进行仿真预测。为验证仿真准确度,同时开展实流实验研究,将仿真预测结果与实流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ST k-ω模型对于不同结构的V锥流量计的仿真线性度误差在0.04%~0.32%,与实流实验吻合较好。利用SST k-ω模型预测的流出系数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6.6%,优于经典的k-ε模型,更适用于双支撑型V锥流量计流场仿真和流出系数的预测。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 turbulence model suitable for the simulation of a double-supported V-cone Flowmeter with a total of 6 prototypes of 50mm to 100mm / 200mm caliber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Reynolds number is in the range of 1.0 脳 10 ~ (4) N ~ (29. 9) 脳 10 ~ (4) with water as the medium. The standard k- 蔚 is used respectively. The RNG k- 蔚 and SST k- 蠅 turbulence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efflux coefficient and its linearity error index. To verify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the real flow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al flow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linearity error of the SST k- 蠅 model for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V-cone Flowmeter is 0.04% or 0.32%. The average error between the SST k- 蠅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6.6,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classical k- 蔚 model.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and the prediction of outflow coefficient of double supported V-cone Flowmeter.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4118)资助项目
【分类号】:TH814
【正文快照】: 1引言差压流量计是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流量计,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V锥流量计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孔板、文丘里等经典的标准差压流量计相比具有抗脏污介质、安装需要的前后直管段短、适应强旋流环境等优点[1-2]。由于V锥流量计尚不存在国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洪朋;顾长智;张兴明;陈海泉;刘东;张银东;沈岩;;基于MEMS的液压系统V锥传感器的仿真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2年05期

2 田宇;赵博;方良;;红外制导湍流扰动等效模拟技术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6期

3 寇志强;;基于LabVIEW轴角转换器测试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6期

4 徐英;吴经纬;杨会峰;张涛;;内锥流量计流出系数预测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徐英;郑建生;杨会峰;吴经纬;李刚;李巧真;;基于RNGk-ε模型的内锥流量计气体流出系数预测[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6 李彦梅;徐英;张立伟;张涛;李强;;上游单弯头对内锥流量计性能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06期

7 徐英;张立伟;王世雄;张涛;;上下游闸阀对内锥流量计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12期

8 李彦梅;徐英;郭玉;吴文进;张朝龙;;V型内锥流量传感器使用灵活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彬;姚安林;李又绿;曾祥国;徐荣鹏;;高压输气管道穿越河流的结构动力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刘军;刘敏;智会强;路世昌;;FDS火灾模拟基本理论探析与应用技巧[J];安全;2006年01期

3 李彦梅;郭玉;江善和;张朝龙;吴文进;;扰流对大口径内锥流量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黄小辉;毕小平;李贺佳;;车用柴油机中冷器空气冷却侧阻力性能计算[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8年04期

5 黄小辉;毕小平;;计算流体力学在车辆冷却风道设计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2008年11期

6 陈康;黄德波;李云波;;船体阻力计算中模型常(系)数的敏感性研究[J];船舶力学;2011年11期

7 李燕飞;梁习锋;刘堂红;;环境风对路堤上快运集装箱平车气动力性能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8 金琦;梁习锋;熊小慧;;横风对篷布气动升力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刘兵;何思渊;何德坪;;铝合金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二维微管渗流模型[J];材料研究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志刚,马大为,李军,曹从咏;钝头体三维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J];弹道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传军;刘洋;李蓉;李大彬;雷中清;;基于CFD的三缸柱塞泵泵阀失效机理研究[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秋新;张琳琳;;焊接车间污染源放散与控制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吴飞;;桥墩组中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过大对河流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论文集[C];2009年

4 艾红雷;张毅雄;;核反应堆水池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振;陈保东;晏永飞;商丽艳;;V形锥流量计内部流场的CFD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远清;陈祥光;;基于数值模拟的室内热舒适神经网络控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吴明;王骁;杨波;石爱国;杨宝璋;;舰船任意吃水——纵倾组合浮态阻力计算的CFD方法[A];2009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8 吴明;王骁;杨波;石爱国;杨宝璋;;舰船任意吃水——纵倾组合浮态阻力计算的CFD方法[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1集)[C];2010年

9 罗宾;胡洪平;姚明格;胡元太;;双层圆管中超声气泡的受激振动分析[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Ⅱ)[C];2012年

