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3 12:50

  本文关键词: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2年

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

张世伟  

【摘要】:磁悬浮支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由于具有无摩擦磨损、无需润滑、低功耗、低噪音及寿命长等传统支撑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在传统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转变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对它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应用磁悬浮支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快速精密运动平台的工作性能。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背景研制了一台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实验样机。针对所设计的实验样机,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其静力学性能,建立了平面型磁悬浮平台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动态特性,仿真和实验分析了平面型磁悬浮平台中电磁铁支座的固有频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磁悬浮平台结构,研制了能够实现较大行程的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静态以及稳定悬浮时的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平面型磁悬浮平台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当电磁铁刚度为零时的最大变形量为4.9μ m,刚度为1×107N/m时的最大变形量为3.85μ m。 (2)建立了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模型。研究了U型电磁铁刚度对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分析了纵向电磁铁和横向电磁铁对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固有频率的影响;运用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解耦与求解原理,进行了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模型的解耦,研究了不同电磁铁刚度阻尼下的响应和及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3)进行了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固有频率的分析测试。运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了电磁铁支座的固有频率并利用频谱分析仪测试了电磁铁支座的固有频率,通过对有限元法建模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法建模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15;TH7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文荣;微电子制芯领域中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王延风;磁悬浮精密定位工作台机电一体化CAD/CAE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朱涛;极紫外光刻机工件台精密机械及控制相关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4 吴国庆;用于数控机床的磁悬浮支承系统及其控制技术[D];上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大威;多工位笔头加工机床的关键部件的研究与设计[D];东华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金贵;汪希平;高琪;张飞;;基于ANSYS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J];轴承;2010年06期

2 陈贵荣,常文森,尹力明;磁悬浮列车悬浮电磁铁设计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3 谢云德,常文森,尹力明;磁悬浮列车系统轨道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4 周晓兵,龙志强,李云钢,杨泉林;磁悬浮列车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及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李云钢,常文森,龙志强;EMS磁浮列车的轨道共振和悬浮控制系统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王江潮,欧阳华,杜朝辉;德国磁悬浮列车的悬浮与驱动系统[J];国外铁道车辆;2004年03期

7 宋文荣,于国飞,孙宝玉,王延风,何惠阳;微电子制造领域的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3期

8 王延风,何惠阳,孙宝玉,宋文荣,刘延斌;全自动金丝球焊机的CAD/CAE设计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5期

9 孙宝玉,梁淑卿,宋文荣,王延风,何惠阳;直线驱动磁悬浮进给机构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10 印波;李克天;刘吉安;蔡召虎;陈铁强;;微电子封装设备精密定位系统的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文荣;微电子制芯领域中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王延风;磁悬浮精密定位工作台机电一体化CAD/CAE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朱涛;极紫外光刻机工件台精密机械及控制相关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4 李运堂;面向芯片封装的高加速度高精度气浮定位平台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吴国庆;用于数控机床的磁悬浮支承系统及其控制技术[D];上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志山;虚拟样机技术在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中的机电一体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崔东辉;新型磁悬浮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刘德君;直线电机驱动6DOF磁悬浮平台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4 黄亮;高精度六自由度微动平台驱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欧阳华;两级磁悬浮平台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张胜泉;面向IC封装的高速精密定位系统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韩凤;气体挤压膜悬浮平台的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光耀;王浩;;薄钢铺板对平台主梁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常玉珍;吴敏哲;;组合肋壳几何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王青;徐港;;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分析的QR法Ⅱ——计算格式、程序及算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开强;孙飞飞;胡大柱;;多弹簧梁柱单元在空间钢框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5 王江;周晖;宋雪峰;;变截面工形柱平面内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高轩能;李琨;;变截面门式刚架地震反应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肖烨;陈剑毅;易萍华;;自由度匹配技术在框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钟宏榉;关群;;混层门式钢架的自振特性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方开敏;张宜辉;;基于VB.NET连续梁设计计算程序开发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阎晓铭;胡守营;王传甲;;深圳某超高层公寓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建国;陶钧;曾胜;金涛;;地基平面沉降下的大型石油储罐模态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应迁;石艳;唐克伦;刘明;;外压容器临界载荷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青平;白武明;王洪亮;;多重网格在二维泊松方程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同春;朱寿峰;赵兰浩;胡继刚;;考虑坝体与坝肩动力相互作用的坝肩稳定动接触降强算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张涛;倪伟;叶小婷;;基于电流最小的无轴承永磁电机转子质量不平衡补偿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张鼎;王宁;李云钢;常文森;;悬浮电源的输出特性对悬浮控制系统的影响[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诸德宏;王鹏;程新;朱熀秋;;交流主动磁轴承支承的电主轴逆系统解耦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滕伟;高青风;武鑫;柳亦兵;;超精密工作台多自由度运动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10 纪军;王安华;任增金;;圆沉箱内隔墙的设置方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哲;车身概念设计智能CAE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查云飞;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权建洲;高速工况下H型桁架定位平台的建模与同步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许兰贵;变壁厚大锥度薄壁铝罐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卢兆刚;基于混合FE-SEA方法的汽车薄壁件中频声学特性预测及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奇南;钢板磁悬浮系统控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晓鹏;先进三维集成电路(3D-IC)中硅通孔(TSV)和氮化镓(GaN)场效应管中的电—热—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婷萍;大厚度电子束焊缝的超声检测及缺陷散射信号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鹏;磁悬浮风力发电机转子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岳光亮;基于液压制动行星调速软起动系统的研究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权;起重机减速器变位斜齿轮副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志宽;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8 辛栋;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预测[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彩香;发射筒口分瓣式隔水膜刚度强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彭楠;两轮自平衡电动车机械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刘淑琴;李红伟;范友鹏;;基于磁路分析的轴向混合磁轴承径向承载力解析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5期

