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环境下3PRR并联平台奇异区域规避与逃逸控制策略
本文选题:微纳操作 切入点:PRR 出处:《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23期
【摘要】:微纳操作系统是精密操作、精密加工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微纳操作系统的载物平台负责放置样品和大行程搬运样品,需要大行程、高精度的定位。宏微结合的方法能弥补精密定位平台行程不足的缺点,而并联机构能实现高精度定位,因此采用3PRR(3自由度,每条支链包括一个移动副(P)驱动和两个转动副(R))并联平台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环境下的宏微结合精密平台中的宏动部分。为了实现大行程、高精度定位,需要分析机构工作空间与奇异性分布。通过推导3PRR运动学方程,求得机构雅可比矩阵,研究雅可比矩阵特性,求得3PRR并联平台非奇异工作空间分布,把机构雅可比矩阵特性与奇异分布引入控制范畴,提出两种奇异区域规避控制策略与一种奇异位型逃逸控制策略。对机构如何规避奇异区域与进入奇异位型后如何快速逃逸提供了理论指导,仿真分析表明,提出的策略对机构精密定位与可控性提供了保障。
[Abstract]:The micro / nano operat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cision operation and precision machining field. The carrier platform of the micro and nano operating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placing the samples and handling the samples with a large stroke.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acro and micro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recision positioning platform travel, while the parallel mechanism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so the 3PRR(3 degree of freedom is adopted. Each branching chain consists of a mobile pair (P) driver and two rotating pairs (rhe)) parallel platform used as the macro moving part of the macro and micro combined precision platform i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large stroke,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By deducing the 3PRR kinematics equation, the Jacobian matrix of the mechanism is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cobian matrix is studied, and the nonsingular work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3PRR parallel platform is obtained. The Jacobian matrix property and si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mechanism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control category. Two singular region evading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 singular bit escape control strategy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how to evade the singular region and how to escape quickly after entering the singular bit pattern. The proposed strategy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precision positioning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精密装备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232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S2013030013355)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4B0909170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H112;TH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帅;王越超;席宁;于海波;焦念东;于鹏;刘连庆;;机器人化微纳操作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S2期
2 李勇滔;韩立;殷伯华;吴震;刘俊标;;基于SEM的压电式微纳操纵系统[J];压电与声光;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兵;基于直线电机宏微双重驱动大行程精密定位台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朱玉龙;基于双压电驱动宏微结合的纳米定位台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荣丽;陈新;李克天;;双柔性平行六连杆微动平台结构的设计及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10期
2 陈家宝;时轮;汤旭东;;基于光栅干涉相位移动扫描的超精密测量方法[J];机电一体化;2015年04期
3 张揽宇;高健;;宏微定位平台运动切换减振问题研究态势[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褚彪;面向光栅制造的宏微超精密进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赵荣丽;垂直轴宏微复合二维运动平台及直线度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梦娜;多直线电机伺服系统协同控制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2 刘升;高速高精度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结构优化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3 汪佳丽;双级执行器系统综合建模和协同控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云岳,陆凯元;直线电机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3期
2 朱煜,尹文生,段广洪;光刻机超精密工件台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4年02期
3 吴乙;微位移驱动器及其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5年03期
4 叶至碧;压电陶瓷驱动器[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9年04期
5 吕军鸿,吴世英,王国华,雷晓玲,黄一波,孔祥银,陈润生,朱立煌,李民乾,胡钧;DNA单分子的纳米定位切割与拾取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3期
6 吴鹰飞,周兆英;柔性铰链的设计计算[J];工程力学;2002年06期
7 节德刚,刘延杰,孙立宁,孙绍云,蔡鹤皋;一种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的建模与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2期
8 孙麟治;李鸣鸣;程维明;;精密定位技术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S1期
9 戴蓉;谢铁邦;;新型一维位移工作台的设计及特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6年03期
10 魏强;张玉林;;压电陶瓷微位移工作台的建模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希花;基于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建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程远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推力波动的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钟俊;宏观尺度的纳米级定位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郭抗;平板形二自由度压电马达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熊木地;大行程亚微米精度激光直写设备定位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潘开林;永磁直线电机的驱动特性理论及推力波动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徐从裕;大行程纳米定位驱动控制方法与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李欣欣;宏/微两级驱动的大行程高精度二维定位平台基础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晓;空心式永磁直线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张晓峰;大行程超精密工作台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珠;压电陶瓷驱动器特性研究及二维微纳定位平台结构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2 温丽梅;大行程压电微动台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桑武斌;二维超精工件台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黄挺朋;压电驱动微动定位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8年
5 王占彬;基于气体润滑静压工作台的若干关键技术[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建华;高占凤;吴文江;;模糊PID控制策略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邓乃上;方宗德;田海波;;轮腿式机器人的转向特性及控制策略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3 张宏宇;闫镔;陆利忠;;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综述[J];微电机;2008年04期
4 侯磊;盛四清;范辉;;风光柴蓄互补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优化设计研究[J];陕西电力;2012年07期
5 刘高维;杨敏霞;贾玉健;解大;;充放储一体化电站接入电网的能量流动控制策略[J];电力与能源;2013年02期
6 刘歌群;;“物质-场”分析法在控制策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年03期
7 ;浙江省电力公司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J];电力安全技术;2011年08期
8 余捷;黄键;;3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9 孙旭日;周桔蓉;;武术擂台机器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10期
10 孟长江;褚全红;张春;白思春;胡勇;王恩华;;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控制策略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瑞;陈红;;控制策略的跨文化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晓东;;攀钢光整机延伸率模式的控制策略[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3 胡晓阳;龚传利;;碗米坡水电厂AGC控制策略改进[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敖朝华;汪月昆;;基于I-Fuzzy-Smith算法的融合控制策略仿真[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庆新;张红梅;王凤翔;;一种新型直线驱动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京华;张辉;章小卫;陈亚爱;;电网电压不平衡时MMC-HVDC的控制策略[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雪龙;卢丹;董恩超;;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的能量运动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1系统工程方法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忠;商用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陈贞丰;几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彦彦;固态变压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颖琳;基于MMC的混合电网接口变换器控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熊佳;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策略的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璇;冲突控制策略的老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崔健;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马晨琦;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7 李峰;矢量控制系统中优化PWM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栾晓芳;2.0TC高压共轨柴油机EGR控制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陈自强;永磁直驱式风电变流器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曹明轩;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运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5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68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