10 郝震震;陈倪;张立建;刘应征;;一种新型内置式抽汽结构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尚茂;管土耦合边界下海底悬跨管道涡激振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佳;载人潜器阻力性能的数值和试验预报及外形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忠义;船用燃气轮机排气引射装置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余枫;海上搜救模拟器中近海溢油的实时仿真与可视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曙辉;旋转式连续微波再生微粒捕集器再生机理及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金玉珍;激励喷嘴作用下纱线—气流场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荀涛;清洁强流真空二极管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孟庆鸿;松科1井复杂地层取心钻具及泥浆优化设计和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吕林;海洋工程中小尺度物体的相关水动力数值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崔洪江;YC6T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霞;倾斜巷道中风流方向对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艳利;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波;缸内流场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韩芳明;船用换热式惯性滤清器物理场耦合计算[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铁军;多级除尘器气动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yN;载机舰在风、浪中的气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建兵;双尾缘叶片尾部冷气对涡轮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华君;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用电磁先导阀的CFD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李鑫;巷道煤柱自燃温度分布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邹良库;对硝基甲苯邻磺酸氧化缩合反应及清洁工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虎;夏毓超;;基于大气湍流理论的折光模型[J];北京测绘;2008年04期

2 肖黎明;刘小勤;马成胜;曾宗泳;;网络构成大气湍流遥测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00年02期

3 卢建;辛玉林;陈曾平;;飞机目标红外成像建模与仿真[J];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7期

4 李云飞;夏伟;廖良闯;杜雪珍;;一种高精度、多通道的角度位置指示器[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1期

5 夏伟;廖良闯;奚志林;;一种基于DSP的全参数轴角模拟测试仪器[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2期

6 郑莹娜,李昌禧,刘强;混相流体多参数的直接测量[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8年03期

7 项学智;彭宇;韩志英;席志红;;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空间红外小目标跟踪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11期

8 王超;王玉琳;张文彪;;基于静电传感的气固两相流测量及研究装置[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1期

9 许高斌;朱华铭;陈兴;;不等高梳齿电容式三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8期

10 胡俊;董峰;;基于V型内锥流量计测量气/水两相流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中伟;内锥流量计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星,姚朝晖,博托尼舞理厨夫;模拟热分层流场的湍流模型的比较及优化[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2 黄彪;王国玉;袁海涛;王复峰;;基于密度分域的混合湍流模型的应用与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3 张晓东;张培林;傅建平;王成;杨玉栋;;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制退机内流场计算的适用性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1年05期

4 涂国华;邓小刚;毛枚良;;两种湍流模型及其可压缩修正在高超压缩拐角中的评估(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2年01期

5 时素果;王国玉;权晓波;赵宇;;滤波器湍流模型在低温流体空化流动数值计算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2012年04期

6 孙政;;基于不同湍流模型平板流动特性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0期

7 龚盈,王应时;对k-ε湍流模型的修正及其应用效果[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8 梁德旺,吕兵;关于两方程湍流模型的考虑[J];航空动力学报;1999年03期

9 赵飞;张延玲;朱荣;王慧;;超音速射流流场中湍流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柳阳威;刘宝杰;;湍流模型在压气机转子尖区流动模拟中的对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小亮;杨国伟;;湍流模型计算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杜涛;吴子牛;;双方程湍流模型源项数值处理的进展与研究[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来平;杨永健;王振亚;张涵信;;混合网格上的湍流模型应用研究[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丁举春;吴宗成;鞠胜军;;分离涡模拟方法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涂国华;李松;邓小刚;毛枚良;刘化勇;;高阶精度WCNS格式在湍流模型和转捩模型研究中的初步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肖志祥;李凤蔚;鄂秦;;两方程k-g湍流模型的应用[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李雪峰;周fE毅;顾明;;改进RSM湍流模型模拟雪飘移[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钱炜祺;周宇;邓有奇;马明生;;к-ω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参数辨识初步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任鑫;阎文辉;尹幸愉;;使用GAO-YONG湍流模型对扩压器流动的计算[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谢立军;刘周;杨云军;;周期性非定常俯仰振荡翼型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孔清;室内超细悬浮颗粒模型及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杨中;基于湍流模型的转捩流动数值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肖志祥;复杂流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及湍流模型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刘诚;水沙运动及植被影响的三维固液两相双流体湍流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郑秋亚;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复杂流动数值模拟精度与并行计算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前红;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的数值模拟[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宇;工程湍流模型参数辨识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9年

2 王子成;湍流模型对叶轮机械内部流动性能模拟结果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朱旭东;湍流模型的比较、改进和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耿艳;汽车外流场数值模拟湍流模型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杰;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及湍流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强;两方程湍流模型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谭彪;孤立圆柱及桅杆模型试验的水动力数值计算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张超;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流场及热力场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陈钱;叶轮机械相关流动中几种湍流模型的预测性能[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张海峰;基于湍流模型的汽车气动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0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460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