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一阶数控球形反馈磁张量梯度仪动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1 18:48

  本文选题:磁通门张量探头 + 磁补偿装置 ; 参考:《仪器仪表学报》2016年12期


【摘要】:磁通门张量探头在非零的地磁场环境下存在稳定性差、非线性误差大等不足。为克服此类缺陷,需采用磁补偿技术使磁通门工作在零磁场环境。以提高磁通门张量探头的探测精度为目的,采用球形线圈及对应的驱动模块作为磁补偿装置,利用一阶数字控制系统的方法建立磁补偿装置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优化实现最优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当带有球形反馈线圈磁通门张量探头的稳态误差在52.56 nT之内时,系统的带宽将扩展至4.75 Hz,该结果能够同时满足磁张量梯度仪的探测精度及带宽要求,提高了其在航空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价值。
[Abstract]:The fluxgate Zhang Liang probe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poor stability and large nonlinear error in the non-zero geomagnetic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magnetic compensation technique is needed to make the fluxgate work in zero magnetic fiel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fluxgate Zhang Liang probe, the spherical coil and the corresponding driving module are used as the magnetic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agnetic compensation device is established by the method of the first order digital control system. The optimal control is realized b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teady-state error of the fluxgate Zhang Liang probe with spherical feedback coil is within 52.56nT, the bandwidth of the system will be expanded to 4.75 Hz, which can meet th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bandwidth requirements of the magnetic Zhang Liang gradiometer.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aeronautic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ZDYX2012-02) 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40203015GX)资助
【分类号】:TH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晖,宋绍忠,石秀华;磁通门罗盘的设计[J];仪表技术;2002年05期

2 游余新,王东红,陈伟平,王蔚,兰慕杰,王喜莲,于杰;微型磁通门工艺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陆怡良;磁通门磁测仪的线路分析与设计[J];电测与仪表;1984年08期

4 顾伟,褚建新;单绕组单磁芯磁通门的设计[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6年04期

5 郭博;刘诗斌;侯亚科;李菊萍;杨尚林;侯晓伟;;低功耗微型磁通门结构优化设计[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7期

6 何乃明,洪泽宏;磁通门探测器的数值分析与仿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顾鹏;磁通门技术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年05期

8 王文彬;程彦秋;宁先鸿;;磁通门罗盘在动船测流中的应用[J];水文;1988年01期

9 郭爱煌,傅君眉;磁通门技术及其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0年04期

10 何焱;吴武臣;丁广玉;;一种便于推广应用的磁通门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一凡;孙宇平;丁鸿佳;;磁通门技术在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顾伟;褚建新;;基于磁导率分段线性化的单绕组磁通门原理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3 隋厚堂;贾文奎;王晓霆;张奇;;卫星磁通门数字磁强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博;硅基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吕辉;基于多孔软磁薄膜的微型磁通门低功耗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农;精密测量直流大电流的自激振荡磁通门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卢浩;时间差型磁通门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梁;基于磁调制原理的正交磁通门技术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2 温祖旭;磁通门式电子罗盘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高音;磁通门罗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杨会平;一维磁通门磁力计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汪阳东;井中磁通门三分量仪的研制及校准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李文通;基于磁通门的高精度数字磁探仪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卓宏;三端式磁通门传感器接口ASIC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董俅;方波激励磁通门接口ASIC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张鹏;基于磁通门的核磁共振地磁场测量装置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陈宝明;基于磁通门的低频弱磁测量系统设计[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6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006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