2 刘承杰,华寅初,王子瑜;深冷处理对20Ni3Mo渗碳钢耐磨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98年04期

3 孙宝玉,梁淑卿,宋文荣,王延风,何惠阳;直线驱动磁悬浮进给机构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4 宋文荣,陈阳,宋晓东,何惠阳,郭凡林;磁悬浮进给机构的磁力耦合[J];光学精密工程;2004年04期

5 李群明;万梁;段吉安;欧阳华;;磁悬浮平台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4期

6 滕伟;;组合机床的配置形式及结构方案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5期

7 王俊峰;鲍莉;;基于静压气浮导轨的测量仪工作台的研制[J];机床与液压;2010年18期

8 陈萱藩;;精密端面齿盘的设计与齿形加工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9 陈英;;插件零件紧固定位装置的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10 徐丰仁,穆怀喆,沈钊;闭式气浮导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奇南;钢板磁悬浮系统控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延风;磁悬浮精密定位工作台机电一体化CAD/CAE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李梦甦;多工位小动力头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及智能化检测[D];东华大学;2006年

4 吴国庆;用于数控机床的磁悬浮支承系统及其控制技术[D];上海大学;2006年

5 郑祺峰;发动机连杆裂解槽激光加工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沙欧;组合机床计算机辅助结构方案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杨庆国;高速精密气浮定位平台设计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刚;提高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立,李春明,王振宇,高平;IC产业链中的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对策[J];半导体技术;2004年06期

2 姜永军,吴小洪,何汉武,罗丁,姜石军;图像识别系统在IC封装设备中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5年01期

3 谢常青,叶甜春;极端远紫外光刻技术[J];半导体情报;2001年05期

4 李艳秋;下一代曝光(NGL)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5 曹建荣,虞烈,谢友柏;超高速同步摄影机驱动系统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1年03期

6 王芳,张印辉,赵美宁;基于ANSYS的滚筒模态分析[J];包装工程;2005年04期

7 李克天;陈新;高健;吴小洪;王晓初;;全自动IC芯片键合机的结构设计及原理[J];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8 邓忠华,张乃胜,程善美,李叶松;零相位跟踪控制的交流位置伺服系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8年06期

9 王晓兰,王惠中;改善直流脉宽调制型功率放大电路性能的方法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1998年04期

10 HansButler,RichardA.George,JanBaselmans;用于曝光设备的扫描工作台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春水;极紫外投影光刻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宋文荣;微电子制芯领域中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王延风;磁悬浮精密定位工作台机电一体化CAD/CAE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冯晓梅;面向IC封装的两自由度高速精密定位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旭升;非球面复合加工机床结构设计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林强;EUVL微缩投影光学系统精密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邓辉;纳米级六自由度微动工作台超精定位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崔东辉;新型磁悬浮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陆新江;电磁悬浮平台系统的承载特性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许毅;气浮主轴动静压特性分析及结构设计[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绍云,张淑娟,邢静姝,孙复生;大灵敏体积平面型HPGe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2年06期

2 ;国外简讯[J];飞航导弹;1993年08期

3 陈金达;;重离子治癌监测专用双头平面型在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原型样机(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10年00期

4 张云和;;元器件、仪表、自控系统中的层结构[J];仪表工业;1984年05期

5 曹建国;“准平面”法——平面光弹点测法的新方法[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6 张少云,范明海,徐传骧;一种测量平面型硅器件界面电荷密度的新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1995年03期

7 王宾;荆洪阳;任晓波;;平面型缺陷断裂评定的BS 7910标准简介[J];压力容器;2006年08期

8 曹一江,刘振茂;克服低击穿的硅平面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伍雪冬,蒋新华,黄家善,李建兴;平面型场景图像的层次化三维度量重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安涛,王彩琳;平面型电力电子器件阻断能力的优化设计[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祥芬;朱绍龙;侯惠奇;;平面型氙准分子灯特性及其在降解水相枣红中的应用[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秦明;黄庆安;魏同立;;平面型真空微电子三极管的工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邓宝松;杨冰;魏迎梅;吴玲达;;平面透视图像的矫正技术研究[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15届中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06)论文集[C];2006年

4 吴小利;唐恒敬;张可峰;黄翌敏;韩冰;李雪;龚海梅;;平面型铟镓砷线列探测器的制备及伏安特性研究[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佩正;分焦平面型光学测量系统的器件与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世伟;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杨晓涵;从平面到立体[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机构

>中南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相关作者

>闫佩正 >张世伟

>杨晓涵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平面型磁悬浮平台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03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